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红生专利>正文

桑梅止咳颗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2035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桑梅止咳颗粒,桑梅止咳颗粒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尤其在咳嗽这一主要症状及咽痒、咽干等次要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势。此外通过对痊愈患者的随访观察,体现了桑菊止咳方的疗效维持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且复发率低,桑梅止咳颗粒治疗风热阴伤型PIC疗效显著、安全,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复发率低,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桑梅止咳颗粒
技术介绍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coughPIC)是现代医学对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遗留的迁延不愈的咳嗽及其引发的相关症状的总结与概括,我国传统医学文献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具体病名,纵观文献,现代的中医学者们结合PIC的症状特征,对其病名的中医归属达成了基本共识:因其临床症状以咳嗽为主症,故隶属于中医学的“咳嗽”范畴。古代医家们对咳嗽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的认识全面而成熟,而当代医家们对感染后咳嗽的认识多以个人临床经验为导向,辨证分型趋于多元化,治则治法缺乏统一的认识,故深入学习历代医家对咳嗽病的认识,同时紧密联系感染后咳嗽的证候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感染后咳嗽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咳嗽的病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但并未论及咳与嗽的区别,两者皆在原文中有所体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而《素问·生气通天论》则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两者文义相似,然后者只言咳而未言嗽,由此观之,《内经》对咳与嗽的认识是统一的。正如《儒门事亲·咳分六气勿拘以寒述》中所论:“《素问》惟以四处连言咳嗽,其余篇中止言咳,不言嗽,乃知咳嗽一证也。”东汉张仲景也分别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提及咳嗽,且在《金匮要略》中专设“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章对肺痿、肺痈、肺胀、痰饮等病证进行了详细论述,咳嗽作为其中主要的症状被频繁提及,但其亦未论及咳与嗽的区别,或言咳、或咳嗽合而论之。直至金元时期,咳、嗽的区别较为清晰的论述逐渐浮现,刘河间在其著作《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中云:“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是有痰而有声……因咳而为嗽也。”从痰与声的角度详细的论述了咳与嗽二者之别。至明清时期,分论咳与嗽的理论大致与刘河间的角度相似,如明.赵献可在其著作《医贯·咳嗽论》一篇中提到:“咳谓无痰而有声,嗽是有痰而有声。”此论点虽与通玄居士所论有些许差别,但皆是从症状的角度对咳嗽进行辨析。古代医学典籍中虽无感染后咳嗽的记载,但在咳嗽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方面却有全面的论述,其中论述的一些症状特点与感染后咳嗽较为相似,可谓古代医家对感染后咳嗽的最初窥探。故而现代医家对感染后咳嗽的认识多以先贤对咳嗽病的认识作为理论依据,加以总结和发展而来。感染后咳嗽(PIC)又称感冒后咳嗽,是现代医学中出现的医学名词,是对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消失后,遗留的迁延不愈的咳嗽及其相关症状的定义。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的症状与外邪袭表时表现出的肺卫症状特点相似,而PIC又以咳嗽为主症,从此角度观之,PIC属于中医学“外感咳嗽”的范畴,然从其病程来看,PIC病程又较外感咳嗽长,其是在肺卫症状消失后,咳嗽症状仍迁延难愈,日久耗伤正气,致痰、瘀内停,从而咳嗽更难痊愈,故从此角度观之又兼具“内伤咳嗽”的特点。感染后咳嗽的这种外感与内伤之间的关联性决定了其难以单纯的按照传统的外感、内伤咳嗽的划分进行论治,所以现代中医学者们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提出来进行论述,强调在继承古代医家理论的同时结合其临床特点,切忌按图索骥。由于PIC的复杂性,现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较为繁杂,有从外感咳嗽的角度进行阐释的,有从内伤咳嗽的角度进行探析的,也有兼顾两者而论述的。纵观文献,大致可将现代医家对PIC病因病机的认识归纳为外邪袭肺、正虚邪恋、内外合邪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病机变化为外邪袭肺,表证虽退,但其邪气未尽致肺气宣降失司,肺气上逆,咳嗽迁延。外邪以风邪为首,内生之邪以痰、瘀为主。PIC病因病机复杂,目前有关临床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的叙述较多,但尚无统一的标准,多以各个医家的临床经验为主导进行论述,仔细翻阅文献,将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辨治方法大致总结如下。止嗽散原方出自清.程钟龄所著的《医学心悟》,原方组成为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本方特点“温润平和,不寒不热”,随证加减能治疗诸般咳嗽。临床应用广泛,现代医家多用之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多有显著疗效。小柴胡汤原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严防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清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之功。通过对感染后咳嗽辨治理论的研究发现临床部分医家认为PIC属少阳证,运用和解表里的小柴胡汤治疗多取得显著疗效。麻杏石甘汤是张仲景专为外感后,表邪未解,肺热而引起的咳喘而设,由麻黄、石膏、杏仁、炙甘草四药组成,现代医家用之治疗感染后咳嗽亦取得显著的疗效。小青龙汤也出自《伤寒论》,主治外感风寒,内有寒饮之证。亦有学者将之应用于感染后咳嗽的治疗中。中医学博大精深,除了汤药等内治法之外,尚有针灸、拔罐、按摩、穴位贴敷等外治法。古代文献中无PIC病名的相关记载,结合PIC临床特点来看,其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古代医家在咳嗽方面的相关理论是认识PIC的重要理论支撑。纵观近十年来PIC的中医研究,目前中医学者对PIC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中,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化,不论是经方还是自拟方应用于临床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因PIC病因病机的复杂性以及受环境、气候、地域、饮食习惯、生活规律的共同影响,PIC的临床表现趋于多样化,治疗方式也各不相同,故临床辨治的难度在于辨证。在临床辨治时不仅要辨病,还当结合影响疾病进展、变化的各种因素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辨证方能药至病除。切忌固守陈规,按图索骥。综上所述,国内、外目前对PIC的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对其病理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大多是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对症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多数治疗方法尚缺乏临床大样本、多中心的证据支持,因此关于PIC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挖掘。本专利技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的临床经验,创新性地提出感染后咳嗽风热阴伤这一证型,自拟桑菊止咳方对证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桑梅止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原料制成:桑叶10~15g、桑白皮10~15g、菊花10~15g、桔梗6~10g、杏仁6~10g、白芍15~30g、炙枇杷叶10~15g、乌梅15~20g、五味子6~10g、白僵蚕6~10g、蝉蜕6~10g、炙甘草6~10g。一种桑梅止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原料制成:桑叶10g、桑白皮10g、菊花12g、桔梗10g、杏仁10g、白芍30g、炙枇杷叶15g、乌梅15g、五味子10g、白僵蚕10g、蝉蜕6g、炙甘草6g。一种桑梅止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治疗咳嗽的组合物。一种桑梅止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组合物。一种桑梅止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治疗风热阴伤证的组合物。一种桑梅止咳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食品、保健品、药品;其剂型:颗粒,片剂,胶囊,溶液、汤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至少一种药用辅料作填充剂,优选乳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或磷酸氢钙。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润滑剂,优选硬脂酸镁、硬脂酸钙或硬脂酸。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微粉硅胶作助流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桑梅止咳的组合物,由如下原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桑梅止咳颗粒,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原料制成:桑叶10~15g、桑白皮10~15g、菊花10~15g、 桔梗6~10g、杏仁6~10g、白芍15~30g、炙枇杷叶10~15g、乌梅15~20g、五味子6~10g、白僵蚕6~10g、蝉蜕6~10g、炙甘草6~1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梅止咳颗粒,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原料制成:桑叶10~15g、桑白皮10~15g、菊花10~15g、桔梗6~10g、杏仁6~10g、白芍15~30g、炙枇杷叶10~15g、乌梅15~20g、五味子6~10g、白僵蚕6~10g、蝉蜕6~10g、炙甘草6~10g。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桑梅止咳颗粒,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原料制成:桑叶10g、桑白皮10g、菊花12g、桔梗10g、杏仁10g、白芍30g、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红生陈会娟毕伟博
申请(专利权)人:崔红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