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生鳤鱼亲本运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捕捞:使用定置网渔具在湖泊及河流流速较低处较易捕捞野生鳤鱼;2)暂养强化培育:将捕捞到的所述野生鳤鱼亲本收集后就地采用网箱暂养强化培育;3)准备运输用具:a、运输用车:选用具有空调功能和带车厢的车;b、活鱼运转桶:所述活鱼运转桶置于所述车厢内;4)运输:在运输行车过程中避免急刹车,运输时间控制在48小时以内;5)抵达后暂养:野生鳤鱼亲本运输抵达目的地后,在目的地暂养,然后进行正常的日常养殖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使用麻醉剂药物的情况下,极大降低了因运输水体与自然水体水温差过大而导致运输死亡率过高,增加运输过程中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野生鳤鱼亲本运输方法。
技术介绍
鳤鱼(Elopichthysbambusa),属鲤形目,鲤科,鳤属,俗称刁子、麦秆刁、昌刁、刁杆。头小,呈锥状。体细长,近似筒状。口较小,端位,口裂平直,无须。下咽齿3行,宽大而光滑,末端成钩状。背鳍无硬刺,其起点与腹鳍相对。尾鳍分叉很深,两叶末端均尖。体背部呈蓝绿色,腹部银白,体侧正中上方有一条浅黄绿色的纵带;偶鳍和臀鳍桔黄色,尾鳍灰黑色。鳤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质坚实、味道鲜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胆固醇低等诸多优点,被列入大型上等食用鱼类。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新兴名特养殖品种。鳤鱼有江湖洄游的习性。每年7-9月进入湖泊中肥育,到生殖季节时重又回到江河急流中进行生殖。近些年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捕捞,天然鳤鱼资源量逐年锐减,长江、赣江、鄱阳湖也难见踪影。为了保护鳤鱼资源,多家单位试对鳤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然而用于人工繁殖的鳤鱼亲本绝大多数来自天然水域的野生鱼种,天然野生鳤鱼易跳跃,捕捞和搬运过程中反应激烈,体表擦伤严重,鱼体表面皮下充血,伤口易染水霉病,放养到池塘后半个月内陆续全部死亡,直接采集和运输野生鳤鱼成活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野生鳤鱼亲本运输方法,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野生亲本运输的成活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野生鳤鱼亲本运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捕捞使用定置网渔具在湖泊及河流流速较低处较易捕捞野生鳤鱼,所述定置网采用聚乙烯制成,规格为5m×100m,网目为3×3cm;2)暂养强化培育将捕捞到的所述野生鳤鱼亲本收集后就地采用网箱暂养强化培育,网箱采用聚乙烯制成的双层网箱,规格为6m×4m×3m,网目为1.0cm,暂养培育密度为50尾/m2;3)准备运输用具a、运输用车:选用具有空调功能和带车厢的车;b、活鱼运转桶:所述活鱼运转桶置于所述车厢内,所述活鱼运转桶采用圆柱形塑料桶制作,尺寸规格要求直径大于95cm,高度大于100cm;向所述活鱼运转桶中加入运输用水,运输用水量占活鱼运转桶容积的2/3左右即可;向运输用水中添加食盐,其食盐浓度控制在5-15g/L;检测所述活鱼运转桶中的运输用水温度,若水温过高,利用冰块将水温控制在5~15℃左右;向所述活鱼运转桶中的运输用水中投入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颗粒的加入量为150-200g/m3;向所述活鱼运转桶的运输用水中不间断充入氧气,将运输用水的水溶氧气稳定在7-10mg/l左右;4)运输在运输行车过程中避免急刹车,运输时间控制在48小时以内;5)抵达后暂养野生鳤鱼亲本运输抵达目的地后,将溶化好的食盐水泼入桶内,溶度为3%-5%,浸洗3-5分钟,对鱼体进行消毒;在目的地的暂养水池注入自循环曝气水,向暂养池中加入抗应激添加剂;池中水温度要求15℃左右、溶氧要求8mg/L以上、pH值要求7~7.5、NH3、NH4+小于0.01mg/L;将活鱼运转桶中水位降低至30cm以下,待活鱼运转桶中水的水温与暂养池中水温差小于2℃时,将其整体移入,缓缓将桶中的野生鳤鱼亲本和运输用水一起转入暂养池,然后进行正常的日常养殖管理。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所述捕捞取鱼过程要求动作轻、速度快,捕获鳤鱼作为亲本的规格要求鳞片完整、体表无损伤、体质健壮,体长至少在15cm以上。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所述暂养强化培育期间每天投喂饵料,饵料以新鲜的小鱼为主,包括小鲫鱼、小鲤鱼、餐条、短颌鲚、鲴类。进一步地,投喂饲料的投喂量按野生鳤鱼亲本体重10-15%,每天投喂2-3次。进一步地,所述野生鳤鱼亲本的运输时间宜选在冬季或早春,运输前对暂养网箱的野生鳤鱼禁食暂养1~2天。进一步地,抗应激添加剂包括维生素C0.2-0.3%、维生素E0.2-0.3%、生物酶0.2%、免疫多糖0.2%。进一步地,运输后14天所述野生鳤鱼亲本成活率达97%以上。本专利技术与已有其他类似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中捕获野生鳤鱼亲本后,采用就地用网箱进行暂养强化培育,能够在不使用麻醉剂药物的情况下,极大降低了因运输水体与自然水体水温差过大而导致运输死亡率过高,增加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强化培育也为人工繁殖野生鳤鱼亲本的质量提供更好保证。本专利技术在运输过程中控制活鱼运转桶的水温度可有效降低鳤鱼亲本的呼吸代谢速率,减缓水质恶化。本专利技术中活鱼运转桶是采用圆柱形的塑料桶,会有效降低在运输过程中鳤鱼剧烈撞击而导致受伤、死亡率高的现象发生。运输用水加入活性炭颗粒,可吸附活鱼运输过程中产生粘液等废弃物,能有效地避免了运输用水的水质快速恶化。整个运输过程中不使用任何麻醉剂药物,不会对鳤鱼造成任何药物残留,为用于人工繁殖鳤鱼亲本安全提供保证。运输抵达目的地后,在暂养池中立即加入抗应激剂添加剂,抗应激剂添加剂是由维生素C、维生素E、生物酶、免疫多糖组成,具有调节代谢、减少自由基的危害,可有效地减少运输应激带来的危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生鳤鱼亲本运输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野生鳤鱼亲本暂养和运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捕捞根据鳤鱼洄游习性,每年6-10月份,使用人工定置网渔具在湖泊及河流流速较低处较易捕捞野生鳤鱼,定置网采用聚乙烯制成,规格为5m×100m,网目为3×3cm。捕捞取鱼过程要求动作轻、速度快。捕获鳤鱼作为亲本的规格要求鳞片完整、体表无损伤、体质健壮,体长至少在15cm以上。2)暂养强化培育目前野生鳤鱼个体极为稀少,6-10月份天然湖泊水体水温较高,在不使用麻醉剂药物情况下,进行短途或长途运输因运输水体与自然水体水温差过大致野生鳤鱼亲本极易死亡。将野生鳤鱼亲本收集后就地采用网箱暂养强化培育,网箱采用聚乙烯制成的双层网箱,规格为6m×4m×3m,网目为1.0cm。暂养培育密度为50尾/m2,暂养强化培育期间每天投喂饵料,饵料以新鲜的小鱼为主,包括小鲫鱼、小鲤鱼、餐条、短颌鲚、鲴类等。投喂量按野生鳤鱼亲本体重10-15%,每天投喂2-3次,暂养强化培育至冬季或早春。3)准备运输用具a、运输用车:选用具有空调功能和带车厢的车;b、活鱼运转桶:所述活鱼运转桶置于所述车厢内,所述活鱼运转桶采用圆柱形塑料桶制作,尺寸规格要求直径大于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生鳤鱼亲本运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捕捞使用定置网渔具在湖泊及河流流速较低处较易捕捞野生鳤鱼,所述定置网采用聚乙烯制成,规格为5m×100m,网目为3×3cm;2)暂养强化培育将捕捞到的所述野生鳤鱼亲本收集后就地采用网箱暂养强化培育,网箱采用聚乙烯制成的双层网箱,规格为6m×4m×3m,网目为1.0cm,暂养培育密度为50尾/m2;3)准备运输用具a、运输用车:选用具有空调功能和带车厢的车;b、活鱼运转桶:所述活鱼运转桶置于所述车厢内,所述活鱼运转桶采用圆柱形塑料桶制作,尺寸规格要求直径大于95cm,高度大于100cm;向所述活鱼运转桶中加入运输用水,运输用水量占活鱼运转桶容积的2/3左右即可;向运输用水中添加食盐,其食盐浓度控制在5‑15g/L;检测所述活鱼运转桶中的运输用水温度,若水温过高,利用冰块将水温控制在5~15℃左右;向所述活鱼运转桶中的运输用水中投入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颗粒的加入量为150‑200g/m3;向所述活鱼运转桶的运输用水中不间断充入氧气,将运输用水的水溶氧气稳定在7‑10mg/l左右;4)运输在运输行车过程中避免急刹车,运输时间控制在48小时以内;5)抵达后暂养野生鳤鱼亲本运输抵达目的地后,将溶化好的食盐水泼入桶内,溶度为3%‑5%,浸洗3‑5分钟,对鱼体进行消毒;在目的地的暂养水池注入自循环曝气水,向暂养池中加入抗应激添加剂;池中水温度要求15℃左右、溶氧要求8mg/L以上、pH值要求7~7.5、NH3、NH4+小于0.01mg/L;将活鱼运转桶中水位降低至30cm以下,待活鱼运转桶中水的水温与暂养池中水温差小于2℃时,将其整体移入,缓缓将桶中的野生鳤鱼亲本和运输用水一起转入暂养池,然后进行正常的日常养殖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生鳤鱼亲本运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捕捞
使用定置网渔具在湖泊及河流流速较低处较易捕捞野生鳤鱼,所述定置
网采用聚乙烯制成,规格为5m×100m,网目为3×3cm;
2)暂养强化培育
将捕捞到的所述野生鳤鱼亲本收集后就地采用网箱暂养强化培育,网箱
采用聚乙烯制成的双层网箱,规格为6m×4m×3m,网目为1.0cm,暂养培育
密度为50尾/m2;
3)准备运输用具
a、运输用车:选用具有空调功能和带车厢的车;
b、活鱼运转桶:所述活鱼运转桶置于所述车厢内,所述活鱼运转桶采用
圆柱形塑料桶制作,尺寸规格要求直径大于95cm,高度大于100cm;向所述
活鱼运转桶中加入运输用水,运输用水量占活鱼运转桶容积的2/3左右即可;
向运输用水中添加食盐,其食盐浓度控制在5-15g/L;检测所述活鱼运转桶
中的运输用水温度,若水温过高,利用冰块将水温控制在5~15℃左右;向所
述活鱼运转桶中的运输用水中投入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颗粒的加入量为
150-200g/m3;向所述活鱼运转桶的运输用水中不间断充入氧气,将运输用水
的水溶氧气稳定在7-10mg/l左右;
4)运输
在运输行车过程中避免急刹车,运输时间控制在48小时以内;
5)抵达后暂养
野生鳤鱼亲本运输抵达目的地后,将溶化好的食盐水泼入桶内,溶度为
3%-5%,浸洗3-5分钟,对鱼体进行消毒;在目的地的暂养水池注入自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生,付辉云,陈文静,方春林,周辉明,丁立云,贺刚,傅培峰,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