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无针注射器,包括剂量调节组件、壳体组件、活塞组件、药瓶组件、控制阀组件、针筒组件。针筒组件位于内壳体的一端,并通过拧紧螺母和内壳体固定连接。活塞组件中的柱塞位于针筒内部,活塞的小端位于内壳体的活塞杆腔中,大端位于内壳体的活塞腔中,剂量调节组件中的剂量调节管位于活塞腔内部,与活塞大端相邻。剂量调节组件中的端盖通过螺纹和内壳体固定连接。剂量调节管通过螺纹和端盖连接,起到调节剂量的作用。控制阀组件中的阀管位于内壳体的阀腔中,配合控制阀工作,起到控制活塞运动的作用。药瓶组件通过螺钉和壳体组件固定连接,药瓶组件中的输液管的一端插在进水阀盖上,将药液输送至针筒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气动无针注射器。
技术介绍
注射器从正式用于医学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注射器曾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随着人类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如易造成传染病传播、针头感染、共用针头、疼痛、长期注射会产生皮下结节等不利因素。国外报道显示,在美国440万的医务人员中,每年因针头或者医疗锐器刺伤的人数达80万,护士每年发生的针刺伤达80~100万次;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不安全注射导致的传染病例日益增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不胜数,而且87.5%的护士有注射锐器刺伤经历。同时,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补充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注射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而由于注射频繁,肌肉注射容易产生炎症、过敏、肌肉萎缩等不良反应。安全注射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儿童接受55亿次注射,其中10%的免疫注射是不安全的。我国每年包括免疫接种在内的各种注射约为30亿次,有些地区存在不经消毒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回流市场的现象。现今市场上已有的气动无针注射器结构复杂,造价高昂,限制了气动无针注射器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自动吸药和剂量调节功能的气动无针注射器。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气动无针注射器,包括剂量调节组件、壳体组件、活塞组件、药瓶组件、控制阀组件、针筒组件。剂量调节组件包括剂量调节管、磁铁、过气盖、单向阀、橡胶套、端盖、调节旋钮、固定螺丝。剂量调节管密封圈、过气盖密封圈。剂量调节管的大端位于内壳体中的活塞腔中。过气盖固定安装在剂量调节管大端的内腔中,过气盖密封圈位于剂量调节管大端的内腔和过气盖之间的槽中。磁铁固定安装在过气盖一端的槽中,端面与过气盖的端面平齐。单向阀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过气盖另一端的螺纹孔中。橡胶套套在单向阀的另一端。两个剂量调节管密封圈分别套在剂量调节管的槽中。端盖通过螺纹和内壳体固定连接,剂量调节管的小端通过螺纹和端盖连接。调节旋钮套在剂量调节管的小端,并通过固定螺丝将调节旋钮和剂量调节管固定连接。针筒组件包括拧紧螺母、针筒、进水阀盖、进水阀芯、进水阀芯弹簧、进水阀座密封圈、进水阀芯密封圈、进水阀盖密封圈、进水阀座、喷嘴密封圈、喷嘴、出水阀芯弹簧、出水阀芯密封圈、出水阀芯。针筒一端插在内壳体一端的槽中,并通过拧紧螺母将针筒和内壳体固定连接。出水阀芯位于针筒一端的腔体中,出水阀芯密封圈套在出水阀芯外部。喷嘴通过螺纹和针筒固定连接。喷嘴密封圈位于喷嘴和针筒之间的槽中。阀芯弹簧的一端位于喷嘴中,另一端与出水阀芯相贴,在阀芯弹簧作用下,出水阀芯密封圈与针筒密封斜面紧贴在一起。进水阀座通过螺纹和针筒固定连接。进水阀座密封圈位于进水阀座和针筒之间的槽中。进水阀盖通过螺纹和进水阀座固定连接。进水阀盖密封圈位于进水阀盖和进水阀座之间的槽中。进水阀芯密封圈套在进水阀芯外部。进水阀芯和进水阀芯弹簧位于进水阀盖和进水阀座之间的空腔中。进水阀芯弹簧一端与进水阀芯相贴,另一端与进水阀座相贴。在进水阀芯弹簧作用下,进水阀芯密封圈紧贴在进水阀盖的密封斜面上。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柱塞、活塞头密封圈、活塞密封圈、活塞杆密封圈、柱塞密封圈。柱塞密封圈套在柱塞一端的槽中。活塞杆密封圈套在活塞活塞杆端的槽中。活塞密封圈套在活塞端的槽中。活塞头密封圈套在活塞头部的槽中。活塞上设置有柱塞卡槽,柱塞的端部从柱塞卡槽插入后,与活塞同轴。柱塞安装有柱塞密封圈的一端位于针筒的药液腔中。活塞的一端位于活塞腔中,与剂量调节管相邻。另一端位于位于活塞杆腔中。活塞可沿着活塞腔的轴线方向运动。活塞可带着柱塞共同运动。控制阀组件包括阀管、控制阀、连杆、扳机、连杆销、控制阀弹簧、阀盖密封圈、控制阀密封圈。阀管固定安装在阀腔中。阀盖密封圈位于阀管和阀腔之间的槽中。控制阀密封圈套在控制阀上。控制阀位于阀管内部的空腔中,并能够沿着阀管的轴线方向移动。控制阀弹簧位于阀管中,一端与控制阀的端面相贴,另一端与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部凸台相贴。本专利技术中,壳体组件包括内壳体、左壳体、右壳体、进气嘴、气管、连接气嘴、螺钉。左壳体和右壳体将内壳体包裹在内部,螺钉将左壳体和右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进气嘴通过螺纹和内壳体的进气口固定连接。连接气嘴卡在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的孔中,一端位于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部,另一端位于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外部。气管的一端与进气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气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扳机上的两个旋转突起同轴,分别位于左壳体的左旋转槽和右壳体的右旋转槽中。扳机能够绕旋转突起的轴线转动。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杆销与扳机和控制阀铰接。扣动扳机时,控制阀能够沿着阀管的轴线方向运动。本专利技术中,药瓶组件包括储药瓶、药瓶架、输液管、螺钉。利用螺钉将药瓶架与左壳体和右壳体固定连接。储药瓶套在药瓶架上。输液管的一端插在储药瓶口部,另一端接在进水阀盖上。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市场上现有的气动无针注射器采用整体的壳体结构,加工制造困难,质量重。而本专利技术中的气动无针注射器采用内壳体和左右外壳体结合的方案,将绝大多数运动部件安装在金属的内壳体中,既保证了注射器的强度和寿命要求,又降低了注射器的重量;2、现有的气动无针注射器中的活塞上一般安装有尺寸较大的磁铁,不仅增加了整个注射器的质量,且不同磁铁力的差异会造成产品性能的不稳定。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密封圈配合小磁铁的方案,降低了对磁铁吸力的依赖,不仅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还减轻了注射器的质量;3、现有的气动无针注射器中,活塞和柱塞采用弹性元件连接,弹性元件不仅加工制造困难,且更易损坏。本专利技术中的活塞采用卡槽结构连接柱塞,结构简单,更易加工,而且更加方便拆卸下来消毒;4、现有的气动无针注射器采用普通医用一次性注射器作为储药装置,在将药液从药瓶中转移至医用一次性注射器中时,若操作不当,容易造成药液污染。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现成的药瓶装药,配合输液管进行药液的输送,避免了使用医用一次性注射器吸药的过程,使用更加方便,安全;5、现有的气动无针注射器采用单手指扣扳机,在对大规模养殖场进行疫苗注射时,但手指扣扳机很容易造成人员疲劳。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长扳机结构,可双手指扣扳机,可降低大批量注射时手指的疲劳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注射器结构;图2为剂量调节组件结构图;图3为壳体组件结构图;图4为活塞组件结构图;图5为活塞安装示意图;图6为药瓶组件结构图;图7为控制阀组件结构图;图8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9为针筒组件结构图;图10为吸满药液后的注射器结构图;图11为扣下扳机注射结束后注射器结构图;图12为气动无针注射器外观图。图中有:剂量调节组件1、剂量调节管1-1、剂量调节管过气孔1-1-1、磁铁1-2、过气盖1-3、过气盖孔1-3-1、单向阀1-4、橡胶套1-5、端盖1-6、调节旋钮1-7、固定螺丝1-8、壳体组件2、壳体2-1、前腔气孔2-1-1、后腔气孔2-1-2、活塞腔2-1-3、活塞杆腔2-1-4、阀腔2-1-5、左壳体2-2、左旋转槽2-2-1、排气孔2-2-2、右壳体2-3、右旋转槽2-3-1进气嘴2-4、气管2-5、连接气嘴2-6、螺钉2-7、活塞组件3、活塞3-1、柱塞卡槽3-1-1、柱塞3-2、活塞头密封圈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注射器包括剂量调节组件(1)、壳体组件(2)、活塞组件(3)、药瓶组件(4)、控制阀组件(5)、针筒组件(6),所述剂量调节组件(1)包括剂量调节管(1‑1)、磁铁(1‑2)、过气盖(1‑3)、单向阀(1‑4)、橡胶套(1‑5)、端盖(1‑6)、调节旋钮(1‑7)、固定螺丝(1‑8),剂量调节管密封圈(1‑9)、过气盖密封圈(1‑10),剂量调节管(1‑1)的大端位于内壳体(2‑1)中的活塞腔(2‑1‑3)中,过气盖(1‑3)固定安装在剂量调节管(1‑1)大端的内腔中,过气盖密封圈(1‑10)位于剂量调节管(1‑1)大端的内腔和过气盖(1‑3)之间的槽中,磁铁(1‑2)固定安装在过气盖(1‑3)一端的槽中,端面与过气盖(1‑3)的端面平齐,单向阀(1‑4)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过气盖(1‑3)另一端的螺纹孔中,橡胶套(1‑5)套在单向阀(1‑4)的另一端,两个剂量调节管密封圈(1‑9)分别套在剂量调节管(1‑1)外部的槽中,端盖(1‑6)通过螺纹和内壳体(2‑1)固定连接,剂量调节管(1‑1)的小端通过螺纹和端盖(1‑6)连接,调节旋钮(1‑7)套在剂量调节管(1‑1)的小端,并通过固定螺丝(1‑8)将调节旋钮(1‑7)和剂量调节管(1‑1)固定连接,所述针筒组件(6)包括拧紧螺母(6‑1)、针筒(6‑2)、进水阀盖(6‑3)、进水阀芯(6‑4)、进水阀芯弹簧(6‑5)、进水阀座密封圈(6‑6)、进水阀芯密封圈(6‑7)、进水阀盖密封圈(6‑8)、进水阀座(6‑9)、喷嘴密封圈(6‑10)、喷嘴(6‑11)、出水阀芯弹簧(6‑12)、出水阀芯密封圈(6‑13)、出水阀芯(6‑14),针筒(6‑2)一端插在内壳体(2‑1)一端的槽中,并通过拧紧螺母(6‑1)将针筒(6‑2)和内壳体(2‑1)固定连接,出水阀芯(6‑14)位于针筒(6‑2)一端的腔体中,出水阀芯密封圈(6‑13)套在出水阀芯(6‑14)外部,喷嘴(6‑11)通过螺纹和针筒(6‑2)固定连接,喷嘴密封圈(6‑10)位于喷嘴(6‑11)和针筒(6‑2)之间的槽中,阀芯弹簧(6‑12)的一端位于喷嘴(6‑11)中,另一端与出水阀芯(6‑14)相贴,在阀芯弹簧(6‑12)作用下,出水阀芯密封圈(6‑13)与针筒密封斜面(6‑2‑2)紧贴在一起,进水阀座(6‑9)通过螺纹和针筒(6‑2)固定连接,进水阀座密封圈(6‑6)位于进水阀座(6‑9)和针筒(6‑2)之间的槽中,进水阀盖(6‑3)通过螺纹和进水阀座(6‑9)固定连接,进水阀盖密封圈(6‑8)位于进水阀盖(6‑3)和进水阀座(6‑9)之间的槽中,进水阀芯密封圈(6‑7)套在进水阀芯(6‑4)外部,进水阀芯(6‑4)和进水阀芯弹簧(6‑5)位于进水阀盖(6‑3)和进水阀座(6‑9)之间的空腔中,进水阀芯弹簧(6‑5)一端与进水阀芯(6‑4)相贴,另一端与进水阀座(6‑9)相贴,在进水阀芯弹簧(6‑5)作用下,进水阀芯密封圈(6‑7)紧贴在进水阀盖(6‑3)的密封斜面(6‑3‑1)上,所述活塞组件(3)包括活塞(3‑1)、柱塞(3‑2)、活塞头密封圈(3‑3)、活塞密封圈(3‑4)、活塞杆密封圈(3‑5)、柱塞密封圈(3‑6),柱塞密封圈(3‑6)套在柱塞(3‑1)一端的槽中,活塞杆密封圈(3‑5)套在活塞(3‑1)活塞杆端的槽中,活塞密封圈(3‑4)套在活塞端的槽中,活塞头密封圈(3‑3)套在活塞头部的槽中,活塞(3‑1)上设置有柱塞卡槽(3‑1‑1),柱塞(3‑2)的端部从柱塞卡槽(3‑1‑1)插入后,与活塞(3‑1)同轴,柱塞(3‑2)安装有柱塞密封圈(3‑6)的一端位于针筒(6‑2)的药液腔(6‑2‑1)中,活塞(3‑1)的一端位于活塞腔(2‑1‑3)中,与剂量调节管(1‑1)相邻,另一端位于位于活塞杆腔(2‑1‑4)中,活塞(3‑1)可沿着活塞腔(2‑1‑3)的轴线方向运动,活塞(3‑1)可带着柱塞(3‑2)共同运动,所述控制阀组件(5)包括阀管(5‑1)、控制阀(5‑2)、连杆(5‑3)、扳机(5‑4)、连杆销(5‑5)、控制阀弹簧(5‑6)、阀盖密封圈(5‑7)、控制阀密封圈(5‑8),阀管(5‑1)固定安装在阀腔(2‑1‑5)中,阀盖密封圈(5‑7)位于阀管(5‑1)和阀腔(2‑1‑5)之间的槽中,控制阀密封圈(5‑8)套在控制阀(5‑2)上,控制阀(5‑2)位于阀管(5‑1)内部的空腔中,并能够沿着阀管(5‑1)的轴线方向移动,控制阀弹簧(5‑6)位于阀管(5‑1)中,一端与控制阀(5‑2)的端面相贴,另一端与左壳体(2‑2)和右壳体(2‑3)的内部凸台相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该注射器包括剂量调节组件(1)、壳体组件(2)、活塞组件(3)、药瓶组件(4)、控制阀组件(5)、针筒组件(6),所述剂量调节组件(1)包括剂量调节管(1-1)、磁铁(1-2)、过气盖(1-3)、单向阀(1-4)、橡胶套(1-5)、端盖(1-6)、调节旋钮(1-7)、固定螺丝(1-8),剂量调节管密封圈(1-9)、过气盖密封圈(1-10),剂量调节管(1-1)的大端位于内壳体(2-1)中的活塞腔(2-1-3)中,过气盖(1-3)固定安装在剂量调节管(1-1)大端的内腔中,过气盖密封圈(1-10)位于剂量调节管(1-1)大端的内腔和过气盖(1-3)之间的槽中,磁铁(1-2)固定安装在过气盖(1-3)一端的槽中,端面与过气盖(1-3)的端面平齐,单向阀(1-4)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过气盖(1-3)另一端的螺纹孔中,橡胶套(1-5)套在单向阀(1-4)的另一端,两个剂量调节管密封圈(1-9)分别套在剂量调节管(1-1)外部的槽中,端盖(1-6)通过螺纹和内壳体(2-1)固定连接,剂量调节管(1-1)的小端通过螺纹和端盖(1-6)连接,调节旋钮(1-7)套在剂量调节管(1-1)的小端,并通过固定螺丝(1-8)将调节旋钮(1-7)和剂量调节管(1-1)固定连接,所述针筒组件(6)包括拧紧螺母(6-1)、针筒(6-2)、进水阀盖(6-3)、进水阀芯(6-4)、进水阀芯弹簧(6-5)、进水阀座密封圈(6-6)、进水阀芯密封圈(6-7)、进水阀盖密封圈(6-8)、进水阀座(6-9)、喷嘴密封圈(6-10)、喷嘴(6-11)、出水阀芯弹簧(6-12)、出水阀芯密封圈(6-13)、出水阀芯(6-14),针筒(6-2)一端插在内壳体(2-1)一端的槽中,并通过拧紧螺母(6-1)将针筒(6-2)和内壳体(2-1)固定连接,出水阀芯(6-14)位于针筒(6-2)一端的腔体中,出水阀芯密封圈(6-13)套在出水阀芯(6-14)外部,喷嘴(6-11)通过螺纹和针筒(6-2)固定连接,喷嘴密封圈(6-10)位于喷嘴(6-11)和针筒(6-2)之间的槽中,阀芯弹簧(6-12)的一端位于喷嘴(6-11)中,另一端与出水阀芯(6-14)相贴,在阀芯弹簧(6-12)作用下,出水阀芯密封圈(6-13)与针筒密封斜面(6-2-2)紧贴在一起,进水阀座(6-9)通过螺纹和针筒(6-2)固定连接,进水阀座密封圈(6-6)位于进水阀座(6-9)和针筒(6-2)之间的槽中,进水阀盖(6-3)通过螺纹和进水阀座(6-9)固定连接,进水阀盖密封圈(6-8)位于进水阀盖(6-3)和进水阀座(6-9)之间的槽中,进水阀芯密封圈(6-7)套在进水阀芯(6-4)外部,进水阀芯(6-4)和进水阀芯弹簧(6-5)位于进水阀盖(6-3)和进水阀座(6-9)之间的空腔中,进水阀芯弹簧(6-5)一端与进水阀芯(6-4)相贴,另一端与进水阀座(6-9)相贴,在进水阀芯弹簧(6-5)作用下,进水阀芯密封圈(6-7)紧贴在进水阀盖(6-3)的密封斜面(6-3-1)上,所述活塞组件(3)包括活塞(3-1)、柱塞(3-2)、活塞头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焱,陈鑫,沈冬华,邹永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赣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