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6498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20:23
为了提高智能家居系统的灯光照明效果,精准地控制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照明角度、亮度和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多个环境光感应单元、计时单元、多个温度检测单元、温度调整单元、多个红外测距单元、多个灯光照明单元,以及灯光控制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环境光感应电路对自然光照明的感知,确定何时启动适合的照明设备以及自动控制其亮度和角度,从而能够为智能家居系统提供更加丰富的人-机器交互体验,并增强智能家居系统对照明需求的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智能家居系统能够对多种电器进行智能化控制,例如电饭煲、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等等。然而,灯光的调整目前仅仅限于开、关操作和定时操作,尽管有些技术方案已经涉及到了照度和色温的调节。经检索,例如,申请号为CN200620151582.4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过人的瞳孔大小调节室内照明亮度的智能家居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红外线成像及光电转换模块与数字图像处理模块相连,数字图像处理模块与照明系统相连;所述数字图像处理模块中包括的MPU&DSP双核微控制器分别与程序存储器Flash、数据存储器RAM、键盘控制模块和LCD显示模块相连。该装置利用红外线成像及光电转换模块得到瞳孔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模块分析得到相应的室内亮度需求,启动照明系统运行。现有技术尚未公开智能家居系统中灯光角度的调整方案。而角度的调整能够增强人与智能家居环境的互动,从而提高人-机器交互体验,甚至是人工模拟自然环境的必要基础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高智能家居系统的灯光照明效果,精准地控制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照明角度、亮度和时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多个环境光感应单元、计时单元、多个温度检测单元、温度调整单元、多个红外测距单元、多个灯光照明单元,以及灯光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用于感应环境光的照度和角度变化信息;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获得当前时间;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所述温度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调整室内环境温度;所述灯光照明单元,用于以照明角度可调整的方式进行室内照明;所述红外测距单元,其与温度检测单元、红外测距单元相互电气地连接地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上,且检测使用者与所述红外测距单元所在的灯光照明单元之间的距离;所述灯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红外测距单元检测到的信息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感应到的信息对灯光照明单元进行角度调整和照度调整。进一步地,所述计时单元在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的控制下启动并计时。进一步地,所述各个温度检测单元被分布式地设置于所述温度调整单元,并且还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附近。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灯光照明单元上均设置有多个红外测距单元,且这多个红外测距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的不同方向上。进一步地,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被设置于室内的各窗口。进一步地,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包括光信号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光传感电路阵列,其中所述光信号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角度-输出电压信息对应信息表和光传感电路阵列输出的电压确定环境光的照度。进一步地,所述光传感电路阵列是由多个环境光感应电路组成的阵列。进一步地,所述环境光感应电路包括晶体管T1-T18以及电容C1-C4。进一步地,所述环境光感应电路中晶体管T1-T18和电容C1-C4的连接关系为: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CLK,源极连接T9的漏极,T1的漏极连接T3的栅极,T3的源极连接T13的漏极,T3的漏极连接OUT,T2的栅极连接CLK,T2的源极连接CTRL,T2的漏极连接T13的栅极、T6的栅极以及T15的漏极和C3的一端,T13的源极连接T11的漏极和T15的源极,T15的漏极还连接T4的基极,T4的漏极连接T5的源极,T4的源极连接C1的一端和T6的漏极,C1的另一端连接T15的漏极,T6的源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T16的漏极以及T18的源极,C2的另一端连接OUT,T18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和T2的漏极以及T5的栅极,T9的源极连接T7的漏极,T7的源极连接C3的另一端,T7的源极还连接Vin、T8的源极以及C4的一端,T7的栅极连接T8的栅极,T8的漏极连接T10的源极,C4的另一端连接T10的漏极以及T17的源极,T17的栅极连接CLK,T17的漏极接地,T12的栅极连接T17的源极,T11的栅极连接T1的漏极,T12的漏极连接T14的源极和T16的源极,T14的栅极和漏极连接T10的栅极,T9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T14的栅极连接T18的漏极,T15的栅极连接T16的栅极,T7的栅极连接T15的栅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环境光感应电路对自然光照明的感知,确定何时启动适合的照明设备以及自动控制其亮度和角度,从而能够为智能家居系统提供更加丰富的人-机器交互体验,并增强智能家居系统对照明需求的控制精度。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的组成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环境光感应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灯光控制单元、多个环境光感应单元、计时单元、多个温度检测单元、温度调整单元、多个红外测距单元以及多个灯光照明单元,其中: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用于感应环境光的照度和角度变化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包括光信号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光传感电路阵列,且所述光传感电路阵列是由多个环境光感应电路组成的阵列。当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被设置于室内的各窗口时,自然光(例如阳光)照射在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上。构成环境光感应单元的多个环境光感应电路被形成为板状或其他曲面形状,然后使得环境光感应电路中的光传感器朝向窗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当所述多个环境光感应电路被够成为阵列时,该阵列的各行和各列的输出端被设置有多个不同的电阻,从各行和各列输出的电流被经过这些不同的电阻输出为电压。这些不同阻值的电阻被作为各行和各列的输出值的不同加权值。这些加权值通常具有递增或递减的样式,从而只要根据这些电阻输出的电压即可判断当前自然光照射的角度。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的存储单元存储有包括安装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被安装地域的光照角度、对应的时间以及环境光感应单元输出电压信息对应关系的对应关系表。该对应关系表在环境光感应单元安装阶段或安装前由调试人员经过安装该环境光感应单元的地域的本地化年均光照时间(例如对某些地域的年平均光照时间是11.5小时)以恒定亮度的光照射并在本地化年均光照时间内均匀改变光的角度而获得并存储于上述存储单元的。经过这样的设置,当自然光照射到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照的角度发生改变,相应地,照射到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的不同区域,即不同的行和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多个环境光感应单元、计时单元、多个温度检测单元、温度调整单元、多个红外测距单元、多个灯光照明单元,以及灯光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用于感应环境光的照度和角度变化信息;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获得当前时间;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所述温度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调整室内环境温度;所述灯光照明单元,用于以照明角度可调整的方式进行室内照明;所述红外测距单元,其与温度检测单元、红外测距单元相互电气地连接地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上,且检测使用者与所述红外测距单元所在的灯光照明单元之间的距离;所述灯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红外测距单元检测到的信息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感应到的信息对灯光照明单元进行角度调整和照度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多个环境光感应单元、计时单
元、多个温度检测单元、温度调整单元、多个红外测距单元、多个灯光照明单
元,以及灯光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用于感应环境光的照度和角度变化信息;
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获得当前时间;
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
所述温度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调整室内环境
温度;
所述灯光照明单元,用于以照明角度可调整的方式进行室内照明;
所述红外测距单元,其与温度检测单元、红外测距单元相互电气地连接地
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上,且检测使用者与所述红外测距单元所在的灯光照
明单元之间的距离;
所述灯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红外测距单元检测到的信息和所述环境
光感应单元感应到的信息对灯光照明单元进行角度调整和照度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计时单元在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的控制下启动并计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各个温度检测单元被分布式地设置于所述温度调整单元,并且还被一一对应地
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
所述灯光照明单元上均设置有多个红外测距单元,且这多个红外测距单元被设
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的不同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t环境光感应单元被设置于室内的各窗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光照明角度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环境光感应单元包括光信号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光传感电路阵列,其中所述
光信号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角度-输出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互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