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连接器及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0912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信连接器及通信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通信连接器包括:包括:外壳、电路板、多个探针和主控模块;外壳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外壳的第一表面和电路板连接,主控模块设置于电路板,探针的第一端均与主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耦合,探针的第二端均穿过外壳的所述第一通孔,每个探针的第二端均用于与外部负载耦合;主控模块用于生成逻辑集成电路信号,并将逻辑集成电路信号通过多个探针输出到所述外部负载。由于其灵活的连接结构,电子产品在功能需要的升级时,通过将未使用的探针穿过第一通孔和主控模块耦合便能够实现电子产品功能的升级。因此,也极大提高了电子产品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连接器及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也逐步提高,电子产品已经逐步实现了微型化。在各类电子产品中,极大多数电子产品由于需要和外部的设备实现通信,从而在其电路板上设计有如:RJ45、DB9或USB等供通信使用的标准化接口。为保证其电子产品功能的全面性,现有技术通常将各类电子标准化接口均设置在其电路板上。但在用户的实际使用,部分标准化接口的使用率低下。从而其各类电子标准化接的设置不仅造成了电子产品的成本高,且适用性不强,严重降低了电子产品的性价比。与此同时,现有技术中,若用户对电子产品进行升级或加入新的功能,用户则需要加入额外的标准化接口。加入额外的标准化接口大多需要将电子产品返厂进行再次加工,厂家通过焊接、粘贴等方式将额外的标准化接口加入电路板。但返厂加工不仅增加电子产品的升级时间和人工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该电子产品的适用性和用户体验。因此,如何设计电子产品的通信接口,以便于电子产品能够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是目前业界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器及通信装置,其能够使得电子产品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外壳、电路板、多个探针和主控模块。所述外壳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外壳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每个所述探针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耦合,每个所述探针的第二端均穿过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通孔,每个所述探针的第二端均用于与外部负载耦合。所述主控模块用于生成逻辑集成电路信号,并将所述逻辑集成电路信号通过多个所述探针输出到所述外部负载。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第二表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件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所述探针的第二端均依次穿过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探针均包括:针体和套管,每个所述针体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耦合,每个所述针体的第二端均依次穿过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柱状固定件的所述第二通孔,每个所述套管均套设所述针体的第二端。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第二表面设置有多个管状连接件,每个所述管状连接件的第一端均和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每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套设所述管状连接件的第二端。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口径和所述管状连接件外径的匹配,每个所述管状连接件的内径均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口径匹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柱状结构,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一卡扣件,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部设有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的第一端和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卡扣件的第二端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扣件的第一端和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卡扣件的第二端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卡扣件穿过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卡扣件穿过所述第二开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扣。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和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重合部,所述电路板具有第二重合部,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均位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重合部。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二重合部设有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均和所述第一通孔相邻。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模块、无线数据交互模块、通用串行总线模块和所述通信连接器。每个所述探针的第二端均穿过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通信模块的数据输入端口、所述无线数据交互模块的数据输入端口或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模块的数据输入端口中任一个端口耦合。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外壳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外壳的第一表面和电路板连接,主控模块设置于电路板。由于每个探针的第一端均与主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耦合,从而主控模块用于生成逻辑集成电路信号便能够输出到探针中。由于每个探针的第二端均穿过外壳的第一通孔,且每个探针的第二端均用于与外部负载耦合,输入每个探针的逻辑集成电路信号便能够通过探针的传导作用而输出到外部的负载。通过设置第一通孔和探针替代了现有的标准化接口,实现了通信的功能。从而极大的降低其生产的成本。且由于仅通过将探针穿过第一通孔和主控模块耦合便能够实现通信。其灵活的连接结构,使得电子产品能够通过匹配各功能需求不同的用户,而加入与各个用户的功能需求所对应的探针,从而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又由于其灵活的连接结构,电子产品在功能需要的升级时,通过将未使用的探针穿过第一通孔和主控模块耦合便能够实现电子产品功能的升级。因此,也极大提高了电子产品的适用性。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连接器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连接器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连接器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图标:100-通信连接器;110-外壳;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第一通孔;114-管状连接件;115-第一开孔;116-第二开孔;120-固定件;121-第一边条;122-第二边条;123-第一卡扣件;1231-第一卡扣;124-第二卡扣件;1241-第二卡扣;125-第二通孔;130-探针;131-针体;132-套管;140-电路板;141-凹槽;150-主控模块;200-通信装置;210-通信模块;220-无线数据交互模块;230-通用串行总线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路板、多个探针和主控模块;所述外壳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外壳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探针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耦合,所述探针的第二端均穿过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通孔,每个所述探针的第二端均用于与外部负载耦合;所述主控模块用于生成逻辑集成电路信号,并将所述逻辑集成电路信号通过多个所述探针输出到所述外部负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路板、多个探针和主控模块;所述外壳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外壳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探针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耦合,所述探针的第二端均穿过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通孔,每个所述探针的第二端均用于与外部负载耦合;所述主控模块用于生成逻辑集成电路信号,并将所述逻辑集成电路信号通过多个所述探针输出到所述外部负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第二表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件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所述探针的第二端均依次穿过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二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探针均包括:针体和套管,每个所述针体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耦合,每个所述针体的第二端均依次穿过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二通孔,每个所述套管均套设所述针体的第二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第二表面设置有多个管状连接件,每个所述管状连接件的第一端均和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每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套设所述管状连接件的第二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口径和所述管状连接件外径的匹配,每个所述管状连接件的内径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爽张子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汉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