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变形抗剪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0524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变形抗剪锚杆,包括杆体、上套筒和下套筒,杆体包括彼此相连的上杆体段和下杆体段,上杆体段的长度大于下杆体段的长度,上杆体段的杆径小于下杆体段的杆径,上杆体段横穿上套筒,下杆体段置于下套筒内且下杆体段的长度小于下套筒的长度,上、下套筒通过钢绞索或强力弹簧相连,钢绞索或强力弹簧呈螺旋状缠绕于上杆体段,下杆体段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用于防止下杆体段从下套筒内蹿出的杆体限位部,下套筒的上部内侧周圈设置有内凹凸段,内凹凸段与下杆体段发生相对位移时,两者的接触面会产生挤压摩擦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锚杆能随围岩的变形而延伸,可适应巷道围岩发生的大变形,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地下工程安全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大变形抗剪锚杆
技术介绍
在地下工程支护领域中,锚杆支护已经成为应用最广的支护方式,特别是煤矿巷道支护。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岩体力学灾害日益增多,具体表现为冲击地压发生强度及频次的增加、巷道围岩的大变形、不稳定流变大变形、煤与瓦斯突出大变形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锚杆能够产生较大的延伸率,在围岩发生稳定或者非稳定大变形时不发生破坏。针对目前巷道支护常用的锚杆延伸率较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研发了不同种类的大变形锚杆,按工作原理可将它们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杆体可伸长锚杆,主要依靠锚杆材料本身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提供锚杆的支护阻力和延伸量,对材料的延展性要求较高,且允许的延伸量也较小,主要以挪威的D-Bolts为代表,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3670471A公开的变形局部化的动力吸能锚杆属于第一类大变形锚杆;第二类是结构元件可伸长锚杆,主要通过设计一些特殊的机械结构,在锚杆受到的拉力达到一定值后可借助这类机械结构使锚杆伸长,伸长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和伸长量分别为锚杆的工作阻力和延伸量,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1858225B公开的一种恒阻大变形锚杆、中国专利申请CN103603685A公开的一种可伸式变阻吸能锚杆、中国专利申请CN104895597A公开的一种大变形恒阻周期性让压锚杆、中国专利申请CN104100286A公开的一种恒阻大变形锚杆/锚索、中国专利申请CN102286975B公开的一种加固大变形岩体的恒阻吸能锚杆、中国专利申请CN203515628U公开的一种摩擦式恒阻大变形锚杆、中国专利申请CN102678148B公开的一种新型高强度恒阻大变形锚杆等均属于第二类大变形锚杆。上述技术中,通过锚杆自身材料和结构元件的改变使锚杆能够提供较大的延伸量,可适应围岩的大变形,解决了传统锚杆易发生拉断破坏这一问题。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锚杆一般会受到拉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因而锚杆的失效形式除了拉断破坏,还包括锚杆在滑动面或节理面处的剪切破坏、锚固段界面粘结的剪切破坏等。显然,锚杆自身的抗剪切强度和锚固段界面粘结的抗剪切强度均需要提高,但目前的大变形锚杆还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大变形抗剪锚杆,以解决现有大变形锚杆无法提高锚杆自身及锚固段界面的抗剪强度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变形抗剪锚杆,包括杆体、上套筒和下套筒,杆体包括彼此相连的上杆体段和下杆体段,上杆体段的长度大于下杆体段的长度,上杆体段的杆径小于下杆体段的杆径,上杆体段横穿上套筒,下杆体段置于下套筒内且下杆体段的长度小于下套筒的长度,上、下套筒通过钢绞索或强力弹簧相连,钢绞索或强力弹簧呈螺旋状缠绕于上杆体段,下杆体段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用于防止下杆体段从下套筒内蹿出的杆体限位部,杆体限位部与下套筒内壁固连,在外力作用下,上杆体段能够沿杆体限位部滑动,下套筒的上部内侧周圈设置有内凹凸段,内凹凸段位于杆体限位部的下方,内凹凸段与下杆体段发生相对位移时,两者的接触面会产生挤压摩擦力。所述杆体限位部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孔径大于上杆体段的杆径、小于下杆体段的杆径。所述内凹凸段由若干个凸起肋纹组成,内凹凸段的最小内径大于上杆体段的杆径,内凹凸段的最大内径大于下杆体段的杆径。所述上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上吊环,钢绞索或强力弹簧的上部通过上紧固紧栓与上吊环相连。所述下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下吊环,钢绞索或强力弹簧的下部通过下紧固螺栓与下吊环相连。所述下套筒的下端设置有定位部,定位部包括套筒螺纹段、预紧螺母和套筒塞,套筒螺纹段与下套筒的底端固连,套筒螺纹段为空心钢,套筒塞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套筒螺纹段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套筒塞的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套筒螺纹段的外表面设置有与预紧螺母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定位部还包括托盘,托盘位于预紧螺母和下套筒的底端之间。所述上、下杆体段均为实心螺纹钢。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上套筒、下套筒、钢绞索(或强力弹簧)及杆体的共同作用,能使锚杆随着围岩的变形而延伸,适应巷道围岩发生的大变形,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2、本技术在随巷道围岩变形延伸的过程中,钢绞索(或强力弹簧)能够分散作用于杆体的拉应力和剪切应力,减弱杆体的应力集中程度,增加锚杆的抗拉及抗切强度,从而提高锚杆的整体承载力。3、本技术中上吊环到上杆体段底部为锚固段,锚杆在拉拔过程中,上套筒与上杆体段之间的界面能够分散作用于锚固段粘结界面的剪应力,可以提高锚固段界面整体的抗剪能力。4、本技术中的钢绞索(或强力弹簧)缠紧上杆体段时,下杆体段将会卡紧于杆体限位部处,锚杆的支护阻力达到最大,避免了锚杆的不断延伸,进一步保证了锚杆结构上的合理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锚杆在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的半剖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锚杆在第二种工作状态下的半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锚杆在第三种工作状态下的半剖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上套筒的半剖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向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中下套筒的半剖示意图。图7为图6的B-B向剖面图。其中,1、上杆体段2、上套筒3、上吊环4、上紧固螺栓5、钢绞索或强力弹簧6、下紧固螺栓7、下吊环8、杆体限位部9、内凹凸段10、下套筒11、下杆体段12、托盘13、预紧螺母14、套筒塞15、套筒螺纹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大变形抗剪锚杆,包括杆体、上套筒2和下套筒10,杆体包括彼此相连的上杆体段1和下杆体段11,上杆体段1的长度大于下杆体段11的长度,上杆体段1的杆径小于下杆体段11的杆径,上杆体段1横穿上套筒2,下杆体段11置于下套筒10内且下杆体段11的长度小于下套筒10的长度;所述上、下杆体段均为实心螺纹钢,所述上、下套筒均为空心钢,所述上套筒2的长度远小于上杆体段1的长度,上套筒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上杆体段1的螺纹相适配的内表面螺纹;上、下套筒通过钢绞索或强力弹簧5相连,上套筒2下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上吊环3,下套筒10上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下吊环7,钢绞索或强力弹簧5的上部通过上紧固紧栓4与上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变形抗剪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上套筒和下套筒,杆体包括彼此相连的上杆体段和下杆体段,上杆体段的长度大于下杆体段的长度,上杆体段的杆径小于下杆体段的杆径,上杆体段横穿上套筒,下杆体段置于下套筒内且下杆体段的长度小于下套筒的长度,上、下套筒通过钢绞索或强力弹簧相连,钢绞索或强力弹簧呈螺旋状缠绕于上杆体段,下杆体段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用于防止下杆体段从下套筒内蹿出的杆体限位部,杆体限位部与下套筒内壁固连,在外力作用下,上杆体段能够沿杆体限位部滑动,下套筒的上部内侧周圈设置有内凹凸段,内凹凸段位于杆体限位部的下方,内凹凸段与下杆体段发生相对位移时,两者的接触面会产生挤压摩擦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变形抗剪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上套筒和下套筒,杆体包括彼此相连的上杆体段和下杆体段,上杆体段的长度大于下杆体段的长度,上杆体段的杆径小于下杆体段的杆径,上杆体段横穿上套筒,下杆体段置于下套筒内且下杆体段的长度小于下套筒的长度,上、下套筒通过钢绞索或强力弹簧相连,钢绞索或强力弹簧呈螺旋状缠绕于上杆体段,下杆体段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用于防止下杆体段从下套筒内蹿出的杆体限位部,杆体限位部与下套筒内壁固连,在外力作用下,上杆体段能够沿杆体限位部滑动,下套筒的上部内侧周圈设置有内凹凸段,内凹凸段位于杆体限位部的下方,内凹凸段与下杆体段发生相对位移时,两者的接触面会产生挤压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变形抗剪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限位部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孔径大于上杆体段的杆径、小于下杆体段的杆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变形抗剪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凸段由若干个凸起肋纹组成,内凹凸段的最小内径大于上杆体段的杆径,内凹凸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耀赵同彬谭云亮郭磊于凤海邹建超张明璐程康康刘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