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振边角切割装置及切割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0020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晶振边角切割装置及切割方法,底板、设置有凹槽的固定板、设置有凹槽的定位板、角度成型块、活动刀口、弹簧和把手,其中,固定板和定位板紧贴着固定在底板上,弹簧和角度成型块均置于固定板的凹槽内,弹簧位于角度成型块下方,角度成型块高出固定板,活动刀口一端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把手(8)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效率较高的优点,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成型切角后的晶振引脚一致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晶振封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晶振边角切割装置及切割方法。
技术介绍
柱状晶振的封装工艺中一般需要将晶振的引脚焊接在引线框架上,然后采用包覆材料对晶振和引线框架进行包覆,为了使柱状晶振便于焊接,需要对晶振引脚进行成型处理,使其两个引脚张开一定的角度,并且引脚长度不可过长,如图1~3所示,目前,可以采用手工的方式对晶振引脚进行切角成型,但是却存在效率低下、切角成型后晶振引脚长度和角度的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效率较高的晶振边角切割装置,采用该切角器成型后的晶振引脚一致性较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晶振边角切割装置,包括:底板(2)、设置有凹槽的固定板(3)、设置有凹槽的定位板(4)、角度成型块(5)、活动刀口(6)、弹簧(7)和把手(8),其中,固定板(3)和定位板(4)紧贴着固定在底板(2)上,角度成型块(5)为上下端面呈三角形的柱状体,固定板(3)上凹槽尺寸和角度成型块(5)尺寸相适配,弹簧(7)和角度成型块(5)均置于固定板(3)的凹槽内,弹簧(7)位于角度成型块(5)下方,角度成型块(5)高出固定板(3),活动刀口(6)一端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把手(8)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底板(1),所述的底板(1)固定在底板(2)下面,且采用电木制备。将柱状晶振放置在固定板(4)的凹槽处,将晶振两引脚张开紧贴角度成型块(5)的两边使晶振两引脚达到所需张角,通过把手(8)下压活动刀口(6),活动刀口(6)联合固定刀口(3)以物理挤压的方式压断晶振引脚,使晶振引脚达到所需长度和角度,最终实现了晶振引脚的切角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对柱状晶振进行切角成型,只需将晶振尾部放置于定位板(4)的凹槽中,将晶振两引脚紧贴角度成型块(5)两边,通过活动刀口(6)和固定刀口(3)共同作用即可一次性实现晶振引脚的角度成型和长度修剪,具有效率较高的优点,且采用本专利技术成型切角后的晶振引脚一致性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柱状晶振和引线框架的焊接示意图,其中,1为引线框架,2为柱状晶振;图2为柱状晶振的示意图;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对引脚成型切角后得到的柱状晶振;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柱状晶振和引线框架的焊接示意图,要使柱状晶振便于焊接,需要将图2所示的原始晶振引脚进行处理,使其两个引脚张开一定的角度,并且引脚长度不可过长,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晶振边角切割装置,采用该切角器对图2所示的柱状晶振引脚进行成型切角,得到图3所示的柱状晶振。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底板1、底板2、设置有凹槽的固定板3、设置有凹槽的定位板4、角度成型块5、活动刀口6、弹簧7和把手8,底板2固定在底板1上,固定板3和定位板4紧贴着固定在底板2上,角度成型块5为上下端面呈三角形的柱状体,固定板3上凹槽尺寸和角度成型块5尺寸相适配,弹簧7和角度成型块5均置于固定板3的凹槽内,弹簧7位于角度成型块5下方,角度成型块5高出固定板3,活动刀口6一端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把手8固定连接。本具体实施中,底板1为一长方体,采用电木即酚醛塑料制备,其作用是用来承载其他组成部分,并可减缓本切角器工作时的震动;底板2为一长方体,其底面积小于底板1的底面积,底板2与底板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采用Q235钢材制备,用以固定和承载其他组成部分;固定板3为一长方体,与底板2采用螺丝固定连接,其采用SKD11日本工具钢制备,固定板3上设置有和角度成型块5尺寸相适配的凹槽,用以放置角度成型块5,角度成型块5下放置弹簧7,使得角度成型块5可以上下活动;活动刀口6通过螺栓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活动刀口6也采用SKD11日本工具钢制备,固定板3和活动刀口6共同作用实现对晶振引脚的切角;定位板4也为一长方体,与底板2采用螺丝固定连接,其上表面设置一凹槽用以放置晶振,如图5所示,凹槽与固定板3间的一段间隙为夹板,可通过设置夹板的宽度来控制切角后晶振引脚的长度;角度成型块5采用45#钢制备,其用来使晶振两引脚张开得到所需的角度,晶振两引脚所形成的角度可通过设置角度成型块5的角度来得到;把手8通过螺丝与活动刃口6一端固定连接,其采用H59制备,用来操作活动刃口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柱状晶振放置在定位板4的凹槽处,如图5中凹槽处,晶振两个引脚角紧贴角度成型块5两面使晶振两引脚达到所需张角,通过把手8下压活动刀口6,由于弹簧7,当活动刀口6压到固定板3上时,角度成型块5压进固定板3的凹槽内并最终与固定板3平齐,此时,活动刀口6与固定板3共同作用,以物理挤压的方式压断晶振引脚,使晶振引脚达到所需长度和角度,最终实现了晶振引脚的切角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晶振边角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设置有凹槽的固定板(3)、设置有凹槽的定位板(4)、角度成型块(5)、活动刀口(6)、弹簧(7)和把手(8),其中,固定板(3)和定位板(4)紧贴着固定在底板(2)上,角度成型块(5)为上下端面呈三角形的柱状体,固定板(3)上凹槽尺寸和角度成型块(5)尺寸相适配,弹簧(7)和角度成型块(5)均置于固定板(3)的凹槽内,弹簧(7)位于角度成型块(5)下方,角度成型块(5)高出固定板(3),活动刀口(6)一端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把手(8)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振边角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设置有凹槽的固定板(3)、设置有凹槽的定位板(4)、角度成型块(5)、活动刀口(6)、弹簧(7)和把手(8),其中,固定板(3)和定位板(4)紧贴着固定在底板(2)上,角度成型块(5)为上下端面呈三角形的柱状体,固定板(3)上凹槽尺寸和角度成型块(5)尺寸相适配,弹簧(7)和角度成型块(5)均置于固定板(3)的凹槽内,弹簧(7)位于角度成型块(5)下方,角度成型块(5)高出固定板(3),活动刀口(6)一端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把手(8)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振边角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1),所述的底板(1)固定在底板(2)下面,且采用电木制备;底板(1)为一长方体,采用电木(即酚醛塑料)制备,其作用是用来承载其他组成部分,并可减缓本切角器工作时的震动;底板(2)为一长方体,其底面积小于底板(1)的底面积,底板(2)与底板(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采用Q235钢材制备,用以固定和承载其他组成部分;固定板(3)为一长方体,与底板(2)采用螺丝固定连接,其采用SKD11日本工具钢制备,固定板(3)上设置有和角度成型块(5)尺寸相适配的凹槽,用以放置角度成型块(5),角度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昊昱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