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革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6650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革生产工艺,包括如下顺序步骤:浸水—去肉—脱毛—推毛—碱膨胀—片皮—脱碱—软化—浸酸—鞣制,然后按常规的铬鞣后续工艺进行,在准备工序中,采用无灰、无硫新工艺,解决了硫化物的产生,解决了用石灰粉而产生的污泥,解决了企业污泥排放问题。鞣制工序中采用了无氨脱碱和低盐工艺,大大减少了氨氮排放和工业盐排放污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无硫、无灰、无氨、低盐新工艺,生产的皮革手感柔软、丰满度好,各项指标达到欧盟标准,出口欧洲,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制革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皮革加工领域的无硫、无灰、无氨、低盐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制革污泥是目前制革企业,在生产中普遍面临的头痛的问题。目前国家对整个社会的环境重视力度越来越强。对制革企业所排放的污水、污泥、废气、氨氮的环保指标越来越高。许多的小企业因没有能力处理,而相继倒闭。对中大型的制革企业污泥处理能力和工艺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铬鞣法问世的一百多年来,以其优越的鞣制性能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用硫化钠(或硫氢化钠)去毛,硫化钠石灰进行膨胀,这种生产工艺也是铬鞣法的最常用的一种生产工艺环节。硫化钠(或硫氢化钠)由于其价格低廉,去毛及膨胀效果优秀一直被制革企业广泛所使用。石灰也是其价格低而且膨胀的作用缓和而被广泛应用。这两样材料的使用带来的后果是大量的硫化物超标和石灰产生大量的制革污泥,同时对大量的污水、废气、污泥进行处理需要巨大的成本,大大的缩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研究在生产中使用对人体无伤害对环境无破坏的新的制革生产工艺、新的制革材料势在必行。今后,皮革生产中采用与环境和谐,以人为本的皮革化工材料和工艺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顺序步骤:浸水—去肉—脱毛—推毛—碱膨胀—片皮—脱碱—软化—浸酸—鞣制,然后进行铬鞣后续工艺,以下各工序中的百分含量均以操作该工序前皮的重量为基准;脱毛:将脱毛液均匀涂于皮的肉面,进行对折,20张一堆放置,堆置4~6小时后进行推毛;碱膨胀:在转鼓内进行,液比100%,其中皮和水的比例为1:1, 加入UHB 2%~2.5%、UHA 1.5%,转动40分钟后检查去毛情况,若去毛不尽则延长10分钟;加水至2倍,保持30℃匀温,添加氢氧化钠1.5%,无灰膨胀剂CAS 2%,纤维分散剂OPF 1%,转40分钟以后每一小时转5分钟,转停结合经过16~18小时后,刮油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顺序步骤:浸水—去肉—脱毛—推毛—碱膨胀—片皮—脱碱—软化—浸酸—鞣制,然后进行铬鞣后续工艺,以下各工序中的百分含量均以操作该工序前皮的重量为基准;
脱毛:将脱毛液均匀涂于皮的肉面,进行对折,20张一堆放置,堆置4~6小时后进行推毛;
碱膨胀:在转鼓内进行,液比100%,其中皮和水的比例为1:1,加入UHB2%~2.5%、UHA1.5%,转动40分钟后检查去毛情况,若去毛不尽则延长10分钟;加水至2倍,保持30℃匀温,添加氢氧化钠1.5%,无灰膨胀剂CAS2%,纤维分散剂OPF1%,转40分钟以后每一小时转5分钟,转停结合经过16~18小时后,刮油片皮;
片皮:以无氨盐脱灰剂LAB进行片皮;
脱碱:以液比100%水闷洗二次后,加入LAB1.5%,转40分钟,以酚酞指示剂检查切口,滴定切口中心为红色、边上为无色,脱碱完成;
软化:在转鼓内加入无铵软化酶2~1.5%,pH控制8~8.2,液比为150%,水温35℃~38℃,转40分钟,检查软化程度后进行水洗,闷水洗两次;
浸酸:将皮置于浸酸液中,浸酸液中含水150%,中性盐1~1.5%,水温为22℃~24℃,转10分钟,加入浓度85%的甲酸0.5%,转20分钟,加入无盐浸酸助剂FSP,转10分钟,加入以10倍水化开的硫酸1.2%,分两次加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新柯瑞华余建明李振宁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上元皮革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