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农药厂专利>正文

含固氮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6502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含固氮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由包膜了的含固氮菌的固体培养物、氮肥、磷肥、钾肥、土壤改良剂组成。将发酵好的圆褐固氮菌和红色非硫黄光合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物上,搅拌,堆肥,用包膜材料包膜后,加入氮肥、磷肥、钾肥和土壤改良剂混合,造粒,干燥而成。该复混肥是一种能在土壤中建立平衡关系的微生物群体、养分齐全的肥料。(*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固氮菌肥、有机肥、化学肥料及土壤改良剂的复混肥。化学肥料的使用给现代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增产效果,但是使用单质化学肥料肥份流失较大。各种化学肥料的平衡施肥要求农民有较高的素质,我国目前尚难于普及。自八十年代无机复混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了解决了上述问题,农业获得了较稳定的增产效果。由于长期使用单质化学肥料和农药,造成土壤有机质大量减少,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对实现现代农业构成威胁。中国专利申请CN 89102643.6的多元长效复合肥和日本公开特许昭63-17283所提出的含固氮菌的有机肥料是均不含有氮、磷、钾三大要素的化学肥料,有效成分低,施用量大。这种肥料在施用量少或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往往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中国专利申请CN 90101735.3公开了一种生物复合肥料,该肥料含有菌肥、有机肥和无机肥,基本上解决了含微生物的有机肥有效养分不高,施用量大的缺点,但是其中主要的菌种,例如固氮菌、增产菌、放线菌等未能在土壤中建立相互促进,相互平衡的土壤微生物群体,没有提出此种肥料在制造过程干燥工序中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的解决办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在土壤中建立平衡关系的微生物群体、养分齐全的含固氮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混肥包括以下成分(重量百分):-->包膜了的含固氮菌的固体培养物    10~20氮肥    20~25磷肥    12~20钾肥    10~18土壤改良剂    25~3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固氮菌是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和红色非硫黄光合细菌(RP Capsulate)。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固体培养物包括以下组分(重量百分):家畜粪便    5~15蘑菇渣或糖厂滤泥或泥炭土或甘蔗渣    47~73红土粉    15~45花生麸或豆饼麸    1过磷酸钙    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氮肥是尿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磷肥可以是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钾肥可以是氯化钾、硫酸钾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混肥的制造方法如下:用家畜粪便,蘑菇渣或糖厂滤泥或泥炭土或甘蔗渣,红土粉,花生麸或豆饼麸,过磷酸钙,均研磨至粒度为20~60目,加水拌匀,使含水率为40%,用生石灰将pH调节到6.5~7.5,得到固体培养物。以喷雾的方式将发酵了的圆褐固氮菌和红色非硫黄光合细菌接种到上述固体培养物上,搅拌均匀后,堆肥,每天翻堆一次,堆放3天后,即可包膜。用粒度为150目的包膜材料粘土粉或膨润土粉或高岭土粉,按包膜材料:含固氮菌固体培养物(重量比)=1∶4的比例混合3~5分钟,加入氮肥、磷肥、钾肥、土-->壤改良剂混合,造粒,干燥,即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固氮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混肥中使用的菌种是圆褐固氮菌和红色非硫黄光合细菌。前者固氮菌能力强,后者固氮能力较差。单独使用圆褐固氮菌的固体培养物中的固氮菌含量为2.7×108个/克。当两者一起进行共生培养时,固体培养物中的固氮菌含量为11.9×108个/克,因此,红色非硫黄光合细菌能促进圆褐固氮菌成倍增长,并能提高其固氮能力。红色非硫黄光合细菌还能促进土壤中放线菌的增殖,可以消除和防治由植物病原性强的一类丝状菌引起的病害。这两种相互促进,相互平衡的固氮菌在增强地力上将长期地起重要作用。含有固氮菌的固体培养物经包膜后,其颗粒表面上包复一层厚度为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的无机矿物质,其作用是减少了固氮菌在干燥过程中的死亡,降低化学肥料的无机盐对固氮菌所造成的渗透压。实验证明,未包膜的含固氮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固氮菌含量约为2.4×105个/克,包膜了的含固氮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固氮菌含量约为37×105个/克。实施例一:圆褐固氮菌培养基:硫酸镁0.2克,氯化钠0.2克,碳酸钙5克,过磷酸钙1克,葡萄糖10克,硫酸亚铁微量,无菌水1000毫升,调pH为7。红色非硫黄光合细菌培养基:磷酸二氢钾0.5克,磷酸氢二钾0.6克,硫酸铵1.0克,硫酸镁0.2克,氯化钠0.2克,氯化钙0.2克,酵母浸膏0.1克,牛膏0.2克,无菌水1000毫升,调pH为7。将上述培养基配制灭菌后,分别进行单项接种,在28~32℃温度下,在摇瓶机上培养2~3天,即得菌种。固体培养物组成为:家畜粪便9.5%,蘑菇渣粉碎物59%,红土-->粉末30%,花生麸1%,过磷酸钙0.5%,混合研磨至粒度为20~60目,加水拌匀,含水率约40%,用生石灰将pH值调整到7,然后以喷雾的方式,将摇瓶机上发酵好的圆褐固氮菌和红色非硫黄光合细菌菌种接种到上述固体培养物上,用人工或搅拌设备搅拌均匀,堆成高约1米,宽约1米,长1~2米的堆肥,堆肥温度可以升至60~70℃,3~5天之内每天翻堆一次。堆放3天后,用粒度为150目的粘土粉,按粘土粉∶固体培养物=1∶4的重量比,在混合机内混合3~5分钟,按下述组成和配比混合,造粒,干燥,得到1000Kg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混肥。包膜了的固体培养物    200Kg尿素(N:46%)    217Kg过磷酸钙(P2O5:16%)187Kg氯化钾(K2O:60%)116Kg膨润土粉    140Kg白云石粉    140Kg本实施例的N:10%,P2O5:3%,K2O:7%,总有效养分>20%。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按下述组成和配比混合,造粒,干燥,得到1000Kg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混肥。包膜了的固体培养物    150Kg尿素(N:46%)   220Kg磷酸二铵(P2O546%,N:18%)48Kg过磷酸钙(P2O5:18%)123Kg硫酸钾(K2O:50%)180Kg蛭石粉    139Kg高岭土    140Kg本实施例的N:11%,P2O5:4%,K2O:9%,总有效养分>24%。-->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一。按下述组成和配比混合,造粒,干燥,得到1000Kg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混肥,其N:12%,P2O5:8%,K2O:10%,总有效养分>30%。包膜了的固体培养物    100Kg尿素(N:46%)    261Kg重过磷酸钙(P2O5:40%)200Kg氯化钾(K2O:60%)167Kg海泡石    132Kg膨润土粉    140Kg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复混肥培育水稻效果良好,秧苗地下根系发达,秧苗生长健壮,根冠比大,秧苗性况见表1。统计结果表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复混肥培育水稻有效穗数显著增加,每穗的总粒数和实粒数以及千粒重都有所增加,说明圆褐固氮菌和光合细菌能促进分蘖和使稻粒饱满。表2是植株及穗粒性状比较表。由表2可知,施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复混肥的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分别比等价的单质化学肥料增加9.7%和6%,其千粒重也略有增加。表3为稻谷产量及差异水平表。从表3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复混肥对稻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比空白增产51%,比等含量氮磷钾单质化学肥料增产5.4%,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本专利技术的复混肥与等含量氮磷钾单质化肥相比,能使每亩有效穗数增加16500穗,每穗实粒数增加4.3粒,每千粒重增加0.31克。本专利技术的复混肥对蔬菜也有良好的增产效果,见表4和表5。上述结果表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固氮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混肥包括以下组分(重量百分):包膜了的含固氮菌的固体培养物 10~20氮肥 20~25磷肥 12~20钾肥 10~18土壤改良剂 25~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固氮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混肥包括以下组分(重量百分):包膜了的含固氮菌的固体培养物  10~20氮肥                          20~25磷肥                          12~20钾肥                          10~18土壤改良剂                    25~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氮菌是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和红色非硫黄光合细菌(RP Capsulate)。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培养物包括以下组分(重量百分):家畜粪便    5~15蘑菇渣或糖厂滤泥或泥炭土或甘蔗渣    47~73红土粉    15~45花生麸或豆饼麸    1过磷酸钙    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肥是尿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混肥,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道敬刘少威罗国威何润年袁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农药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