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多点温度测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82789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多点温度测量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与多个测温节点信号连接;终端设备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第一芯片采用无线模块nRF24L01,第二芯片采用STM320F103RB6处理器,第三芯片采用ATK‑2.8’TFTLCD显示器。该测量系统利用星状结构实现了多点的温度测量和传输,且测温点的数量可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不仅性能稳定,而且造价成本低廉、安装拆卸方便、使用简单;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减少了对于电线的使用;操作简单,数据存取方便;测温点数目便于扩展。具有性能稳定、体积小、能耗低、性价比高等特点,有一定的实用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无线温度测量
,涉及一种无线多点温度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嵌入式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有线温度测量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工业、农业的需求。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温度测量也越来越成熟,它是通过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值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将温度数据传输至终端或目标节点。利用nRF2401射频模块及自带的通讯方式,同时将6个不同温度点测量的值以无线的方式传输至终端,但如需测量和传输更多的温度节点信息,需设计簇状无线通讯的拓扑结构,增加了硬件成本和软件设计难度,且不易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多点温度测量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与多个测温节点信号连接;所述的终端设备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第一芯片采用无线模块nRF24L01,第二芯片采用STM320F103RB6处理器,第三芯片采用ATK-2.8’TFTLCD显示器;第一芯片的NRF_CE脚与第二芯片的PA4脚相连,第一芯片的NRF_CS脚与第二芯片的PC4脚相连,第一芯片的SPI_SCK脚与第二芯片的PA5脚相连,第一芯片的SPI_MOSI脚与第二芯片的PA7脚相连,第一芯片的SPI_MISO脚与第二芯片的PA6脚相连,第一芯片的NRF_IRQ脚与第二芯片的PC5脚相连;第二芯片的PB脚与第三芯片的LCD_D脚相连,第二芯片的PC10脚接第三芯片的LCD_RST脚,第二芯片的PC9脚接第三芯片的LCD_CS脚,第二芯片的PC8脚接第三芯片的LCD_RS脚,第二芯片的PC7脚接第三芯片的LCD_WR脚,第二芯片的PC6脚接第三芯片的LCD_RD脚;第三芯片的VDD脚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和+3.3V电源相连接,第一电阻为滑动变阻器,第三芯片的VSS脚和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的滑片接第三芯片的BL脚。本技术测量系统利用较为简单的星状结构,实现了多点的温度测量和传输,且测温点的数量可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同时,若需要接收更多采集的温度数据,只需扩展的缓存区长度即可。该系统不仅性能稳定,而且造价成本低廉、安装拆卸方便、使用简单;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减少了对于电线的使用;易于拆装,更新方便;使用元器件易于购买,价格低廉,设备经济适用;操作简单,数据存取方便;测温点数目便于扩展。且具有性能稳定、体积小、能耗低、性价比高等特点,有一定的实用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测量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测量系统中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测量系统中测温节点的示意图。图中:1.终端设备,2.测温节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测量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1与多个测温节点2信号连接。如图2所示,本技术测量系统中的终端设备1,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和第三芯片U3;第一芯片U1采用无线模块nRF24L01,第二芯片U2采用STM320F103RB6处理器,第三芯片U3采用ATK-2.8’TFTLCD显示器;第一芯片U1的NRF_CE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4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NRF_CS脚与第二芯片U2的PC4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SPI_SCK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5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SPI_MOSI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7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SPI_MISO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6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NRF_IRQ脚与第二芯片U2的PC5脚相连;第二芯片U2的PB脚与第三芯片U3的LCD_D脚相连,第二芯片U2的PC10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RST脚,第二芯片U2的PC9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CS脚,第二芯片U2的PC8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RS脚,第二芯片U2的PC7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WR脚,第二芯片U2的PC6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RD脚;第三芯片U3的VDD脚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3.3V电源相连接,第一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第三芯片U3的VSS脚和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滑片接第三芯片U3的BL脚。如图3所示,本技术测量系统中的测温节点2,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四芯片U4、第五芯片U5和第六芯片U6;第四芯片U4采用无线模块nRF24L01,第五芯片U5采用处理器STM8S103F3P6,第六芯片U6采用温度采集模块DS18B20。第四芯片U4的NRF_CE脚与第五芯片U5的PA4脚相连,第四芯片U4的NRF_CS脚与第五芯片U5的PC4脚相连,第四芯片U4的SPI_SCK脚与第五芯片U5的PA5脚相连,第四芯片U4的SPI_MOSI脚与第五芯片U5的PA7脚相连,第四芯片U4的SPI_MISO脚与第五芯片U5的PA6脚相连,第四芯片U4的NRF_IRQ脚与第五芯片U5的PC5脚相连;第五芯片U5的VCC脚接第六芯片U6的VCC脚,第五芯片U5的PA0脚接第六芯片U6的DQ脚,第五芯片U5的GND脚接第六芯片U6的GND脚。使用时,第一芯片U1的0通道处于Rx模式,为节省能耗,其它通道不用关闭。另外,各测温节点2中的第四芯片U4的0通道处于发送模式,且所有它们第四芯片U4的0通道的发送地址与终端设备1的接收0通道地址一致。终端设备1中无线模块nRF24L01的接收地址与各测温节点2中无线模块nRF24L01的发送地址相同,那么所有测温节点2发送的数据终端都能被终端设备1接收到,但不能区分是哪个测温节点2发送过来的。因此,为了区分数据的来源,把各测温节点2发送的每一包数据的第一个数据设置为该测温节点2的地址,其后的2个数据为测量的温度值。终端设备1通过对比每包的第一个数据就可得知测温节点2的编号,然后再接收并处理其后的2个温度数据,换算并显示。这样就减少了无线模块其它5个通道收发方通道的配置,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功耗。测温节点2中的处理器采用了经济实用的8位内核的STM8S103F3P6,外接温度采集模块DS18B20和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仅需配置各测温节点2的无线模块nRF24L01的0通道处于发送模式,且它们的发送地址与终端设备的接收0通道地址一致即可,方便灵活,便于扩展。因此,本技术测温节点2的温度采集模块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添加,方便灵活,易于维护。本测量系统可同时完成多节点的温度测量和显示,测温点的数目可根据实际需要添加。终端设备1用来无线收集和显示各测温点的温度值;各测温节点2用于采集温度,并将采集的温度数据上传,且测温节点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添加,方便灵活,易于维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线多点温度测量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多点温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1)与多个测温节点(2)信号连接;所述的终端设备(1)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和第三芯片(U3);第一芯片(U1)采用无线模块nRF24L01,第二芯片(U2)采用STM320F103RB6处理器,第三芯片(U3)采用ATK‑2.8’TFTLCD显示器;第一芯片(U1)的NRF_CE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4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NRF_CS脚与第二芯片(U2)的PC4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SPI_SCK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5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SPI_MOSI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7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SPI_MISO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6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NRF_IRQ脚与第二芯片(U2)的PC5脚相连;第二芯片(U2)的PB脚与第三芯片(U3)的LCD_D脚相连,第二芯片(U2)的PC10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RST脚,第二芯片(U2)的PC9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CS脚,第二芯片(U2)的PC8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RS脚,第二芯片(U2)的PC7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WR脚,第二芯片(U2)的PC6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RD脚;第三芯片(U3)的VDD脚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3.3V电源相连接,第一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第三芯片(U3)的VSS脚和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滑片接第三芯片(U3)的BL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多点温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1)与多个测温节点(2)信号连接;所述的终端设备(1)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和第三芯片(U3);第一芯片(U1)采用无线模块nRF24L01,第二芯片(U2)采用STM320F103RB6处理器,第三芯片(U3)采用ATK-2.8’TFTLCD显示器;第一芯片(U1)的NRF_CE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4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NRF_CS脚与第二芯片(U2)的PC4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SPI_SCK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5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SPI_MOSI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7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SPI_MISO脚与第二芯片(U2)的PA6脚相连,第一芯片(U1)的NRF_IRQ脚与第二芯片(U2)的PC5脚相连;第二芯片(U2)的PB脚与第三芯片(U3)的LCD_D脚相连,第二芯片(U2)的PC10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RST脚,第二芯片(U2)的PC9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CS脚,第二芯片(U2)的PC8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RS脚,第二芯片(U2)的PC7脚接第三芯片(U3)的LCD_WR脚,第二芯片(U2)的PC6脚接第三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