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4652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内锅和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内锅容纳在煲体中,且包括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内层锅壁与外层锅壁之间形成容纳有传热介质的腔体,其中,内层锅壁具有用于接触食物的工作区域,外层锅壁具有受热部,受热部由煲体中的内锅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之上并在二者之间构成烹饪区域;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盖体或煲体中,且能够感测内锅的温度,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为接触内锅的除受热部和工作区域之外的任意区域。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烹饪器具能够改善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工作环境,避免其处于高温环境下,从而可以提高感温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均温效果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烹饪器具通常通过安装在其中的发热盘进行加热操作,发热盘的中间通常开设有圆孔,用于容纳感测烹饪器具的内锅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通过感测内锅底部的温度来控制煮饭的过程。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发热盘中间开孔以放置温度检测装置,导致同样大小的发热盘,传热面积减少,工作效率降低;由于发热盘中间开孔以放置温度检测装置,导致发热盘对烹饪器具内锅的热辐射不均匀;由于温度检测装置置于发热盘中间,因而工作时处于高温下,这就要求温度检测装置的耐高温性特别强,成本因此会提高;温度检测装置工作时处在发热盘的高温环境里,对温度检测装置的感测精确度也存在较大影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加热装置;内锅,所述内锅容纳在所述煲体中,且包括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所述内层锅壁与所述外层锅壁之间形成容纳有传热介质的腔体,其中,所述内层锅壁具有用于接触食物的工作区域,所述外层锅壁具有受热部,所述受热部由所述内锅r>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并在二者之间构成烹饪区域;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或所述煲体中,且能够感测所述内锅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为接触所述内锅的除所述受热部和所述工作区域之外的任意区域。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通过使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与内锅加热装置以及内锅的受热部分开设置,可以使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在工作时不再处于高温环境下,由此对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耐高温要求降低,可以降低成本,另外,使第一温度检测装置避开高温环境也可以提高感温的精确度,延长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寿命。可选地,所述受热部为所述外层锅壁的底壁。该方案布局合理、结构简单。可选地,所述外层锅壁的底壁为平坦表面。该方案可以增加受热部与内锅加热装置贴合面积,从而使发热效率更高、内锅受热更均匀。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中,所述内层锅壁具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紧贴所述第一翻边的上表面。该方案布局合理,结构简单,可以准确地感测内锅的温度。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煲体中,所述外层锅壁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紧贴所述第二翻边的下表面。该方案布局合理,结构简单,可以准确地感测内锅的温度。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煲体中,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紧贴所述外层锅壁的外壁。该方案布局合理,结构简单,可以准确地感测内锅的温度。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煲体中,且能够感测所述内锅加热装置的温度。该方案可以使得对内锅加热装置的温度进行实时地监控,从而可以将内锅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以及图6为图5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200、300烹饪器具110、210、310煲体120、220、320盖体130、230、330内锅131、231、331内层锅壁132、232、332外层锅壁133、233、333封闭空腔131a、231a、331a工作区域132a、232a、332a受热部140、240、340内锅加热装置150、250、350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31b、231b第一翻边231c、第一翻边的上表面132b、332b第二翻边332c、第二翻边的下表面132d、外壁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以下,参照图1-2对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通常,烹饪器具100包括盖体120和煲体110。盖体120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110之上并在二者之间构成烹饪区域。煲体11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130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30的清洗。内锅130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130的内锅加热装置140,内锅加热装置140位于煲体110的下方,可以为IH发热盘或电热体发热盘等。可以理解,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压力锅、电饭煲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内锅130包括内层锅壁131、外层锅壁132和形成在内层锅壁131和外层锅壁132之间的封闭空腔133。内层锅壁131和外层锅壁132均可由金属材料制成。此外,内层锅壁131和外层锅壁132可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内层锅壁131容纳在外层锅壁132中,并在其之间形成封闭空腔133。内层锅壁131和外层锅壁132的大部分区域维持间隔开的状态,从而形成该封闭空腔133。内层锅壁131与外层锅壁132之间的封闭空腔的间距范围可以为1-10mm,优选地为2-8mm,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加热装置;内锅,所述内锅容纳在所述煲体中,且包括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所述内层锅壁与所述外层锅壁之间形成容纳有传热介质的腔体,其中,所述内层锅壁具有用于接触食物的工作区域,所述外层锅壁具有受热部,所述受热部由所述内锅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并在二者之间构成烹饪区域;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或所述煲体中,且能够感测所述内锅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为接触所述内锅的除所述受热部和所述工作区域之外的任意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加热装置;
内锅,所述内锅容纳在所述煲体中,且包括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所述内层锅壁与所述
外层锅壁之间形成容纳有传热介质的腔体,其中,所述内层锅壁具有用于接触食物的工作
区域,所述外层锅壁具有受热部,所述受热部由所述内锅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并在二者之间构成烹饪区域;
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或所述煲体中,且能够感
测所述内锅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为接触所述内锅的除所述受热部和所述工
作区域之外的任意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部为所述外层锅壁的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华马超曾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