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早萌种子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79873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4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枇杷早萌种子育种方法,属于植物栽培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从枇杷成熟果实中采集早萌种子;b、在盛有营养土的育苗容器中将早萌种子培养成苗;c、将早萌种子苗移栽到大田;d、植株开花结果后鉴定出优良植株。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枇杷早萌种子可获得高达13.4%的优良植株,成功率高,操作简单,不需要特别的仪器设备,费用低廉,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植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枇杷早萌种子育种方法
技术介绍
截止目前,文献报道的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indl)育种的方法有引种、实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1引种各国的引种活动在Thunberg发现枇杷不久就已经开始。1784年,法国从我国广东引种到巴黎植物园;1787年,英国也从广东引种到英国皇家植物园;到了20世纪,许多枇杷品种被引种到了印度、南亚、南非、南美[4]等地栽培。时到今日,枇杷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栽培的果树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也从日本、西班牙等引进了一些优良的枇杷新品种,如森尾早生、长生早生、大房、房光、白茂木等,但为了保证引种成功,多选择枇杷原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与我国差异较小的简单引种。枇杷属在我国不是等密度分布,促使人们广泛引种外地原产的种类、品种。从1988年至2000年,江苏、福建、重庆、昆明、湖南等省市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相继报道对白玉、霸红、解放钟、森尾早生等多个枇杷优良品种引种成功,扩大了枇杷的分布范围。2实生选种枇杷的自花授粉亲和性较差,使其在自然授粉的情况下,实生苗常产生多样复杂的变异,这就为实生选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而目前,枇杷的大多数栽培品种多来自于实生播种繁殖,使实生选种成为选育枇杷新品种的一种最简易而有效的途径。通过我国科技工作者近30年不懈的努力,已从实生树中选出少核大红袍,大五星,莆新本,小核枇杷,龙泉系列,新白系列等新品种或新株系30多个。3杂交育种随着杂交育种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枇杷品种花粉育性的研究以及枇杷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采用杂交选种以获得亲本的优良性状及杂种优势在枇杷培育新品种上得到了发展。夏起洲等的试验表明,枇杷的不同品种间授粉结实率最高,同株自花授粉结实率最低,同品种株间授粉居中,枇杷自交亲和性比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差,这就为枇杷杂交育种提供了方便。如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先后采用解放钟、香甜、津云、森尾早生等作为亲本杂交繁育成功了香钟系列、钟津2号、香城4号、以及早钟6号;国外,在这方面研究比较多的是日本,到1997年,已经报道育成了长崎早生、长生早生、阳玉等优良新品种。4诱变育种枇杷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种子大而且多,果实的可食率较低,所以近几年很多研究者都致力于培育少核或无核的枇杷品种。通过杂交可以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四倍体,再与二倍体杂交从而获得少核或无核的三倍体。但是,由于二倍性花粉的生活力与萌发特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四倍体与二倍体亲本杂交存在三倍体得率低的现象。虽然,一些实验通过热激处理提高2n花粉发生率,但效果不佳。更多的学者则试图通过化学、物理等诱变手段,达到培育少核或无核枇杷新品种的目的。1984年,黄金松等报道成功利用常规化学诱变得到了少核的四倍体枇杷新品种——闽三号。但是,此后的大部分研究结果往往得到的少核果实机率极低,不能应用于生产实践,或根本无法获得多倍体植株,只是为枇杷物理化学诱变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2007年,Wang等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用EMS对大五星枇杷茎尖进行了离体诱变,从再生植株中获得了形态学、POD同工酶以及RAPD标记均发生了变化的变异植株。5生物技术在枇杷育种的应用胚乳为天然三倍性细胞,通过它的培养可获得三倍体植株,最终得到无籽品种。利用胚乳培养以获得三倍体植株,在一些果树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最早应用到枇杷研究中,是在1983年由陈振光等开始的。他们首次报道了枇杷胚乳培养获得完整植株,所得到的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接近三倍体的非整倍体,虽然不是真正的三倍体,但是他们的实验仍使无籽枇杷育种向前推进了一步。此前的研究都仅得到了胚乳愈伤组织并有了一定的异常器官分化,但没有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此后,彭晓军等又做了后续研究,他们在没有附加LH、CH等有机物的培养基上也诱导出了芽苗,证实了黄贞光的观点——“这类有机物对某些植物的胚乳培养也不是绝对必需的”,这与陈振光等的实验结果不谋而合。同时,他们还发现低温处理对枇杷胚乳形成愈伤组织有促进作用,但具体原因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研究。果树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苹果、柑橘等果树上的应用都获得了成功。在枇杷原生质体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少,1989年林顺权等才首次开始利用幼胚愈伤组织进行枇杷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1991年他们采用幼胚愈伤组织分离出的原生质体培养形成了白色的愈伤组织,1994年利用原生质体培养首次得到了枇杷的再生植株。但是实验中仍然存在生根率低的问题,所以林顺权等在1996年又进行了原生质体芽苗的生根实验,将生根率提高到了90%,使枇杷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技术达到基本成熟。在单倍体育种方面,Li等通过数年的不懈研究,采用枇杷花药培养,首次获得了枇杷花药胚状体和单倍体植株,但离培育出枇杷新品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综上所述,现有的枇杷育种方法效率较低,因此,研发枇杷简易高效育种新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枇杷简易高效育种新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枇杷早萌种子育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从枇杷成熟果实中采集早萌种子;b、在盛有营养土的育苗容器中将早萌种子培养成苗;c、将早萌种子苗移栽到大田;d、植株开花结果后鉴定出优良植株(新品系)。进一步的,上述的植物是蔷薇科Rosaceae植物。更进一步的:上述的蔷薇科植物是枇杷属EriobotryaLind1植物。本专利技术的枇杷育种新方法与现有枇杷实生选种等方法相比,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不需要特别的仪器设备和试剂,并且效率高,可获得高达13.4%的优良植株(新品系),具有极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枇杷早萌种子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从枇杷成熟果实中采集早萌种子;b、在盛有营养土的育苗容器中将早萌种子培养成苗;c、将早萌种子苗移栽到大田;d、植株开花结果后鉴定出优良植株,作为新品系。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结果见表1。表1利用枇杷早萌种子育种的试验结果(供试品种:大五星)注:早萌种子百分率(%)(C)=早萌种子数(粒)(B)÷采集种子总数(粒)(A)×100%;早萌种子成株率(%)(E)=早萌种子成株数(株)(D)÷早萌种子数(粒)(B)×100%;早萌种子优良植株率(%)(G)=早萌种子优良植株数(株)(F)÷早萌种子成株数(株)(D)×100%。用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枇杷早萌种子植株的叶形态、花形态、整株形态和果实的形体都呈现了多样性,可以开发出大量新品种,其果实更大,品质更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枇杷早萌种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从枇杷成熟果实中采集早萌种子;b、在盛有营养土的育苗容器中将早萌种子培养成苗;c、将早萌种子苗移栽到大田;d、植株开花结果后鉴定出优良植株,作为新品种。

【技术特征摘要】
1.枇杷早萌种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从枇杷成熟果实中采集早萌种子;b、在盛有营养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清邓群仙潘翠萍石丝洪敏何珊珊康伟曾建国彭春华徐元军张家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