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0642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方法,进行联合发酵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剩余污泥、粪便、餐厨垃圾、秸秆等。经过不同的预处理工艺,获得粒度小于5mm的有机物料,经过切割泵、碳氮比调节、水分调节等获得固含率为2-10%的均质均浆发酵底物。该发酵底物在水解酶作用下水解酸化,然后进入进行35±3℃的中温搅拌条件下进行15-25天周期的发酵,产出沼气能源用于系统能量供应或输出,沼液经过陈化脱盐后制成腐殖酸液态肥,沼渣制成腐殖质颗粒肥。本发明专利技术发酵底物碳氮比适宜,避免单一物料发酵时的底物反馈抑制作用,同时能强化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的水解作用,流态易控制,能耗低,不产生污水,同时获得高品质的沼液和腐殖质颗粒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环保
,特别是有机固体废 弃物联合厌氧发酵资源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粪便、餐厨垃圾、市政污水 处理厂剩余污泥、秸秆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有机固体废弃物产量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可生物降解物质高达 30-70%之间。这些固体废弃物的不当处置,既占用了土地,污染了河 流,破坏了生态景观,而且还传播疾病,影响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 其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是中国城镇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之一。有机废弃物目前的处理方法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厌氧发 酵等。由于有机固体废弃含水率高,易于生物降解,会产生大量的恶 臭气体,热值低等特点,因此,进行卫生填埋处理时,存在占地面积 大,复垦周期长,封场后利用途径较少、二次污染污水、臭气难以控 制、沼气收集率低、对地下水、大气环境等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而 焚烧尽管以其减量化最大,无害化程度最高而受到人们的推崇,但由 于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焚烧烟气的二次污染二恶英、飞灰等危 险废弃物问题,给运输管理和最终处置带来很大挑战,因此,有机固 体废弃物焚烧又让人们望而却步。对于堆肥处理有机质废弃物,则存 在重金属等污染物难以分离、营养元素如氨氮等会蒸发损失、堆肥产 品肥效低、能量消耗大臭味气体浓度高、产量大,不易收集控制、其 周期较长的缺点。为了解决此问题,针对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特点,开发有机废弃物 厌氧发酵处理工艺,是一种消除污染,回收能源和资源的重要方式。厌氧发酵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在自然微生物或接种微生物在缺氧 条件和特定的厌氧环境下,将有机质进行分解,其中部分碳素物质转化为C仏和C02。厌氧发酵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周期短,发酵产物如甲烷等清洁能源,腐殖质肥等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发酵容易控制, 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可实现完全密闭化的处理方式,对周边环境 不会造成污染影响。目前对厌氧发酵研究较多,厌氧工艺主要有单相厌氧发酵和两 相厌氧发酵、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湿式发酵、干式发酵和半千式发 酵等。高温发酵能耗高,反应过程不易控制。干法厌氧发酵用水少, 运行负荷高等特点,但也存在对有机质纯度要求高,传质效率低,控 制复杂,反应器造价昂贵等缺点。单相发酵存在明显的发酵梯度,难 降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发酵程度低,难以获得高品质的沼液和沼 渣,沼气产率低,反应进程控制难度大。以往的厌氧发酵往往针对单一物料,由于碳氮比、含水率、酸碱 度等在比较小的范围内,需要调节的内容多,特备是单一物料厌氧发 酵反应底物会对产甲垸产生反馈抑制作用,如粪便发酵存在氨氮浓度 高、对产甲烷菌和产氢菌有抑制作用、发酵负荷低及固含率低等特点。 而餐厨垃圾具有油份含量大、异物多,固含率高,发酵底物容易酸化 等问题,发酵设备搅拌装置要求高等特点。而城市生活垃圾具有有机 质含量低、成分随时空波动大等,对厌氧发酵系统有较强的冲击能力。 而根据我国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成分随着生活习惯、生产结构的变化而 不断变化。如果针对各种废弃物分别建设设施,则投资大,无法发挥规 模效应,而且单一物料的抑制因素明显,物料调节难度较大。有机废 弃物在发酵中产生的沼液和沼渣,也有很好的利用价值,然而,以往 的沼液往往被作为污水,需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其处理难度大,且浪 费了液态腐殖质肥分。沼渣的利用也仅通过配比营养元素获得复混 肥,不具备保水保肥的功能,因此,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 然而,如果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后联合厌氧发酵,则能解决发酵物料单一,发酵底物均质性差、发酵效率低,减小发酵产物 抑制作用,同时可扩大沼气利用规模,提升沼液沼渣品质,全面解决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提高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对有机固体废弃物如生活垃圾、剩余污泥、餐厨 垃圾、粪便、秸秆等进行预处理后联合厌氧发酵,获得高品质的沼气、 液态腐殖质肥和颗粒腐殖质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对不同的有机固体废弃物采取不同的有机物预处理,获得粒径小于5mm的发酵底物, 经机械均浆、水解酸化、中温厌氧发酵等过程,产生沼气、沼渣和沼 液。其中沼气作为能量利用,沼液经陈化脱盐后制成液态腐殖质肥, 而沼渣与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钠混和、干燥、造粒等工艺过程生 成颗粒腐殖质肥。本专利技术工艺系统解决了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存在的问 题,物料均质均浆效率高,营养比例适宜,极大降低了发酵底物反馈 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规模效应,产物沼气、沼液和沼渣完全资源化, 无二次污染物产生。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不同 物料的预处理工艺流程图参见附图l。本专利技术的厌氧发酵主体工艺图 参见附图2。涉及的工艺过程具体如下(1) 不同固体废弃物的有机物预处理,生活垃圾,依次经过综合分选、水力破碎、切割破碎等工艺单元处理;餐厨垃圾,依次经螺 旋脱水脱油、机械破碎、综合分选等工艺单元处理;污泥、粪便等采 用固液分离工艺单元处理;秸秆经旋刀破碎等工艺单元处理;获得粒 度小于5mm的物料。(2) 机械均浆,对上述各粒度小于5mm的物料处理后的固体废弃 物料碳氮比(C:N为6-30:l)混合,然后经切割泵破碎后,调节水分搅拌获得固含率为2 — 10%的发酵底物。(3) 水解酸化,发酵底物在35±3\:中温条件下水解酸化1-2天 获得酸化液。(4) 厌氧发酵,将上述酸化液泵入厌氧发酵罐在35i3。C厌氧发 酵10-25天,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5) 所得沼液陈化脱盐,所得沼气排入曝气池进行曝气陈化,陈 化液通过电渗析脱盐成为腐殖质液态肥;(6) 所得沼渣加入聚丙烯酰胺钠、聚丙烯酰胺等保水剂混配,搅 拌均匀后造粒,制成腐殖质颗粒肥。1. 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后,获得粒度小于5mm的物料,经 物料混配和水分调节后,制成碳氮比(C:N为6-30:1)、固含率为 240%的发酵物料,大大提高了物料的传质和传热效率,流态易 于控制,能量消耗小。2. 水解酸化接种了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水解酶等,提高了发酵底 物的水解效率,更易于产甲烷反应的进行。3. 厌氧发酵效率高,沼气产量大,沼气和机械联合搅拌,具有搅 拌效果好,动能消耗低,不产生浮渣,发酵系统不堵塞。4. 沼液经陈化和电渗析处理后,腐殖质浓度提高,盐分脱除,成 为品质优良的液态腐殖质肥。5. 沼渣粒度均匀,造粒圆润,具有保水性能,施用时能够同时提 供氧分和水分,是优良的颗粒腐殖质肥。6. 整个系统的运行能够实现数字化控制,是一种数字化垃圾处理 工艺,开发的自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界面友好,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物料的预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厌氧发酵主体工艺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生活垃圾首先破碎为10mm以下的物料,再进行综合分选,综合 分选工艺主要包括磁选、风选、密度分选等联合分选单元。获得粒度 5ram以下物料,然后进入悬流沉砂单元,经沉砂除杂后,进入固液分 离单元,最后经切割泵破碎后进入搅拌均质罐。粪便、剩余污泥经运输车收运至固液分离,易'j出纸张、塑料、石 头等固体异物,获得液浆物料,然后通过密闭管道传输至搅拌均质罐。餐厨垃圾经螺旋挤压脱水脱油后分离为干物质和油水混合液,干 物质破碎为粒度为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不同的固体废弃物经机械预处理获得粒度小于5mm的物料,其中:生活垃圾,依次经过综合分选、水力破碎、切割破碎等工艺单元处理;餐厨垃圾,依次经螺旋脱水脱油、机械破碎、综合分选等工艺单元处理;污泥、粪便等采用固液分离工艺单元处理;秸秆经旋刀破碎等工艺单元处理; (2)机械均浆均质,对上述各粒度小于5mm的物料处理后的固体废弃物料碳氮比C∶N为6-30∶1混合,然后经切割泵破碎后,调节水分搅拌获得固含率为2-10%的发酵底物; (3)水解酸化,将上述发酵底物在35±3℃条件下水解酸化1-2天获得酸化液; (4)厌氧发酵,将上述酸化液泵入厌氧发酵罐在35±3℃厌氧发酵10-25天,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 (5)所得沼液陈化脱盐,所得沼气排入曝气池进行曝气陈化,陈化液通过电渗析脱盐成为腐殖质液态肥; (6)所得沼渣加入聚丙烯酰胺钠、聚丙烯酰胺等保水剂混配,搅拌均匀后造粒,制成腐殖质颗粒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柱王银河王峻徐金龙杜文利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传祥垃圾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