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各类钢筋原材的堆放,具体涉及一种地垄式钢筋堆放支架。
技术介绍
根据现有施工经验及标准、规范工艺要求,现场较简易的钢筋场地一般先用混凝土硬化,装卸钢筋原材时成捆之间垫设木方。采用该方法施工存在如下缺点:一是硬化场地浪费材料:硬化场地面积至少要大于钢筋原材的长度,因钢材较重,硬化混凝土场地厚度一般100-200mm,且不可周转,因施工进度场地需要搬迁时,原硬化场地作废;二是钢筋离地近,易锈蚀:钢筋原材的两头和中部易着地,地面返潮,尤其当下雨或其他不良天气时,地面积水更易腐蚀钢筋,处理这些钢筋锈蚀问题需要浪费不少人工,且影响进度,若处理不完全,则会引起质量问题;三是钢筋分类不明确:不同型号的钢筋堆放在一起,取用不方便,且增加了出错几率,有时堆放在底部的钢筋长期积压,很多长时间不用已经变形且锈蚀严重,很难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地垄堆放支架,以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垄式钢筋堆放支架,包括底架、立柱,所述底架为至少一个由四支长度不小于3m的H型钢Ⅰ和六支长度3m~4m且与H型钢Ⅰ同型号的H型钢Ⅱ栓接而成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垄式钢筋堆放支架,包括底架、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为至少一个由四支长度不小于3m的 H型钢Ⅰ和六支长度3m~4m且与H型钢Ⅰ同型号的H型钢Ⅱ栓接而成的目字型框架,所述目字型框架在其纵横连接处采用对接片连接结构以使H型钢Ⅱ能够与H型钢Ⅰ栓接形成平整底面直接与地面相接,所述立柱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沿H型钢Ⅰ方向排布并在垂直H型钢Ⅰ方向形成至少两条地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垄式钢筋堆放支架,包括底架、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为至少一个由四支长度不小于3m的H型钢Ⅰ和六支长度3m~4m且与H型钢Ⅰ同型号的H型钢Ⅱ栓接而成的目字型框架,所述目字型框架在其纵横连接处采用对接片连接结构以使H型钢Ⅱ能够与H型钢Ⅰ栓接形成平整底面直接与地面相接,所述立柱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沿H型钢Ⅰ方向排布并在垂直H型钢Ⅰ方向形成至少两条地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垄式钢筋堆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片连接结构是在所述H型钢Ⅰ槽内焊固其上开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健翔,段忠伟,杨俱玮,王超,于洋,迟鹏程,张少南,宫克,李帛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