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段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5909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频段天线,该双频带天线包括:底板反射面、以及交叉设置并安装在底板反射面上的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其中,第一介质板上设置有由第一辐射体和第一天线地所构成的第一极子、以及由第二辐射体和第二天线地所构成的第二极子,第二介质板上设置有由第三辐射体和第三天线地所构成的第三极子、以及由第四辐射体和第四天线地所构成的第四极子,其中,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构成用于在第一频段下工作的偶极子,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构成用于在第二频段下工作的偶极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包括两对偶极子、底板反射面、交叉设置的介质板的结构,能够使天线在多个频段下工作,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改善信号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领域,并且特别地,设计一种双频段天线
技术介绍
目前,通常所使用的天线主要采用单极子。虽然单极子天线的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在工作频段数量较多、并且对天线的辐射效率存在较高要求的场景中,单极子天线将无法满足这些场景的需求。针对相关技术中的单极子天线的辐射效率较低、难以适用很多场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频段天线,能够有效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从而适用于多频段、且对辐射效率要求较高的场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频段天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频段天线包括底板反射面、以及交叉设置并安装在底板反射面上的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其中,第一介质板上设置有由第一辐射体和第一天线地所构成的第一极子、以及由第二辐射体和第二天线地所构成的第二极子,第二介质板上设置有由第三辐射体和第三天线地所构成的第三极子、以及由第四辐射体和第四天线地所构成的第四极子,其中,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构成用于在第一频段下工作的偶极子,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构成用于在第二频段下工作的偶极子。其中,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的长度各自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频段的全波长,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各自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频段的四分之一波长。此外,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中的每一个与底板反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一频段的十六分之一波长。此外,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各自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频段的全波长,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各自的宽度均小于第二频段的二分之一波长。此外,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中的每一个与底板反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二频段的八分之一波长;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二频段的半波长。优选地,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为45°-90°交叉,且均与底板反射面垂直。此外,第一极子、第二极子、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为垂直极化极子。此外,第一介质板和/或第二介质板上设置有隔离结构,隔离结构位于第一极子与第二极子之间、并且位于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之间,用于提高第一极子与第二极子之间的隔离度。可选地,底板反射面的至少部分表面具有导电材料,并且隔离结构与底板反射面表面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此外,底板反射面的最大长度大于第一频段的半波长。可选地,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底板反射面均为PCB板,并且,第一辐射体、第一天线地、第二辐射体、第二天线地、第三辐射体、第三天线地、第四辐射体、第四天线地、以及隔离结构均为铜箔。此外,第一介质板的下部设置有第一结构连接导电面,第二介质板的下部设置有第二结构连接导电面,并且第一结构连接导电面和第二结构连接导电面均与底板反射面电连接。可选地,第一介质板的下部设置有开口,第二介质板从第一介质板的下方插入开口中;或者,第二介质板的上方设置有开口,第一介质板从第二介质板的上方插入开口中;或者,第一介质板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二介质板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咬合。此外,可选地,底板反射面为金属板、介质覆金属板、或者塑胶电镀金属板。可选地,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均选自1.8GHz-12GHz,且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不同。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频段为1.8GHz-3GHz。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频段为2GHz-2.6GHz。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频段为2.4GHz-2.5GHz。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频段为4.8GHz-6GHz。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频段为4.9GHz-6GHz。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频段为5GHz-5.9GHz。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包括两对偶极子、底板反射面、交叉设置的介质板的结构,能够使天线在多个频段下工作,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改善信号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频段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频段天线的驻波比曲线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频段天线的不同频段的极子间的隔离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频段天线。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频段天线包括底板反射面14、以及交叉设置并安装在底板反射面14上的第一介质板12和第二介质板13,其中,第一介质板12上设置有由第一辐射体1和第一天线地2所构成的第一极子、以及由第二辐射体3和第二天线地4所构成的第二极子,第二介质板13上设置有由第三辐射体5和第三天线地6所构成的第三极子、以及由第四辐射体7和第四天线地8所构成的第四极子,其中,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构成用于在第一频段下工作的偶极子,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构成用于在第二频段下工作的偶极子。由于每个极子均有辐射体和天线地构成,所以可以将每个极子视为有相应辐射体和天线地所组成的整体,而极子的尺寸参数可以认为是辐射体和天线地所组成整体的尺寸参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各自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频段的全波长,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各自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频段的四分之一波长。并且,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中的每一个与底板反射面14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一频段的十六分之一波长。优选地,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各自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频段的半波长,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各自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频段的八分之一波长,第一极子和第二极子中的每一个与底板反射面14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一频段的八分之一波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各自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频段的全波长,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各自的宽度均小于第二频段的二分之一波长。并且,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中的每一个与底板反射面14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二频段的八分之一波长。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二频段的半波长。优选地,第三极子和第四极子各自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反射面(14)、以及交叉设置并安装在所述底板反射面(14)上的第一介质板(12)和第二介质板(13),其中,所述第一介质板(12)上设置有由第一辐射体(1)和第一天线地(2)所构成的第一极子、以及由第二辐射体(3)和第二天线地(4)所构成的第二极子,所述第二介质板(13)上设置有由第三辐射体(5)和第三天线地(6)所构成的第三极子、以及由第四辐射体(7)和第四天线地(8)所构成的第四极子,其中,所述第一极子和所述第二极子构成用于在第一频段下工作的偶极子,所述第三极子和所述第四极子构成用于在第二频段下工作的偶极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反射面(14)、以及交叉
设置并安装在所述底板反射面(14)上的第一介质板(12)和第二介质板
(13),其中,所述第一介质板(12)上设置有由第一辐射体(1)和第一
天线地(2)所构成的第一极子、以及由第二辐射体(3)和第二天线地(4)
所构成的第二极子,所述第二介质板(13)上设置有由第三辐射体(5)和
第三天线地(6)所构成的第三极子、以及由第四辐射体(7)和第四天线
地(8)所构成的第四极子,其中,所述第一极子和所述第二极子构成用于
在第一频段下工作的偶极子,所述第三极子和所述第四极子构成用于在第
二频段下工作的偶极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子和
所述第二极子各自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频段的全波长,所述第一
极子和所述第二极子各自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频段的四分之一波
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子和
所述第二极子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底板反射面(14)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
述第一频段的十六分之一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极子和
所述第四极子各自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频段的全波长,所述第三
极子和所述第四极子各自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二频段的二分之一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极子和
所述第四极子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底板反射面(14)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
述第二频段的八分之一波长;所述第三极子和所述第四极子之间的最短距
离大于所述第二频段的半波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
(12)和所述第二介质板(13)为45°-90°交叉,且均与所述底板反射面(14)
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子、

\t所述第二极子、所述第三极子和所述第四极子为垂直极化极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
(12)和/或所述第二介质板(13)上设置有隔离结构(9),所述隔离结构
(9)位于所述第一极子与所述第二极子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第三极子和所
述第四极子之间,用于提高所述第一极子与所述第二极子之间的隔离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