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志鸿专利>正文

厨余处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21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厨余处理机,它包括一流理台、一厨余磨碎机、一生菌处理装置、一厨余导管、一排水管、一除臭装置及一回收箱,于生菌处理槽内放置适量的生菌,令厨余由流理台底部的厨余进入口送入,经由厨余磨碎机进行磨碎及适当去除水分,接着磨碎后的厨余经由厨余导管直接落入生菌处理装置中加热和搅拌,快速发酵成有机肥,另分离出的废水则经由排水管直接排至下水道,于处理过程中,由除臭装置将生菌处理装置及排水管中的气体吸出,经由触煤转换器除臭后排出。具有较佳的实用功效及避免二次污染的优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厨余处理机,特指其将厨余废气物以自动化的连续流程快速发酵成有机肥,且于处理过程中可同时除臭,避免二次污染。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厨余处理机,如1985年5月21口核准公告第276531号,名称为「厨余处理机」,及1990年9月21口核准公告第456273号,名称为「厨余脱水减量机」,其仅具有将厨余适当挤压绞切及去除水份的功能,因而处理后的厨余需另外再倒入发酵桶中,进行长时间的发酵及除臭,方可使厨余变成可回收利用的有机肥,否则处理后的厨余仍会腐化及具有臭味,而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故实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厨余处理机,其可将厨余以自动化的连续流程,先经由厨余磨碎机进行磨碎及适当去除水份,接着磨碎后的厨余经由导管直接落入生茵处理装置中加热搅拌,快速发酵成有机肥,分离出的废水则经由排水管直接排至下水道,达到具有较佳的实用功效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厨余处理机,其设置有除臭装置及生菌处理装置,可将厨余直接处理成无臭味的有机肥,达到避免二次污染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厨余处理机,其特征是它包括有一流理台、一厨余磨碎机、一生菌处理装置、一厨余导管、一排水管、一除臭装置及一回收箱;该流理台的底部设置一厨余进入口;该厨余磨碎机是装设于该流理台的厨余进入口下方,其设置有一碎渣排出口及一废水排出口;该生菌处理装置是设置于该厨余磨碎机下方,其是由一生菌处理槽顶面锁结一密封状的盖板,内部枢设一螺旋杆,旁侧设置一传动组,该传动组带动该螺旋杆进行旋转搅拌;该厨余导管的一端与该厨余磨碎机的碎渣排出口组接,另端穿入生菌处理槽中;该排水管的一端与该厨余磨碎机的废水排出口组接;该除臭装置是由一排风扇、一触煤转换器及一导管组成,该排风扇及触煤转换器是套设于该导管尾段;该回收箱设置于该生菌处理槽下侧。通过上述结构,于生菌处理糟内放置适量的生菌令厨余由流理台底部的厨余进入口送入,先经由厨余磨碎机进行磨碎及适当去除水份,接着磨碎后的厨余经由厨余导管直接落入生菌处理装置中加热和搅拌,快速发酵成有机肥;另分离出的废水则经由排水管直接排至下水道。该生菌处理装置的生菌处理槽顶缘设置一圈环槽,该环槽内套设一密封环,该生菌处理槽上端周缘延伸出多数锁结凸耳,盖板周缘亦延伸有多数锁结凸耳,通过螺丝与生菌处理槽的锁结凸耳锁结固定,令盖板迫抵该生菌处理槽顶缘的密封环形成密封。该生菌处理装置的生菌处理槽外侧周围设置多数电热片,底部设置呈锥状且于中央设置一具有封闭盖的排放口。该生菌处理装置的盖板顶面两侧各设有一贯穿的套结孔座,该套结孔座内缘各设置一圈环槽内套设一密封环。该厨余导管另端及除臭装置的导管头端穿入该生菌处理槽中。该生菌处理装置的盖板中段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周缘中段各设有一凸轨,两侧及后侧缘设有滑槽的面板滑套于该凸轨。该生菌处理装置的螺旋杆是由一轴杆外缘绕设螺旋片,该轴杆两端分别穿套于该生菌处理槽外侧壁固结的轴承座。该排水管适当位置接设有三通管,该除臭装置的导管适当位置接设有三通管,该导管的三通管一端与该排水管的三通管组接。该回收箱正面设有一门板,内部设有一接收桶。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收集有机肥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开启生菌处理装置补充生菌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5所示,本技术的厨余处理机,包括一流理台10、一厨余磨碎机20、一生菌处理装置30、一厨余导管40、一排水管50、一除臭装置60及一回收箱70。其中流理台10底部设置一厨余进入口11,厨余磨碎机20是装设于流理台10的厨余进入口11下方,其一侧缘设有一碎渣排出口21,底部设有一废水排出口22,生菌处理装置30是设置于厨余磨碎机20下方,其是由一生菌处理槽31顶面锁结一盖板32,内部枢设一螺旋杆33,旁侧设置一传动组34而组成,其中生菌处理槽31顶缘设置一圈环槽,而于环槽内套设一密封环311;生菌处理槽31上端周缘延伸出多数锁结凸耳312,外侧周围设置多数电热片313,底部设置呈锥状且于中央设置一具有封闭盖315的排放口314,盖板32是盖合于生菌处理槽31顶侧,其周缘亦延伸有多数锁结凸耳321,通过螺丝与生菌处理槽31的锁结凸耳312锁结固定,令盖板32迫抵生菌处理槽31顶缘的密封环312形成密封;另其顶面两侧各设有一贯穿的套结孔座322,而于该套结孔座322内缘各设置一圈环槽供一密封环3221套设,又其中段设有一开口323,开口323周缘中段各设有一凸轨3231,可供一两侧及后侧缘设有滑糟3241的面板324滑套,螺旋杆33是由一轴杆331外缘绕设螺旋片332,且轴杆331两端分别穿套于生菌处理槽31外侧壁固结的轴承座333,传动组34是于生菌处理槽31旁侧下方通过一可调整高低的马达固定座341固定一减速马达342,减速马达342的转轴上结合一主动齿轮343,主动齿轮34以一链条34与一套设于螺旋杆33一端的被动齿轮345圈绕,厨余导管40一端与厨余磨碎机20的碎渣排出口21组接,另端由盖板32的套结孔座322穿入生菌处理槽31中,而与密封环3221迫抵,排水管50一端组接于厨余磨碎机20的废水排出口22,其适当位置接设有三通管51。除臭装置60是由一排风扇61、一触煤转换器62及一导管63组成,其中排风扇61及触煤转换器62是套设于导管63尾段,导管63适当位置接设有三通管631。且该三通管631一端与排水管50的三通管51组接,另一端由盖板32的套结孔座322穿入生菌处理槽31中,而与密封环3221迫抵。回收箱70设置于生菌处理槽31下侧,其正面设有一旋开式门板71,内部设有一接收桶72。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使用时,于生菌处理槽31内放置适量的生菌,而将厨余由流理台10底部的厨余进入口11送入厨余磨碎机20内,经由厨余磨碎机20磨碎及分离水份后,磨碎的厨余碎渣由碎渣排出口21经厨余导管40进入生菌处理槽31内,而通过传动组34带动螺旋杆33旋转,使厨余碎渣与生菌均匀搅拌,同时由生菌处理槽31外侧周围的电热片313加热,而使厨余快速发酵成有机肥,当生菌处理槽31内的有机肥累积至一定量时,打开生菌处理槽31底部的排放口314的封闭盖315(配合参阅图7本技术收集有机肥的示意图),使有机肥掉落至回收箱70内的接收桶72中收集。另厨余磨碎机20分离的废水则由废水排出口22经排水管50排放至下水道,且当厨余磨碎机20及螺旋杆33进行动作时,除臭装置60的排风扇61随之运转,而将生菌处理槽31及排水管50中的气体吸出,经由触煤转换器62除臭后排出。参阅图8所示,为本技术开启生菌处理装置补充生菌的示意图,当生菌处理槽31内的有机肥掉落至回收箱70内的接收桶72中收集后,抽开生菌处理装置30的面板324,将适当的生菌倒入生菌处理槽31中,以便进行下次的处理。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本技术可得到下述的效益1、可将厨余以自动化的连续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厨余处理机,其特征是:它包括有一流理台、一厨余磨碎机、一生菌处理装置、一厨余导管、一排水管、一除臭装置及一回收箱;该流理台的底部设置一厨余进入口;该厨余磨碎机是装设于该流理台的厨余进入口下方,其设置有一碎渣排出口及一废水排出口;该生菌处理装置是设置于该厨余磨碎机下方,其是由一生菌处理槽顶面锁结一密封状的盖板,内部枢设一螺旋杆,旁侧设置一传动组,该传动组带动该螺旋杆进行旋转搅拌;该厨余导管的一端与该厨余磨碎机的碎渣排出口组接,另端穿入生菌处理槽中;该排水管的一端与该厨余磨碎机的废水排出口组接;该除臭装置是由一排风扇、一触煤转换器及一导管组成,该排风扇及触煤转换器是套设于该导管尾段;该回收箱设置于该生菌处理槽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鸿吴忠茂
申请(专利权)人:黄志鸿吴忠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