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万广专利>正文

顶圈式竖桨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6380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体桨轮,特别公开了一种顶圈式竖桨轮。该顶圈式竖桨轮,包括通过转轴对称连接的两个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轮盘之间通过活动轴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桨片若干,其中一个轮盘的外侧设置有控向圈,控向圈与安装在船体上的槽轮啮合,控向圈通过连杆与活动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应用灵活,精密度要求低,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体桨轮,特别涉及一种顶圈式竖桨轮。(二)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桨轮叶片一般为平板叶片,叶片沿桨轮的辐射线对称安装,随桨轮转动,叶片排水做功,由于这种桨轮结构简单,吃水深度小,所以被广泛的采用。但是该桨轮叶片在入水时拍击水面,出水时叶片呈水平状态,兜水严重,增加了桨轮的转动阻力,因而效率不高,有人试图用减少叶片数目或减小叶片面积的方法来降低桨轮的转动阻力,结果却削弱了桨轮的驱动力。(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顶圈式竖桨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顶圈式竖桨轮,包括通过转轴对称连接的两个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轮盘之间通过活动轴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桨片若干,其中一个轮盘的外侧设置有控向圈,控向圈与安装在船体上的槽轮啮合,控向圈通过连杆与活动轴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转轴带动轮盘转动,桨片随之转动,同时桨片与活动轴固定连接,实现对水流的作用;而控向圈的安装,用于控制活动轴的转动方向,使桨片随轮盘转动期间,一直处于竖直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更优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轴连接动力装置,通过动力装置实现竖桨轮的整体动力输送。所述控向圈为内部中空的圆环盘,便于与槽轮配合安装的同时,实现其结构的简化;另外,槽轮的位置可调节,用于器械长时间磨损后严密度不够,即可通过调节槽轮,回归两者的良好连接状态。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应用灵活,精密度要求低,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活动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中,1转轴,2轮盘,3活动轴,4桨片,5控向圈,6槽轮,7连杆。(五)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通过转轴1对称连接的两个轮盘2,所述两个轮盘2之间通过活动轴3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桨片4若干,其中一个轮盘2的外侧设置有控向圈5,控向圈5与安装在船体上的槽轮6啮合,控向圈5通过连杆7与活动轴3连接;所述转轴1连接动力装置;所述控向圈5为内部中空的圆环盘。本专利技术竖桨轮运行时,动力装置提供动力,转轴1带动轮盘2旋转,轮盘2上的桨片4波动水流,实现船体的运行;在船体运行过程中,槽轮6固定在船体上,并通过啮合连接实现控向圈5位置的固定,在控向圈5经连杆7带动随轮盘2同步旋转的过程中,连杆7始终控制调节活动轴3,使桨片处于竖直状态,从而减小轮盘的运行阻力;本专利技术装置经试验完全可行。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在使用中,采用较大的桨片,可减小装置的摩擦力在作用过程中的比例,有效功更大;本专利技术与齿轮原理的竖桨轮比结构简单,工艺简单,精密度要求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圈式竖桨轮,包括通过转轴(1)对称连接的两个轮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轮盘(2)之间通过活动轴(3)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桨片(4)若干,其中一个轮盘(2)的外侧设置有控向圈(5),控向圈(5)与安装在船体上的槽轮(6)啮合,控向圈(5)通过连杆(7)与活动轴(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圈式竖桨轮,包括通过转轴(1)对称连接的两个轮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
个轮盘(2)之间通过活动轴(3)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桨片(4)若干,其中一个轮盘(2)的外侧设
置有控向圈(5),控向圈(5)与安装在船体上的槽轮(6)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广
申请(专利权)人:张万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