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马来酸酐制备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7729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马来酸酐制备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以固体酸SO↓[4]↑[2-]/ZrO↓[2]为催化剂,通过聚乙二醇与马来酸酐在80℃~90℃,减压条件下的酯化反应得到聚乙二醇马来酸酐酯化物(PEM)与剩余马来酸酐的混合物,所述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量为1000;(2)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将步骤(1)所得的聚乙二醇马来酸酐酯化物(PEM)与剩余马来酸酐的混合物与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在85℃下共聚3~5小时,得到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1.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低,反应使用固体酸SO↓[4]↑[2-]/ZrO↓[2],对设备腐蚀性不强,且能够重复使用。2.在反应中不需添加阻聚剂,且催化剂容易除去。3.原料使用了廉价的马来酸酐工业品和聚乙二醇,有利于降低聚羧酸减水剂的成本。4.通过控制各步反应,从而控制产物结构,达到产品性能要求。5.工艺相对比较简单且反应时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减水剂,特别是用马来酸酐为原料制备聚羧酸类减水剂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混凝土减水剂通常分为三大系列,一是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二是磺化芳香族聚合物减水剂;三是聚羧酸类减水剂。但也有少量的其它种类,如三聚氰胺系和氨基磺酸盐等。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缓凝现象比较严重,其原料来自工业废液。木质素的性能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影响作用难以控制,而且其减水率仅在8%-13%左右,目前国内用量不大,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仍有使用。萘系减水剂具有生产工艺成熟、不引气、不缓凝、水泥适应性好等特点,但是坍落度损失较大,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的施工要求,一般需要通过复合使用,而且有许多复合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硬度和耐久性,另外该产品大多使用甲醛、浓硫酸制备而成,制备过程环境污染严重,且还受到原料萘资源的影响,国内萘资源无法满足化工工业需求。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其减水增强作用略优于萘系减水剂,但是在使用量和价格上高于萘系。由于是液体使用而受到限制,另外储存时间短、坍落度损失大、使混凝土发粘,实际应用较少。氨基磺酸盐也是一种高效减水剂,合成工艺较萘系简单,减水效率高,坍落度损失小,但是对掺量和水泥都比较敏感,缓凝效果明显,目前主要与萘系复合使用。聚羧酸类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30%以上)、掺量少、保坍性能好、后期强度大、引气量和缓凝较为适中,适宜配制高流动性、自密实混凝土、而且合成不使用甲醛,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异性能,成为全新的高性能减水剂,被认为是第三代高效混凝土减水剂的代表品种。聚羧酸系减水剂是高强高流动性混凝土、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最重要的组成材料,所以其前景将会愈来愈广阔。但由于成本和技术性能问题,国内研制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几乎都未达到实用化阶段。从国内期刊及学报的相关论文看,国内对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的研究仅处于实验室研制阶段,可供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选择的原材料也极为有限,从减水剂原材料选择到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等许多方面,也仅仅是起步。一些实验室合成的减水剂,其综合性能不是很好,离工业化应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日本是研究和应用聚羧酸系减水剂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其研究的丙烯酸接枝共聚物混凝土减水剂掺量小于0.1%时,可把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小到0.20左右,配制坍落度为250mm、强度为100MPa的高强度混凝土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混凝土在2小时内保持良好的工作性。日本关于用马来酸酐制备混凝土减水剂得的道数量不多,而且工艺都较复杂。中国专利申请中也公开过一些此方面的技术资料,如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27709.7、名称为“一种聚醚接枝聚羧酸型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又如申请号为200510019876.1、名称为“一种马来酸酐系混凝土减水剂及制备方法”。特别是后一申请中公开了“用马来酸酐为原料制备混凝土减水剂的方法中,是先用马来酸酐与甲氧基聚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以对苯甲磺酸为催化剂,氯化亚铜和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甲苯为溶剂,反应10小时以上得酯化产物,除去溶剂甲苯后与2-丙稀酰胺-2甲基丙稀磺酸钠进行聚合反应,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巯基乙醇为链转移剂,在95℃下反应,得到减水剂溶液。”由上述可知,用马来酸酐制备混凝土减水剂的方法,需要在酯化反应中加入阻聚剂和溶剂,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较困难,工艺较复杂并且反应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用马来酸酐等作为廉价原料,开发一种聚羧酸型混凝土减水剂,该方法合成条件温和,设备要求低,工艺简单。本专利技术通过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了带有长侧链的聚羧酸型减水剂,从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酯化反应以固体酸SO42-/ZrO2为催化剂,通过聚乙二醇与马来酸酐在80℃~90℃,减压条件下的酯化反应4小时,除去固体酸,得到聚乙二醇马来酸酐酯化物(PEM)与剩余马来酸酐的混合物,所述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量为1000;(2)共聚反应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将步骤(1)所得的聚乙二醇马来酸酐酯化物(PEM)与剩余马来酸酐的混合物与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在85℃下共聚3~5小时,得到产品。上述步骤中各反应物的配比如下聚乙二醇(PEG)∶马来酸酐(MA)=1∶3~4(摩尔比);催化剂为固体酸SO42-/ZrO2,用量为聚乙二醇+马来酸酐总量的6wt%~10wt%;丙烯酸(AA)∶聚乙二醇马来酸酐酯化物(PEM)与剩余马来酸酐的混合物∶甲基丙烯磺酸钠(MAS)=1~1.5∶3.8∶1.3(重量百分比);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8~13wt%。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低,在酯化和共聚反应中,反应温度都不超过90℃,酯化反应使用固体酸SO42-/ZrO2,对设备腐蚀性不强,且能够重复使用。2.在酯化反应中不需添加阻聚剂,且催化剂容易除去,对下一步聚合反应没有影响。3.原料中使用了廉价的马来酸酐工业品和双羟基的聚乙二醇,有利于降低聚羧酸减水剂的成本。4.可以通过控制各步反应,从而控制产物结构,达到产品性能要求。5.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反应时间短。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将分子量为1000的聚乙二醇60.0g,马来酸酐18.0g,固体酸SO42-/ZrO26.3g放入反应容器中,加热,搅拌均匀使反应物完全溶解,抽真空0.2个大气压,保持温度在85±5℃,反应4小时,生成聚乙二醇马来酸酐酯化物(PEM)与剩余马来酸酐的混合物。将所得混合物40.0g和甲基丙烯磺酸钠18.0g放入反应容器中,加入80.0g水,加热,搅拌均匀使反应物完全溶解,一边滴加丙烯酸13.0g,一边滴加质量百分比为8%的过硫酸铵溶液82.8g,控制滴加速度,在100分钟左右滴完,保持温度在85±5℃,反应4小时,冷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中和,调节PH=7~8,最终得到本专利技术的聚羧酸系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实施例2将分子量为1000的聚乙二醇60.0g,马来酸酐24.0g,固体酸SO42-/ZrO26.3g放入反应容器中,加热,搅拌均匀使反应物完全溶解,抽真空0.2个大气压,保持温度在85±5℃,反应4小时,得到聚乙二醇马来酸酐酯化物(PEM)与剩余马来酸酐的混合物。将所得混合物40.0g和甲基丙烯磺酸钠18.0g放入反应容器中,加入80.0g水,加热,搅拌均匀使反应物完全溶解,一边滴加丙烯酸13.0g,一边滴加质量百分比为8%的过硫酸铵溶液82.8g,控制滴加速度,在100分钟左右滴完,保持温度在85±5℃,反应4小时,冷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中和,调节PH=7~8,最终得到本专利技术的聚羧酸系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实施例3将分子量为1000的聚乙二醇60.0g,马来酸酐18.0g,固体酸SO42-/ZrO24.7g放入反应容器中,加热,搅拌均匀使反应物完全溶解,抽真空0.3个大气压,保持温度在85±5℃,反应4小时,生成聚乙二醇马来酸酐酯化物(PEM)与剩余马来酸酐的混合物。将所得混合物40.0g和甲基丙烯磺酸钠18.0g放入反应容器中,加入80.0g水,加热,搅拌均匀使反应物完全溶解,一边滴加丙烯酸13.0g,一边滴加质量百分比为8%的过硫酸铵溶液82.8g,控制滴加速度,在100分钟左右滴完,保持温度在85±5℃,反应4小时,冷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中和,调节PH=7~8,最终得到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1)酯化反应:以固体酸SO↓[4]↑[2-]/ZrO↓[2]为催化剂,通过聚乙二醇与马来酸酐在80℃~90℃,减压条件下的酯化反应4小时,除去固体酸,得到聚乙二醇马来酸酐酯 化物(PEM)与剩余马来酸酐的混合物,所述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量为1000;(2)共聚反应: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将步骤(1)所得的聚乙二醇马来酸酐酯化物(PEM)与剩余马来酸酐的混合物与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在80℃~90℃下共聚3~ 5小时,得到所述减水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学茂张海波王明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