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片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4792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5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镜片组,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二透镜的材质为塑料,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光学摄影成像,在缩短镜头长度情况下获得良好光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大致上关于一种光学镜片组。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拍摄影像及录像之光学镜片组,并应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相机、平板计算机、或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之中。
技术介绍
可携式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其关键零组件-光学成像镜头也更加多样化发展,应用不只仅限于拍摄影像与录像,还加上望远摄像的需求,且随着影像感测技术之进步,消费者对于成像质量等的要求也更加提高。镜头之焦距愈长,望远放大的倍率也就愈大,因此望远镜头长度不易缩短。在缩短镜头长度与增加放大倍率两相冲突的设计概念,再加上维持成像质量,在光学成像镜头的设计上是很困难选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缩减光学镜头之系统长度以及维持足够之光学性能的五片式光学镜片组。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镜片组从物侧至像侧,在光轴上依序安排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都分别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第一透镜的第一像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二透镜的材质为塑料,第三透镜的第三物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第三像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的第四物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五透镜的第五物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第五像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第一透镜的第一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长度为TTL、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并且满足10.50≦TTL/T2≦22.80。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ALT为第一透镜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五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12、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45,并且满足5.50≦ALT/(G12+G45)。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又满足6.50≦ALT/T2。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23,并且满足4.20≦TTL/(G12+G23+G45)。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并且满足ALT/T4≦8.60。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又满足4.20≦TTL/(G23+G45)≦8.50。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光学镜头系统有效焦距为EFL,并且满足EFL/(G12+G23)≦12.70。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并且满足TTL/(T4+T5)≦6.50。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又满足EFL/(G23+G45)≦8.6。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并且满足4.20≦ALT/(T2+T3)。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并且满足2.80≦(T1+T4)/T2≦4.50。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又满足EFL/(G12+G23+G45)≦10.50。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34,并且满足1.3≦ALT/G34。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又满足8.50≦EFL/T5≦11.80。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又满足3.70≦EFL/G34≦12.50。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又满足4.00≦TTL/(T1+T2)。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又满足3.20≦TTL/(G12+G34)。在本专利技术光学镜片组中,又满足9.50≦EFL/(T2+T4)。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之透镜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透镜面形与光线焦点的关系示意图。图3是范例一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图4是范例二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图5是范例三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一实施例之示意图。图7的A部分是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7的B部分是第一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7的C部分是第一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7的D部分是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8是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二实施例之示意图。图9的A部分是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9的B部分是第二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9的C部分是第二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9的D部分是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10是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三实施例之示意图。图11的A部分是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11的B部分是第三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1的C部分是第三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1的D部分是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12是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四实施例之示意图。图13的A部分是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13的B部分是第四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3的C部分是第四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3的D部分是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14是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五实施例之示意图。图15的A部分是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15的B部分是第五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5的C部分是第五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5的D部分是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16是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六实施例之示意图。图17的A部分是第六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17的B部分是第六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7的C部分是第六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7的D部分是第六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18是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七实施例之示意图。图19的A部分是第七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19的B部分是第七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9的C部分是第七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9的D部分是第七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20是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八实施例之示意图。图21的A部分是第八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21的B部分是第八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21的C部分是第八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21的D部分是第八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22是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九实施例之示意图。图23的A部分是第九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23的B部分是第九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23的C部分是第九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23的D部分是第九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24是第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25是第一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26是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27是第二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28是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29是第三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30是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31是第四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32是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33是第五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34是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35是第六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36是第七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37是第七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38是第八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39是第八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40是第九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41是第九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42是各实施例之重要参数。具体实施方式在开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之前,首先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其中,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镜片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镜片组,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各透镜分别具有朝向该物侧的一物侧面以及朝向该像侧的一像侧面,该光学镜片组包含: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该第二透镜的材质为塑料;该第三透镜的第三物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其第三像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该第四透镜的第四物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以及该第五透镜的第五物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其第五像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片组,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各透镜分别具有朝向该物侧的一物侧面以及朝向该像侧的一像侧面,该光学镜片组包含: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该第二透镜的材质为塑料;该第三透镜的第三物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其第三像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该第四透镜的第四物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以及该第五透镜的第五物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其第五像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该第一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TTL、该第二透镜在该第二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并且满足10.50≦TTL/T2≦22.8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ALT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五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12、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45,并且满足5.50≦ALT/(G12+G4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ALT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五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并且满足6.50≦ALT/T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该第一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TTL、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23、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45,并且满足4.20≦TTL/(G12+G23+G45)。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ALT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五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并且满足ALT/T4≦8.60。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该第一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TTL、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23、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45,并且满足4.20≦TTL/(G23+G45)≦8.50。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镜头系统有效焦距为EFL、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23,并且满足EFL/(G12+G23)≦12.70。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该第一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TTL、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锋陈白娜殷炎煊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