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及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8904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8 22:55
一种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及应用。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重金属固定区、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淤泥静置分层区和资源分类区,所述重金属固定区包括抽水泵和第一淤泥泵,所述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依次包括投料机、第一传送带、末端搅拌装置和第二传送带,所述淤泥静置分层区包括排水泵、第二淤泥泵和至少两个静置池,所述资源分类区包括绿化土收集框和回填土收集框。利用该系统处理淤泥时先排除重金属固定区的水,加入有机重金属固定剂,搅拌后通过第一淤泥泵泵至第一传送带,再加入无机重金属固定剂,搅拌后泵到静置池静置,最后分等级储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结构简单,处理过程方便,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金属污染淤泥资源化处理处置
,尤其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淤泥的处理系统及应用。
技术介绍
工业发达地区的河道淤泥中重金属污染物往往超标,在处理时首先应考虑降低污染水平到相关标准之下,其次考虑淤泥处理技术的选择,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处理后的用途。对于重金属污染超标的淤泥目前常用的有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其中物理修复的结果是污泥的利用价值低,处理不彻底,既不能治本,也不能治标,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污染物仍然存在于沉积物当中,这有可能导致新覆盖的沉积物的污染。生物修复处理周期长,处理量较小、经费耗资巨大、对于河流的大量疏浚淤泥只有九牛一毛的作用。因此在疏浚工程后的淤泥多采用化学固化方法处理。固化法是投加固化剂产生絮凝沉淀作用,使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由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变,则可降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使污染物稳定在底泥中。但是目前淤泥的化学固化工程中存在着淤泥移位处理运输成本高。固化处理需要很大场地面积,固化时间长,各个工艺环节劳动力需求大,耗资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及应用。该系统应用方便,搭建方便,淤泥处理工艺简单流畅快速、淤泥处置时间短,同时该处理系统机械化程度较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重金属固定区、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淤泥静置分层区和资源分类区,所述重金属固定区包括通向河道的抽水泵和第一淤泥泵,所述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包括投料机、第一传送带、搅拌装置和第二传送带,搅拌装置位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投料机设置在第一传送带处,所述淤泥静置分层区包括至少两个静置池,所述静置池上设置有排水泵、第二淤泥泵,所述资源分类区包括绿化土收集框和回填土收集框。作为处理系统优选的是,所述重金属固定区、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淤泥静置分层区和资源分类区均可拆卸。作为处理系统优选的是,所述搅拌装置为搅拌机或搅拌车。作为处理系统优选的是,所述淤泥静置分层区的静置池为两个,工作时两个静置池交替静置排水,静置时间为6-8小时。作为处理系统优选的是,所述重金属固定区内还设置用于截流的两个筑坝。上述重金属淤泥处理系统在淤泥处理上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筑坝对河道进行截流,形成重金属固定区,通过抽水泵进行排水;第二步,开启抽水泵,排出水至淤泥含水量为75-80%时,加入有机重金属固定剂,搅拌均匀后得一级处理淤泥,再通过第一淤泥泵泵入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的第一传送带上;第三步,开启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的投料机,向传送带上投上无机重金属固定剂,第一传送带将一级处理淤泥和无机重金属固定剂输送至末端搅拌装置,搅拌均匀后得二级处理淤泥,再第二传送带传送至静置池;第四步,静置后,开排水泵,排出净化淤泥的水分得三级处理淤泥,再开启第二淤泥泵按照密度大小对三级处理淤泥处理至绿化土收集框和回填土收集框储备即完成资源化处理。进一步改进的是,第二步中的搅拌速度为20-25rpm。进一步改进的是,第三步中的搅拌速度为10-20rpm。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重金属淤泥处理系统及其应用,将淤泥疏浚同淤泥处理处置、同步化流程化,系统结构简单、易于搭建且系统中的处理区域可即时拆除,工程占地面积小,可因地制宜构筑各个单元,淤泥处理工艺简单流畅快速、淤泥处置时间短,同时该处理系统机械化程度较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另外,本专利技术在实现重金属污染淤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根据绿化土和回填土标准将净化后淤泥资源化利用,达到固废去除和资源重新回收利用的双重环保目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其中1为重金属固定区,2为无极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3为淤泥静置资源分类区,4为资源分层区,5为抽水泵,6为第一淤泥泵,7为投料机,8为第一传送带,9为搅拌装置,10为第二传送带,11为排水泵,12为第二淤泥泵,13为静置池,14为绿化土收集框,15为回填土收集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实施例1一种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重金属固定区1、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2、淤泥静置分层区3和资源分类区4,所述重金属固定区1包括通向河道的抽水泵5和第一淤泥泵6,所述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2包括投料机7、第一传送带8、搅拌装置9和第二传送带10,搅拌装置9位于第一传送带8和第二传送带10之间,投料机7设置在第一传送带8处,所述淤泥静置分层区3包括两个静置池13,所述静置池13上设置排水泵11和第二淤泥泵12,所述资源分类区4包括绿化土收集框14和回填土收集框15。其中,所述重金属固定区1、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2、淤泥静置分层区3和资源分类区4均为可拆卸的。所述搅拌装置9为搅拌机或搅拌车。实施例2实施例1的系统在淤泥处理上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筑坝对河道进行截流,形成重金属固定区1,通过抽水泵5进行排水;第二步,开启抽水泵5,排出水至淤泥含水量为75-80%时,加入有机重金属固定剂,以25rpm的速度搅拌均匀后得一级处理淤泥,再通过第一淤泥泵6泵入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2的第一传送带8上;第三步,开启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2的投料机7,以15rpm的搅拌速度搅拌后向传送带上投上无机重金属固定剂,第一传送带8将一级处理淤泥和无机重金属固定剂输送至末端搅拌装置9,搅拌均匀后得二级处理淤泥,再第二传送带10传送至静置池13;第四步,静置后,开排水泵11,排出净化淤泥的水分得三级处理淤泥,再开启第二淤泥泵12按照密度大小对三级处理淤泥处理至绿化土收集框14和回填土收集框15储备即完成资源化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淤泥处理前后的理化性质如表1、表2所示。由上表可知,在有机质含水率合硫化物三个指标显示,处理后的淤泥各项性能优于原先各项指标,在重金属溶出率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对于重金属有优越的处理效率相较于CN105271630A中的处理方法,总铜总铅总锌总汞处理效率均高于对比文件。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对于底泥中的重金属有很好的估计效果,能很好地改善淤泥的工程性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凡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及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重金属固定区(1)、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2)、淤泥静置分层区(3)和资源分类区(4),所述重金属固定区(1)包括通向河道的抽水泵(5)和第一淤泥泵(6),所述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2)包括投料机(7)、第一传送带(8)、搅拌装置(9)和第二传送带(10),搅拌装置(9)位于第一传送带(8)和第二传送带(10)之间,投料机(7)设置在第一传送带(8)处,所述淤泥静置分层区(3)包括至少两个静置池(13),所述静置池(13)上设置有排水泵(11)和第二淤泥泵(12),所述资源分类区(4)包括绿化土收集框(14)和回填土收集框(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重金属固定区(1)、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2)、淤泥静置分层区(3)和资源分类区(4),所述重金属固定区(1)包括通向河道的抽水泵(5)和第一淤泥泵(6),所述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2)包括投料机(7)、第一传送带(8)、搅拌装置(9)和第二传送带(10),搅拌装置(9)位于第一传送带(8)和第二传送带(10)之间,投料机(7)设置在第一传送带(8)处,所述淤泥静置分层区(3)包括至少两个静置池(13),所述静置池(13)上设置有排水泵(11)和第二淤泥泵(12),所述资源分类区(4)包括绿化土收集框(14)和回填土收集框(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固定区(1)、无机重金属材料固定传送搅拌区(2)、淤泥静置分层区(3)和资源分类区(4)均可拆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9)为搅拌机或搅拌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静置分层区(3)的静置池(13)为两个,工作时两个静置池交替静置排水,静置时间为6-8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建中何敏霞方园园程伦旭吴绍凯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