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装卸型压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390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装卸型压盖,包括压盖本体,压盖本体包括固定在升降尾座上的锥柄和压盖套,锥柄与压盖套拆卸式连接,压盖套套设在锥柄的下端;锥柄的内腔设置有用于拆卸压盖套的液压油路,液压油路内填充有液压油;锥柄的侧部开设有用于控制液压油路内压力的第一支路、用于向液压油路内注入液压油的第二支路以及开设在锥柄底部且向上延伸的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内设置有被动活塞,被动活塞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球,驱动球的下侧布置有若干个锁球,压盖套内侧对应锁球所在轴段外侧的位置具有上小下大的锥面;当液压油路内压力增大时驱动球下移,驱动球与所述的锁球接触且驱动球向外挤压锁球,锁球与压盖套内侧的锥面完全贴紧,压盖套被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装卸型压盖
技术介绍
一般压盖都是通过螺纹、螺杆连接到机床升降轴上,在安装及拆卸过程中耗时较长,不方便操作,并且由于在加工过程中的形位误差,会导致刚性连接的压盖与所加工产品的上端面不能完全贴合。传统压盖通过螺纹孔和螺杆与机床升降尾座架连接,每次产品时都要进入机床内拧开尾座上的螺杆拆卸整个尾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压盖工装拆卸麻烦、与所加工产品配合误差较大且不易控制等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大大减少了装卸工装时间,并且解决配合精度不够等问题的快速装卸型压盖。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快速装卸型压盖,包括压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本体包括固定在升降尾座上的锥柄和压盖套,所述的锥柄与压盖套拆卸式连接,所述的压盖套套设在锥柄的下端;所述的锥柄的内腔设置有用于拆卸压盖套的液压油路,所述的液压油路内填充有液压油;所述的锥柄的侧部开设有用于控制液压油路内压力的第一支路、用于向液压油路内注入液压油的第二支路以及开设在锥柄底部且向上延伸的第三支路,所述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的液压油路;所述的第一支路内设置有驱动螺栓,所述的驱动螺栓的一端设置在锥柄外部,另一端伸入第一支路内并且锥柄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活塞;所述的第三支路内设置有被动活塞,所述的被动活塞的下方的液压油路内设置有驱动球,所述的驱动球的下侧布置有若干个锁球,所述的锁球嵌设在锥柄内孔上,所述的压盖套内侧对应锁球所在轴段外侧的位置具有上小下大的锥面;当液压油路内压力增大时所述的驱动球下移,所述的驱动球与所述的锁球接触且所述的驱动球向外挤压锁球,所述的锁球与压盖套内侧的锥面完全贴紧,压盖套被固定。所述的压盖套和锥柄之间设置有2片具有光滑球面接触的球面间隔套,2片所述的球面间隔套上下设置。该连接部分类似于一个小角度调节的万向节,通过两接触球面的相对滑动使压盖套有一个小角度的调节,保证压盖套与锥柄之间面完全贴合。两片上下设置的球面间隔套的直径不同,且内球面半径大于外球面半径。所述的驱动活塞与第一支路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O形密封圈。所述的被动活塞与第三支路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O形密封圈。所述的锁球与锥柄内孔之间设置有第三O形密封圈。所述的第二支路的端部设置有注油栓塞,所述的第三支路的端部设置有螺塞。本技术将传统的压盖一分为二,上端部分锥柄与机床连接不需要拆卸,通过螺杆固定在升降尾座上。将工装锥柄内腔改造成液压油缸,用侧方驱动螺栓和活塞控制油缸内压力,释压端为光滑的驱动球,并在驱动球下侧布置3个锁珠,3个锁球均匀镶嵌在工装壁上。当油缸内腔油压增大时,驱动球顶出,与下侧锁球接触后,随着内腔压力的继续增加,将锁球向外侧挤压。工装下端部分压盖套在3个锁球所在轴段外侧,并将锁球外侧位置做成上小下大的锥面,当锥柄内油缸油压增加使大钢珠推动推动锁球向外扩张顶在锥面上,让压盖套向上靠紧。本技术考虑到工装、工件的加工误差、装夹误差,压盖和工件的上端面很有可能是不完全平行的,在尾座下压时,易出现工装变形、工件变形、装夹不稳等问题,仅压盖套作为需装卸部分,采用锥面锁球机构,通过侧方螺栓带动驱动活塞调节内部油缸内的油压来保证锁球的胀紧与收松,该改进弥补了整个装置从机床上拆卸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装夹精度,尤其在自动流水线生产中,大大减少了换线调试的时间,加快整条线的有效运转,满足公司和员工的共同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快速装卸型压盖,包括压盖本体,所述的压盖本体包括固定在升降尾座上的锥柄1和压盖套2,所述的锥柄1与压盖套2拆卸式连接,所述的压盖套2套设在锥柄1的下端;所述的锥柄1的内腔设置有用于拆卸压盖套的液压油路,所述的液压油路内填充有液压油3;所述的锥柄1的侧部开设有用于控制液压油路内压力的第一支路4、用于向液压油路内注入液压油的第二支路5以及开设在锥柄底部且向上延伸的第三支路6,所述的第一支路4、第二支路5以及第三支路6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的液压油路;所述的第一支路4内设置有驱动螺栓41,所述的驱动螺栓41的一端设置在锥柄1外部,另一端伸入第一支路内并且锥柄1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活塞42;所述的第三支路6内设置有被动活塞61,所述的被动活塞61的下方的液压油路内设置有驱动球62,所述的驱动球62的下侧布置有若干个锁球63,所述的锁球63嵌设在锥柄内孔上,所述的压盖套2内侧对应锁球所在轴段外侧的位置具有上小下大的锥面;当液压油路内压力增大时所述的驱动球下移,所述的驱动球与所述的锁球接触且所述的驱动球向外挤压锁球,所述的锁球与压盖套内侧的锥面完全贴紧,压盖套2被固定。所述的压盖套2和锥柄1之间设置有2片具有光滑球面接触的球面间隔套7,2片所述的球面间隔套上下设置。该连接部分类似于一个小角度调节的万向节,通过两接触球面的相对滑动使压盖套有一个小角度的调节,保证压盖套与锥柄之间面完全贴合。两片上下设置的球面间隔套的直径不同,且内球面半径大于外球面半径。所述的驱动活塞与第一支路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O形密封圈43。所述的被动活塞61与第三支路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O形密封圈64。所述的锁球63与锥柄内孔之间设置有第三O形密封圈65。所述的第二支路的端部设置有注油栓塞,所述的第三支路的端部设置有螺塞66。本技术将传统的压盖一分为二,上端部分锥柄与机床连接不需要拆卸,通过螺杆固定在升降尾座上。将工装锥柄内腔改造成液压油缸,用侧方驱动螺栓和活塞控制油缸内压力,释压端为光滑的驱动球,并在驱动球下侧布置3个锁珠,3个锁球均匀镶嵌在工装壁上。当油缸内腔油压增大时,驱动球顶出,与下侧锁球接触后,随着内腔压力的继续增加,将锁球向外侧挤压。工装下端部分压盖套在3个锁球所在轴段外侧,并将锁球外侧位置做成上小下大的锥面,当锥柄内油缸油压增加使大钢珠推动推动锁球向外扩张顶在锥面上,让压盖套向上靠紧。当需要卸下工装时:向外拧动驱动螺栓,带动驱动活塞也向外侧移动,内部油缸内形成负压状态,使被动活塞向上移动,使驱动球与被动活塞之间留出间隙。此时,向下取出压盖套时,因为锥面的缘故会将锁球向内侧推动,而锁球向内侧移动时也会推动驱动球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快速装卸型压盖,包括压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本体包括固定在升降尾座上的锥柄和压盖套,所述的锥柄与压盖套拆卸式连接,所述的压盖套套设在锥柄的下端;所述的锥柄的内腔设置有用于拆卸压盖套的液压油路,所述的液压油路内填充有液压油;所述的锥柄的侧部开设有用于控制液压油路内压力的第一支路、用于向液压油路内注入液压油的第二支路以及开设在锥柄底部且向上延伸的第三支路,所述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的液压油路;所述的第一支路内设置有驱动螺栓,所述的驱动螺栓的一端设置在锥柄外部,另一端伸入第一支路内并且锥柄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活塞;所述的第三支路内设置有被动活塞,所述的被动活塞的下方的液压油路内设置有驱动球,所述的驱动球的下侧布置有若干个锁球,所述的锁球嵌设在锥柄内孔上,所述的压盖套内侧对应锁球所在轴段外侧的位置具有上小下大的锥面;当液压油路内压力增大时所述的驱动球下移,所述的驱动球与所述的锁球接触且所述的驱动球向外挤压锁球,所述的锁球与压盖套内侧的锥面完全贴紧,压盖套被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快速装卸型压盖,包括压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
本体包括固定在升降尾座上的锥柄和压盖套,所述的锥柄与压盖套拆
卸式连接,所述的压盖套套设在锥柄的下端;所述的锥柄的内腔设置
有用于拆卸压盖套的液压油路,所述的液压油路内填充有液压油;
所述的锥柄的侧部开设有用于控制液压油路内压力的第一支路、
用于向液压油路内注入液压油的第二支路以及开设在锥柄底部且向
上延伸的第三支路,所述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依次连
通形成所述的液压油路;
所述的第一支路内设置有驱动螺栓,所述的驱动螺栓的一端设置
在锥柄外部,另一端伸入第一支路内并且锥柄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活
塞;所述的第三支路内设置有被动活塞,所述的被动活塞的下方的液
压油路内设置有驱动球,所述的驱动球的下侧布置有若干个锁球,所
述的锁球嵌设在锥柄内孔上,所述的压盖套内侧对应锁球所在轴段外
侧的位置具有上小下大的锥面;当液压油路内压力增大时所述的驱动
球下移,所述的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槽曾夏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杰牌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