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0581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包括一衬底;以及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间隔地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于该衬底上,且每一第一电极与每一第二电极不接触;其中,每两个第一电极间形成一感应节点,于该感应节点内该第一电极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极,使得沿一剖面线看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为依序相邻设置,以减少该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一反触控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改良电极结构的电容式触控装置,以减少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反触控效应。
技术介绍
触控电极能够侦测一主动区域或显示区域内的触控动作,例如侦测是否有一手指按压触控屏幕及其对应的触控位置,部分触控装置还可结合其他触控模块(例如一触控笔)来增加其触控辨识效能。此外,常见的触控装置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或是表面声波式,其中,电容式的触控装置是现今的主流产品。电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常利用透明导电材质,例如氧化铟锡(ITO),且在一衬底上形成特定的感应电极图形,例如通过X轴电极与Y轴电极排列成数组型态并彼此间达到电容耦合,一旦有对象触碰或靠近触控装置时,触控装置在特定位置上的电容值将有所改变,并通过电容值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触控工作的产生,同时可定位该触控工作所对应的触控位置。此外,常见的电容式触控技术可通过互容式(mutualcapacitance)感应工作来实现多点触控的功能。不过,当触控装置处于浮接状态时,即触控装置中触控面板或该些电极为非良好接地,或者触控面板相对于该些电极间为非良好接地,触控装置将容易产生一反触控现象来影响触控信号的辨识精准。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触控装置所对应的一触控信号在未发生反触控现象与已发生反触控现象的信号比较图。如图1所示,触控装置可根据一用户/物体是否按压一触控面板,以对应转换互容值变化量为一感测信号Delta,如图1左边所绘的信号曲线S_I1或S_I2,当触控装置为良好接地时,感测信号Delta将对应为信号曲线S_I1,当触控装置为接地条件稍差时,感测信号Delta将对应为信号曲线S_I2,且有效按压/触控点所对应的感测信号Delta的数值皆大于一临限值,而此时感测信号Delta所对应的信号曲线S_I1或S_I2仍未发生有反触控现象。一旦使用的触控装置为大面积触控面板,或搭配使用轻薄盖板的触控装置时,其将造成严重的反触控现象,如图1右图所绘的信号曲线S_A1或S_A2,即有效按压/触控点所对应的感测信号Delta的数值将小于临限值,而触控装置芯片所侦测到的互容变化值已由正值转为负值,此将造成触控装置芯片判断触控坐标的误差。在此情况下,现有技术可通过增加触控装置的盖板厚度来提高触控装置的接地效果,以避免反触控现象发生的可能,增加厚度的盖板将不利于触控装置的生产成本与机构设计。因此,在触控装置追求轻薄设计的概念下,提供另一种具备改良电极结构的电容式触控装置,以有效减少反触控效应的产生,已成为本领域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改良电极结构的电容式触控装置,以减少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反触控效应。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包括一衬底;以及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间隔地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于该衬底上,且每一第一电极与每一第二电极不接触;其中,每两个第一电极间形成一感应节点,于该感应节点内该第一电极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极,使得沿一剖面线看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为依序相邻设置,以减少该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一反触控效应。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触控装置所对应的一触控信号于未发生反触控现象与已发生反触控现象的信号比较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2B为图2A中一剖面线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形成闪电状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形成V字型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形成鱼刺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形成鱼刺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5A与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装置应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示意图。图6A与图6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装置应用于单层架桥的氧化铟锡的示意图。图7A与图7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装置应用于双层架桥的氧化铟锡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电容式触控装置SB衬底RX、RX1第一电极RX_BD主体电极RX_BR第一分支电极TX、TX1、TX2第二电极TX_BD第二分支电极TX_C连结电极GM接地模块GM_C连接体NA感应节点SL屏蔽接地模块CL剖面线S_I1、S_I2、S_A1、S_A2信号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括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连接至该第二装置。请参考图2A与图2B,其中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电容式触控装置2的局部示意图,而图2B为图2A中一剖面线CL上电容式触控装置2的局部剖面图。如图2A与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容式触控装置2仅示意性绘出局部结构内的代表组件,即电容式触控装置2包括一衬底SB、多个第一电极RX、多个第二电极TX及多个接地模块GM,其中多个第一电极RX与多个第二电极TX间隔地沿一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设置于衬底SB上,且第一电极RX与第二电极TX间相互不接触。较佳地,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衬底SB可为一印刷电路板、一透明导电材质或一盖板等,用以提供多个第一电极RX、多个第二电极TX与多个接地模块GM等组件的设置,至于第一电极RX为一感应电极,而第二电极TX为一发射电极,且两者的数量在此仅为示范性说明。通过多个第一电极RX与多个第二电极TX的设置,本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装置2可根据一电容值变化量来进行一触控感应工作,以对应判断与定位一触控物或一使用者是否已接近与按压电容式触控装置2。当然,搭配其他工作方式,本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装置2还可包括其他功能性组件,例如一控制模块、一电源驱动器、一暂存模块或所对应的传输线等,该些功能性组件应为本领域所熟知且非本专利技术所欲讨论的重点,在此不赘述之。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装置2还可与另一显示设备或电子装置相互整合,并进一步包括一软性电路板、一导光板、一背光模块、一显示面板或其他数字控制模块等,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再者,本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控装置2还可于第一电极RX与第二电极TX的背面设置有一屏蔽接地模块SL,用来屏蔽至少一噪声信号,以降低多个第一电极RX与多个第二电极TX受到噪声干扰的影响(即提高电容式触控装置2的接地效果),进而提高电容式触控装置2的触控精准度。请继续参考图2A,本实施例中衬底SB设置于一XY平面上,并包括第一方向平行于X轴、第二方向平行于Y轴,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相互垂直。此外,多个接地模块GM将间隔地沿第一方向铅直设置,以对应分割衬底SB为多个长条区域来设置多个第一电极RX与多个第二电极TX。于每一个长条区域内,每一第一电极RX包括一主体电极RX_BD以及多个第一分支电极RX_BR,主体电极RX_BD是沿第二方向延伸,而多个第一分支电极RX_BR沿第二方向间隔地耦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容式触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衬底;以及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间隔地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于该衬底上,且每一第一电极与每一第二电极不接触;其中,每两个第一电极间形成一感应节点,在该感应节点内该第一电极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极,使得沿一剖面线看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为依序相邻设置,以减少该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一反触控效应。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21 US 62/221,1211.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衬底;以及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间隔地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于该衬底上,且每一第一电极与每一第二电极不接触;其中,每两个第一电极间形成一感应节点,在该感应节点内该第一电极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极,使得沿一剖面线看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为依序相邻设置,以减少该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一反触控效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电极包括一主体电极以及多个第一分支电极,该主体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该多个第一分支电极沿该第二方向间隔地耦接至该主体电极,而该多个第一分支电极的末端向该第一方向延伸,每一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分支电极以及多个连结电极,该多个第二分支电极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该多个连结电极沿该第一方向水平设置来耦接该多个第二分支电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感应节点内每一第一分支电极形成一闪电状结构,而该多个第二分支电极与该多个连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蓉林志祐林彦劭谢昌融
申请(专利权)人: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