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振专利>正文

下肢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7079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1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支撑装置,包括呈长条状的下垫块和上垫块,所述下垫块的底面为水平面,下垫块的上表面的高度由其长度方向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升高,上垫块的下表面与下垫块的上表面平行设置,下垫块与上垫块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将两者连接的弹簧,弹簧垂直于下垫块的上表面设置;上垫块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人体下肢生理曲线相适应的下肢放置槽,下肢放置槽的表面间隔设有设有多条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充气棒,充气棒的端部设有充气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弹簧,可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性,使用舒适;充气棒可将患肢略微抬起,相邻充气棒间留有换气通道,增强患肢的透气性,防止患肢得压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肢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病人做完下肢手术后,术后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其直接关系着下肢的康复情况。由于下肢不能轻易移动,过久平卧易造成压疮,翻身护理更为困难,向患侧翻身不易脱位,但会压迫伤口,影响恢复速度,向健侧翻身,双膝间必须夹软枕,否则容易脱位。病人休息时,需保持下肢外展15°-20°,垫高30°左右,最为合适,这样既可减轻关节处压力,又有利于下肢消肿。因此病人每天的护理工作艰巨而繁琐,护理人员及家属工作量极大,尤其是高龄患者,护理更加困难。如果护理失误造成病人患肢脱位或反复脱位,既给病人带来痛苦,增加了医疗费用,延缓下肢康复,同时必然会影响医患关系,导致患者满意度明显下降。为防止病人下肢肿胀,目前一般在术后使用被子、枕头等柔软物垫高患肢,但此种柔软物无固定形态,难以保持适宜的角度及舒适度,护理人员需随时观察并进行调整,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压力较大、精神高度紧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术后护理下肢的下肢支撑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呈长条状的下垫块和上垫块,所述下垫块的底面为水平面,所述下垫块的上表面的高度由其长度方向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升高,所述上垫块的下表面与下垫块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所述下垫块与上垫块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将两者连接的弹簧,所述弹簧垂直于下垫块的上表面设置;所述上垫块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人体下肢生理曲线相适应的下>肢放置槽,所述下肢放置槽的表面间隔设有设有多条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充气棒,所述充气棒的端部设有充气嘴。所述弹簧的设置密度沿下垫块上表面的低端至高端逐渐减小。所述弹簧在下垫块的表面成排、成列排布。所述充气棒的两端设有子扣,所述下肢放置槽的表面对应设有母扣。所述子扣为表面带细软纤维的粘扣带,所述母扣为表面带有钩刺弹性纤维的粘扣带。所述下肢放置槽表面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沿下肢放置槽长度方向设有与其长度相等的母扣。所述充气棒由不透气的高分子材料缝制而成。所述下垫块与上垫块的侧部设有将弹簧安装区域封闭的挡片,所述挡片分别粘贴在下垫块和上垫块的侧面,所述挡片由具有弹性的布料制成。所述上垫块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约束装置。所述约束装置包括两根分别固接在上垫块侧部的约束带,约束带的自由端设有用于将两根约束带连接的锁扣,所述约束带为弹性带。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中下垫块和上垫块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将两者连接的弹簧,可增加本技术的弹性,使用时患肢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本技术过硬,使用不舒适;所述上垫块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人体下肢生理曲线相适应的下肢放置槽,所述下肢放置槽的表面间隔设有设有多条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充气棒,下肢放置槽内设置充有空气的充气棒,充气棒将患肢略微抬起,相邻充气棒间留有换气通道,增强患肢的透气性,防止患肢得压疮。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提高病人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下肢支撑装置包括呈长条状的下垫块1和上垫块2,下垫块1的底面为水平面,下垫块1的上表面的高度由其长度方向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升高,即如图中所示由左端向右端逐渐升高,所述上垫块2的下表面与下垫块1的上表面平行设置,并在下垫块1与上垫块2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将两者连接的弹簧3,弹簧3垂直于下垫块1的上表面设置,弹簧3在下垫块1的表面成排、成列排布且弹簧3的设置密度沿下垫块1上表面的低端至高端逐渐减小,即沿下垫块1上表面的低端至高端弹簧3在下垫块1宽度方向间隔的距离相等,沿下垫块1上表面的低端至高端簧弹簧3在下垫块1长度方向间隔的距离逐渐增大。由于本技术使用时,其低端承受的压力较大,弹簧3的此种布置方式可很好的承压,防止上垫块2在低端缓冲度不够,使用不舒适。本技术中下垫块1与上垫块2的侧部设有将弹簧3安装区域封闭的挡片6,所述挡片分别粘贴在下垫块1和上垫块2的侧面,使本技术更美观,所述挡片6由具有弹性的布料制成,满足上下垫块1之间的弹性连接,防止挡片连接过紧,影响弹簧3发挥缓冲作用。所述上垫块2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人体下肢生理曲线相适应的下肢放置槽9,所述下肢放置槽9的表面间隔设有设有多条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充气棒4,充气棒4由不透气的高分子材料缝制而成,所述充气棒4的端部设有充气嘴。本技术中充气棒4的两端的底部设有子扣,所述下肢放置槽9的表面对应设有母扣5。所述子扣为表面带细软纤维的粘扣带,所述母扣5为表面带有钩刺弹性纤维的粘扣带。所述下肢放置槽9表面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沿下肢放置槽9长度方向设有与其长度相等的母扣,便于调整充气棒之间的间距(图1中为使图示更清楚,为表示出子母扣的结构)。由于患者长时间躺在床上,难免会随意翻转、移动身体,而患肢不动时可能会无疼痛感觉,若患者移动较快,会将患肢从下肢放置槽9内移出,增加了患肢重复受伤的隐患,因此本技术在上垫块2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约束装置。所述约束装置包括两根分别固接在上垫块2侧部的约束带7,约束带的自由端设有用于将两根约束带连接的锁扣8,所述约束带7为弹性带。使用时先将一定数量的充气棒4冲入空气,然后间隔粘贴在下肢放置槽9上表面,可根据病人腿部的胖瘦,合理布置充气棒4的间距,且其内空气压力不等的充气棒4可在下肢放置槽9并列设置,通过调整充气压力的不同调整充气棒4的起伏度,提高透气性能。最后患肢放入下肢放置槽9内,将锁扣扣上,对患肢进行约束,可根据需要调整约束带的长度,保证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本技术中下垫块1和上垫块2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将两者连接的弹簧3,可增加本技术的弹性,使用时患肢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本技术过硬,使用不舒适;所述上垫块2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人体下肢生理曲线相适应的下肢放置槽9,所述下肢放置槽9的表面间隔设有设有多条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充气棒4,下肢放置槽9内设置充有空气的充气棒4,充气棒4将患肢略微抬起,相邻充气棒4间留有换气通道,增强患肢的透气性,防止患肢得压疮。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肢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其包括呈长条状的下垫块(1)和上垫块(2),所述下垫块(1)的底面为水平面,所述下垫块(1)的上表面的高度由其长度方向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升高,所述上垫块(2)的下表面与下垫块(1)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所述下垫块(1)与上垫块(2)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将两者连接的弹簧(3),所述弹簧(3)垂直于下垫块(1)的上表面设置;所述上垫块(2)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人体下肢生理曲线相适应的下肢放置槽,所述下肢放置槽的表面间隔设有设有多条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充气棒(4),所述充气棒(4)的端部设有充气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其包括呈长条状的下垫块(1)和上垫块
(2),所述下垫块(1)的底面为水平面,所述下垫块(1)的上表面的高度由
其长度方向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升高,所述上垫块(2)的下表面与下垫块(1)
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所述下垫块(1)与上垫块(2)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将两者
连接的弹簧(3),所述弹簧(3)垂直于下垫块(1)的上表面设置;所述上垫
块(2)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人体下肢生理曲线相适应的下肢放置槽,
所述下肢放置槽的表面间隔设有设有多条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充气棒(4),所
述充气棒(4)的端部设有充气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簧(3)的设置
密度沿下垫块(1)上表面的低端至高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簧(3)在下垫
块(1)的表面成排、成列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充气棒(4)的两
端设有子扣,所述下肢放置槽的表面对应设有母扣(5)。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
申请(专利权)人:李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