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险舱的内部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7115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1 03:50
一种避险舱的内部骨架,包括底部支架、顶部框架和中间连接型材,底部支架和顶部框架均是由高强度材料拼接制成,内部骨架设置在避险舱的隔热板或承压板内侧,用于对隔热板或承压板进行支撑,以提高隔热板或承压板的整体承压能力和提升避险舱的整体强度,底部支架设置在内部骨架的底部,用于支撑内部骨架的重量以及内部骨架支撑的隔热板或承压板承载的重量,顶部框架设置在内部骨架的顶部,用于支撑外界压在隔热板或承压板上的重物的重量,中间连接型材连接底部支架和顶部框架,用于将顶部框架承载的重量传递给所述底部支架。具有很高的强度稳定性、制造与安装方便、自重轻且生产成本低,能够使得整体结构在安装后有很高的抗外界冲击变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逃生与安防产品领域,是一种可用于建筑物或者类似物中的逃生与安防的避险舱,特别是涉及用于逃生与安防的避险舱的内部骨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住所的安全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抵御暴力入侵、火灾避险、地震逃生等安全需求与日俱增,家庭用避难舱几乎成为家庭必备安全防护用品。目前,国内研制的室内逃生舱各有侧重,或做成球形、拱形、椭圆形、箱体结构等特殊形状的具有抗压减震能力,表面涂有防火漆、中间填充隔热耐高温材料的逃生舱。避险舱需要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冲击或者挤压,为了保证避险舱产品有足够的抗压承载力,使得避险舱在有外物砸、压的情况下还能够保证避险舱内部整体的完好性,以保证其达到一定的抗压等级要求。为了保证躲避在避险舱内的避险人员能够继续生存,防止在灾害发生时,避险舱由于外物砸、压造成内部空间变形,从而危及避险舱内部避险人员的安全,避险舱自身的抗外力冲击变形的能力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073592U,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救生舱,形状为长方体,包括前后两面板、顶板、底板、左右两侧板,在左侧板与顶板之间及右侧板与顶板之间均设置有衔接斜板,在前后两面板的四周边缘上均分别设置有法兰,在两侧板上均分别设置有下横筋、上横筋、前竖筋和后竖筋,在前竖筋与前面板法兰之间设置有小横筋,在后竖筋与后面板法兰之间也设置有小横筋,在前竖筋和后竖筋之间设置有网格筋,在衔接斜板上设置有斜加强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073592U,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救生舱,包括舱体和舱门,舱体内设有供氧装置和储物库,舱体的舱壁依次由隔热防爆涂层、抗压层、防弹防爆层以及缓冲层,隔热防爆涂层采用硅酸铝隔热绝热板制成,抗压层的外层为不锈钢外壳,抗压层的内层为合金瓦形材料,防弹防爆层采用防弹涤纶纠维织物,缓冲层由若干个弹簧按规律排列设置在层面上,弹簧间隙间使用海绵和橡胶填充。现有技术中的避险舱或者不使用骨架对抗压板材进行支撑,这将造成避险舱整体抗压能力的下降,如果要达到相应的抗压能力,就需要大幅度增加抗压层的厚度,这将大幅提高避险舱的重量,提升制造与运输成本;现有技术中的避险舱或者使用的是设置在避险舱外壳外部的整体式骨架且各主要支架之间的连杆均采用菱形连接,这种设计方式虽然具有骨架来提高抗压曾的抗压能力,但由于骨架设置在避险舱的最外侧,容易受到外力损伤或者受到高温烘烤的损害,从而降低骨架的整体强度,由于骨架采用整体形式,制造和安装不方便,且菱形的连杆强度稳定性不足,会对避险舱的整体抗压强度造成影响。现有技术急需一种结构具有很高的强度稳定性、制造与安装方便、自重轻且生产成本低的骨架,能够使得整体结构在安装后有很高的抗外界冲击变形能力,保证躲避在避险舱内的避险人员能够继续生存,防止在灾害发生时,避险舱由于外物砸、压造成内部空间变形,避免危及避险舱内部避险人员的安全,使得避险舱自身的抗外力冲击变形的能力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的牢固的避险舱骨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险舱的内部骨架,能克服上述设备的缺点,达到良好抗冲击效果及降低由外物砸、压造成的避险舱的内部空间变形。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险舱的内部骨架,包括:底部支架、顶部框架和中间连接型材,所述底部支架和顶部框架均是由高强度材料拼接制成,所述内部骨架设置在所述避险舱的隔热板或承压板内侧,对所述隔热板或所述承压板进行支撑,以提高所述隔热板或所述承压板的整体承压能力和提升所述避险舱的整体强度,所述底部支架设置在所述内部骨架的底部,所述底部支架由2条长支架和4条短支架拼接形成‘目’字形框架,所述底部支架支撑所述内部骨架的重量以及所述内部骨架支撑的所述隔热板或承压板承载的重量;所述顶部框架设置在所述内部骨架的顶部,所述顶部框架由2条长支架和4条短支架拼接形成‘目’字形框架,所述顶部框架支撑外界压在所述隔热板或承压板上的重物的重量;所述中间连接型材连接所述底部支架和所述顶部框架,所述中间连接型材包括一端沿所述底部支架的每个长度边并垂直于所述长度边间隔设置的4个长连接架,所述长连接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框架的对应长度边,所述中间连接型材将顶部框架承载的重量传递给所述底部支架,所述长连接架在所述底部支架的每个宽度边并且平行于所述宽度边间隔设置有2个连接所述长连接架的短连接架,以提高所述中间连接型材的整体强度。优选的,所述中间连接型材分别与所述底部支架和所述顶部框架部分搭接。优选的,所述中间连接型材分别与所述底部支架和所述顶部框架的部分搭接的位置处通过设置角支撑加强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角支撑分别与所述底部支架、所述顶部框架、所述中间连接型材通过单侧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底部支架和所述顶部框架由高强度型钢或高强度合金型材拼接成型。优选的,所述中间连接型材由高强度型钢或高强度合金型材制成。优选的,所述拼接成型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者铆接完成。优选的,所述角支撑由高强度型钢或高强度合金型材制成。优选的,制造所述底部支架、所述顶部框架和所述中间连接型材的高强度型钢或高强度合金型材为高强度角钢,制造所述角支撑的高强度型钢或高强度合金型材为高强度槽钢。本技术明提供了一种避险舱的内部骨架,其具有很高的强度稳定性、制造与安装方便、自重轻且生产成本低,能够使得整体结构在安装后有很高的抗外界冲击变形能力,保证躲避在避险舱内的避险人员能够继续生存,应用本技术的避险舱的内部骨架可以提高避险舱在灾害发生时对外物砸、压的抵抗能力,避免造成内部空间变形,避免危及避险舱内部避险人员的安全,避险舱自身的抗外力冲击变形的能力达到一定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避险舱的内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避险舱的内部骨架的搭接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一种避险舱的内部骨架的角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险舱的内部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架(3)、顶部框架(1)和中间连接型材(2),所述底部支架(3)和顶部框架(1)均是由高强度材料拼接制成,所述内部骨架设置在所述避险舱的隔热板或承压板内侧,对所述隔热板或所述承压板进行支撑,以提高所述隔热板或所述承压板的整体承压能力和提升所述避险舱的整体强度,所述底部支架(3)设置在所述内部骨架的底部,所述底部支架(3)由2条长支架和4条短支架拼接形成‘目’字形框架,所述底部支架(3)支撑所述内部骨架的重量以及所述内部骨架支撑的所述隔热板或承压板承载的重量;所述顶部框架(1)设置在所述内部骨架的顶部,所述顶部框架(1)由2条长支架和4条短支架拼接形成‘目’字形框架,所述顶部框架(1)支撑外界压在所述隔热板或承压板上的重物的重量;所述中间连接型材(2)连接所述底部支架(3)和所述顶部框架(1),所述中间连接型材(2)包括一端沿所述底部支架(3)的每个长度边并垂直于所述长度边间隔设置的4个长连接架,所述长连接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框架(1)的对应长度边,所述中间连接型材(2)将顶部框架(1)承载的重量传递给所述底部支架(3),所述长连接架在所述底部支架(3)的每个宽度边并且平行于所述宽度边间隔设置有2个连接所述长连接架的短连接架,以提高所述中间连接型材(2)的整体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险舱的内部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架(3)、顶部框架(1)和中间连接
型材(2),所述底部支架(3)和顶部框架(1)均是由高强度材料拼接制成,所述内部骨架设置
在所述避险舱的隔热板或承压板内侧,对所述隔热板或所述承压板进行支撑,以提高所述
隔热板或所述承压板的整体承压能力和提升所述避险舱的整体强度,所述底部支架(3)设
置在所述内部骨架的底部,所述底部支架(3)由2条长支架和4条短支架拼接形成‘目’字形
框架,所述底部支架(3)支撑所述内部骨架的重量以及所述内部骨架支撑的所述隔热板或
承压板承载的重量;所述顶部框架(1)设置在所述内部骨架的顶部,所述顶部框架(1)由2条
长支架和4条短支架拼接形成‘目’字形框架,所述顶部框架(1)支撑外界压在所述隔热板或
承压板上的重物的重量;所述中间连接型材(2)连接所述底部支架(3)和所述顶部框架(1),
所述中间连接型材(2)包括一端沿所述底部支架(3)的每个长度边并垂直于所述长度边间
隔设置的4个长连接架,所述长连接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框架(1)的对应长度边,所述
中间连接型材(2)将顶部框架(1)承载的重量传递给所述底部支架(3),所述长连接架在所
述底部支架(3)的每个宽度边并且平行于所述宽度边间隔设置有2个连接所述长连接架的
短连接架,以提高所述中间连接型材(2)的整体强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兴兵张德环安振华任诗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绿通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