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包括内叶混凝土体、外叶混凝土体以及内叶混凝土体和外叶混凝土体之间的保温层,内叶混凝土体和外叶混凝土体内包裹有竖向筋,竖向筋的上部从混凝土体中伸出,混凝土体内还设置有套筒,套筒底部贯通至混凝土体底部,竖向筋的下部穿置在套筒内并与混凝土体底部留有距离。该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实现了保温结构一体化、具有保温性能好、质量精度高、节约资源、施工简便、便于工厂预制生产等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相应的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和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预制墙体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当中。常用的预制墙体包括横向竖向交织的多条钢筋,在钢筋外侧包裹有混凝土体,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都从混凝土体边缘伸出,形成自由端,在施工过程中将相邻两块预制墙体的自由端箍筋绑扎,然后进行现场浇筑。这种施工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有时还会因箍筋绑扎的精度问题造成预制墙体连接不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和施工方法,该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实现了保温结构一体化、质量精度高、施工简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包括内叶混凝土体、外叶混凝土体以及内叶混凝土体和外叶混凝土体之间的保温层,内叶混凝土体和外叶混凝土体内包裹有竖向筋,竖向筋的上部从混凝土体中伸出,混凝土体内还设置有套筒,套筒底部贯通至混凝土体底部,竖向筋的下部穿置在套筒内并与混凝土体底部留有距离。优选地,所述竖向筋下部穿置在套筒内的上半部分。优选地,所述套筒与竖向筋的下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竖向筋的上部从混凝土体中伸出部分的长度大于竖向筋下部穿置在套筒内部分的长度。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体内的横向筋,所述横向筋至少从混凝土体的一个侧面伸出。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包括上墙体和下墙体,所述上墙体包括第一竖<br>向筋和包裹第一竖向筋的第一混凝土体,第一竖向筋的上部从第一混凝土体中伸出,第一混凝土体内还设置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底部贯通至第一混凝土体底部,第一竖向筋的下部穿置在第一套筒内并与第一混凝土体底部留有距离;下墙体包括第二竖向筋和包裹第二竖向筋的第二混凝土体,第二竖向筋的上部从第二混凝土体中伸出的部分中,下部分包裹在连接层中,上部分穿置在第一套筒内。第一混凝土体包括第一内混凝土体和第一外混凝土体,在第一内混凝土体和第一外混凝土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第二混凝土体包括第二内混凝土体和第二外混凝土体,在第二内混凝土体和第二外混凝土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优选地,所述连接层包括现浇梁和顶板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连接层还包括设置在现浇梁或顶板上的料浆层。一种利用上述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下墙体上方浇筑梁体或顶板,使下墙体顶部的竖向筋从连接层伸出;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为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配式墙体;步骤二:在梁体或顶板上方浇筑浆料填实,使得浆料层与梁体或顶板共同构成连接层;步骤三:将下墙体顶部竖向筋从连接层伸出的部分穿置入上墙体的套筒内,或者将上墙体的套筒套接在下墙体顶部竖向筋从连接层伸出的部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和复合保温墙体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内叶混凝土体、外叶混凝土体以及内叶混凝土体和外叶混凝土体之间的保温层,内叶混凝土体和外叶混凝土体内包裹有竖向筋,竖向筋的上部从混凝土体中伸出,混凝土体内还设置有套筒,套筒底部贯通至混凝土体底部,竖向筋的下部穿置在套筒内并与混凝土体底部留有距离,这样当两个相同的墙体纵向装配时,下墙体上部伸出的竖向筋可以穿置在上墙体套筒内,快捷、准确,不用进行箍筋绑扎处理,节约了工序且装配更加稳固可靠。该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和墙体结构实现了保温结构一体化、具有保温性能好、质量精度高、节约资源、施工简便、便于工厂预制生产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复合保温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墙体结构的一种装配情境图;图5为图3中墙体的一种装配情景图。图中:1.竖向筋2.横向筋3.混凝土体4.套筒11.第一竖向筋13.第一混凝土体14.第一套筒21.第二竖向筋23.第二混凝土体24.连接层25.浆料层31.内叶混凝土体32.外叶混凝土体33.保温层34.绑扎点35.现浇墙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和3,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包括内叶混凝土体31、外叶混凝土体32以及内叶混凝土体31和外叶混凝土体32之间的保温层33,保温层33采用保温或隔热材料制成,如主要原料为玻化微珠、聚苯颗粒、酚醛、聚苯乙烯泡沫等制成的板材或者是采用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保温板材。内叶混凝土体31和外叶混凝土体32的“内”、“外”指的是其位于墙体的内侧和外侧,其结构本质上没有区别,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将其统称为混凝土体3进行描述。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包括竖向筋1和横向筋2,多道竖向筋1与横向筋2交织成网状结构,然后通过浇筑用混凝土将竖向筋1与横向筋2包裹住,形成包裹竖向筋1和横向筋2的混凝土体3。其中,在浇筑完成后,横向筋2可以从混凝土体3的两侧伸出。竖向筋1的上部从混凝土体3上端伸出。混凝土体3内还预先设置有套筒4,套筒4底部贯通至混凝土体3底部,竖向筋1的下部穿置在套筒4内并与混凝土体3底部留有距离。这样,从外形上看,竖向筋1的底部不会伸出混凝土体3。所述的套筒4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焊在竖向筋1下部上,这样在浇筑时更便于使套筒4在混凝土体3内的位置以及与竖向筋1的相对位置固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将套筒4与竖向筋1固定起来。这里的套筒4等分为上下两部分,竖向筋1的下部位于套筒4的上半部分。竖向筋1的上部从混凝土体3中伸出部分的长度大于竖向筋1下部穿置在套筒4内部分的长度,这可以为层间的连接层留出距离。这样,可以将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墙体分别作为上墙体和下墙体进行装配。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在下墙体顶部进行现场浇筑,形成现浇梁或楼顶的顶板,然后将下墙体上部伸出的竖向筋上墙体的套筒内即可完成装配,无需将上下墙体的竖向筋进行箍筋绑扎,节约了工序,此外,由于上下墙体的结合无需现场浇筑,避免了现场浇筑过程中浇注料与上下墙体结合不够坚实的问题。在横向的装配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可以像现有的预制墙体一样,对横向筋进行箍筋绑扎并现场浇筑。本实施例中的墙体结构在楼角处的装配情形如图5所示,两个夹心墙体结构呈90°拼接,在拼接处,需要将横向筋进行箍筋绑扎,在绑扎点34的内侧和外侧进行现场浇筑,以形成角部的现浇墙体35。实施例二请一并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叶混凝土体、外叶混凝土体以及内叶混凝土体和外叶混凝土体之间的保温层,内叶混凝土体和外叶混凝土体内包裹有竖向筋,竖向筋的上部从混凝土体中伸出,混凝土体内还设置有套筒,套筒底部贯通至混凝土体底部,竖向筋的下部穿置在套筒内并与混凝土体底部留有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叶混凝土体、外叶混凝土
体以及内叶混凝土体和外叶混凝土体之间的保温层,内叶混凝土体和外叶混凝
土体内包裹有竖向筋,竖向筋的上部从混凝土体中伸出,混凝土体内还设置有
套筒,套筒底部贯通至混凝土体底部,竖向筋的下部穿置在套筒内并与混凝土
体底部留有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
筋下部穿置在套筒内的上半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
与竖向筋的下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
筋的上部从混凝土体中伸出部分的长度大于竖向筋下部穿置在套筒内部分的
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复合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
置在混凝土体内的横向筋,所述横向筋至少从混凝土体的一个侧面伸出。
6.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墙体和下墙体,所述上
墙体包括第一竖向筋和包裹第一竖向筋的第一混凝土体,第一竖向筋的上部从
第一混凝土体中伸出,第一混凝土体内还设置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底部贯通
至第一混凝土体底部,第一竖向筋的下部穿置在第一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彦超,
申请(专利权)人:朱彦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