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淹没射流消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6426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淹没射流消能结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泄洪道,相邻的泄洪道之间设置挡水墙;所述多个并排设置的泄洪道下游末端间隔设置为向下倾斜的俯角段和与水平面平行的水平段;所述俯角段和所述水平段均与消力池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地改善了消能效果,确保泄洪雾化影响最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坝泄洪消能的水利水电工程
,特别是高山峡谷地区,高水头、大流量水利枢纽的一种复式淹没射流消能结构
技术介绍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南山区水电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这些地区修建的水利枢纽大都位于山区河流之上,具有水头高、流量大、河谷狭窄等特点。传统底流消能无法满足高坝大单宽泄洪功率的要求,消力池内近底流速高,底板稳定性差[刘沛清,刘心爱,李福田.消力池底板块的失稳破坏机理及其防护措施.水利学报,2001,(9):1-9];挑流消能具有较好的消能效果,但无法避免雾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周建平,杨泽艳,陈观福.我国高坝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J].水利学报,2006,37(12):1433-1438]。为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高坝开展了大量研究,专利技术专利CN201526037U公开了一种宽尾墩跌坎底流消能结构,具有较好的消能效果,但通过宽尾墩挑起的水流射入消力池水体将发生激溅,仍存在雾化现象。《水科学进展》2005年16(1)期18-22页“水平多股淹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淹没射流消能结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泄洪道(1),相邻的泄洪道(1)之间设置挡水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并排设置的泄洪道(1)下游末端间隔设置为向下倾斜的俯角段(3)和与水平面平行的水平段(4);所述俯角段(3)与竖直设置的高跌坎(5)连接;所述水平段(4)与竖直设置的低跌坎(6)连接;所述高跌坎(5)底端、低跌坎(6)底端均与消力池(7)的底板(15)连接;所述高跌坎(5)、低跌坎(6)顶端均低于所述消力池(7)水面;所述俯角段(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淹没射流消能结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泄洪道(1),相邻的泄洪道(1)之间设置挡水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并排设置的泄洪道(1)下游末端间隔设置为向下倾斜的俯角段(3)和与水平面平行的水平段(4);所述俯角段(3)与竖直设置的高跌坎(5)连接;所述水平段(4)与竖直设置的低跌坎(6)连接;所述高跌坎(5)底端、低跌坎(6)底端均与消力池(7)的底板(15)连接;所述高跌坎(5)、低跌坎(6)顶端均低于所述消力池(7)水面;所述俯角段(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淹没射流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财王立杰戴晓兵杜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