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敏专利>正文

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0933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及其加工方法,该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其中经纱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混纺织造:远红外丙纶纤维40-80份,咖啡碳纤维10-30份,大豆蛋白纤维10-20份,氨纶5-20份;纬纱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混纺织造:竹炭纤维40-80份,棉纤维20-30份,聚丙烯腈纤维10-20份,氨纶5-10份;所述面料织造完成后经过抗菌整理液处理。该面料具有超强抗菌性,并且凉爽、抗起球、透气、吸湿性好,质地柔软而又耐磨,非常适合内衣、睡衣、晚礼服、衬衣等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污染,清新自然、舒适健康的环境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现如今全国范围内工业污染工厂越来越多,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致使人体受到的大气污染的伤害,冬天的羽绒制品虽可抵制寒冷,但使身材雍肿。随着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挡风避寒的层面上,而是越来越注重衣着的舒适、轻薄和生态化。因此,开发出可释放负离子和释放远红外线,从而净化空气,去湿吸汗,阻隔电磁波辐射,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抗菌防霉的保暖面料,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远红外具有以下特征:(1)远红外线具有光线的直进性、屈折性、反射性、穿透性。它的辐射能力很强,可对目标直接加热而不使空间的气体或者其它物体升温;(2)远红外线能被与其波长范围相一致的各种物体所吸收,产生共振效应与温热效应;(3)红外线能渗透到人体皮下,然后通过介质传导和血液循环热量深入到细胞组织深处。远红外的治疗作用:生物体中的偶极子和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该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其中经纱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混纺织造:远红外丙纶纤维40‑80份,咖啡碳纤维10‑30份,大豆蛋白纤维10‑20份,氨纶5‑20份;纬纱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混纺织造:竹炭纤维40‑80份,棉纤维20‑30份,聚丙烯腈纤维10‑20份,氨纶5‑10份;所述面料织造完成后经过抗菌整理液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该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其中经纱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混纺织造:远红外丙纶纤维40-80份,咖啡碳纤维10-30份,大豆蛋白纤维10-20份,氨纶5-20份;纬纱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混纺织造:竹炭纤维40-80份,棉纤维20-30份,聚丙烯腈纤维10-20份,氨纶5-10份;所述面料织造完成后经过抗菌整理液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其中所述抗菌整理液包含壳聚糖5-10份,2,4-二羟基二苯甲酮5-10份,丝素蛋白0.5-3份,氨基三甲叉膦酸四钠0.5-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2份,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5-8份,海藻酸钠5-10份,聚六亚甲基双胍5-10份,丙三醇5-15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3-8份,水性聚胺酯5-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该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其中经纱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混纺织造:远红外丙纶纤维60份,咖啡碳纤维20份,大豆蛋白纤维15份,氨纶10份;纬纱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混纺织造:竹炭纤维60份,棉纤维25份,聚丙烯腈纤维15份,氨纶6份;所述面料织造完成后经过抗菌整理液处理;所述抗菌整理液包含壳聚糖8份,2,4-二羟基二苯甲酮8份,丝素蛋白2份,氨基三甲叉膦酸四钠1.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份,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6份,海藻酸钠8份,聚六亚甲基双胍9份,丙三醇10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5份,水性聚胺酯7份。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该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其中经纱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混纺织造:远红外丙纶纤维40份,咖啡碳纤维10份,大豆蛋白纤维10份,氨纶5份;纬纱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混纺织造:竹炭纤维40份,棉纤维20份,聚丙烯腈纤维10份,氨纶5份;所述面料织造完成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敏
申请(专利权)人:杜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