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信义专利>正文

视力训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9646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3 04:34
一种视力训练设备,其增设有可反射发光模块的出光的反射模块。通过反射模块的反射,可使发光模块的出光在观测处中所呈现的远观看距离大于发光模块出光处与观测处的距离,因而要提供足够大的远观看距离,发光模块与观测处的距离无需加大,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视力训练设备的体积能有效缩小,可用于居家生活中或个人携带式的视力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视力训练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通过增设反射模块而缩小体积的视力训练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眼睛肌肉群中具有睫状肌,睫状肌可利用自身的弹性能力改变眼睛水晶体的形状,而让眼睛能向近处或远处的待视物对焦,使待视物的物像准确地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大部分视力衰退源自于睫状肌的疲劳痉挛而丧失焦距调整的能力。举例而言,当眼睛长时间对焦于一特定的待视物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持续地维持绷紧的状态,如此会容易导致睫状肌痉挛而使弹性能力降低,造成睫状肌无法适时地改变眼睛水晶体的形状,从而导致眼睛视力受损或其它症状的发生。有人设计出视力训练设备,以向观看者分别提供近处与远处的发光体而作为观看目标,如此,就能使得观看者眼睛的睫状肌在拉紧状态与放松状态之间转换,而让观看者眼睛睫状肌的弹性能力得以有效恢复。但是,在目前的视力训练设备中,发光体的观看距离实质等于发光体与观测处的距离,因而要提供足够大的观看距离,发光体与观测处的距离必须加大,如此导致目前的视力训练设备体积无法缩小,而只适合摆放于大空间环境中,就使用上来说十分不方便,无法广泛用于居家生活。因此,要如何提供一种小体积且能提供足够的发光体观看距离的视力训练设备,是所属
人士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视力训练设备,其包括:设备箱体、发光模块与第一反射模块。设备箱体具有观测侧壁,而观测侧壁具有观测处。发光模块设于设备箱体的内部空间,具有近发光单元和远发光单元。第一反射模块设于设备箱体的内部空间。近发光单元直接对观测处出光,而成为观测处的近观看目标。远发光单元的出光在经第一路径的传导后抵达第一反射模块,而后通过第一反射模块的反射,接着在经第二路径的传导后抵达观测处,而成为观测处的远观看目标。远观看目标在观测处中呈现的远观看距离为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距离的总和,因而远观看距离大于远发光单元与观测处的实际距离。可选择性地,观测侧壁的观测处具有镜片放置槽。镜片放置槽用于放置遮蔽片(当使用者的一只眼视力正常时可使用遮蔽片加以遮蔽)或放置提供视力调整的光学镜片。可选择性地,发光模块在对应观测侧壁的观测处的位置具有发光模块光通开口。第一反射模块的反射光通过发光模块光通开口而抵达观测处。可选择性地,第一反射模块具有分别面对观测侧壁的第一反射板与第三反射板。第一反射板与第三反射板隔开设置,且分别具有第一反射面与第三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观测侧壁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三反射面与观测侧壁的距离为第三距离。远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发光模块背离观测侧壁的表面,且具有第一发光体与第三发光体。第一发光体在第一高度对第一反射面出光。第三发光体在第三高度对第三反射面出光,其中,第三高度高于第一高度,而第三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可选择性地,第一反射模块具有分别与观测侧壁平行的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与第三反射板。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与第三反射板隔开设置,且分别具有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与第三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观测侧壁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反射面与观测侧壁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三反射面与观测侧壁的距离为第三距离。远发光单元设置于发光模块背离观测侧壁的表面,且具有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体与第三发光体。第一发光体在第一高度对第一反射面出光。第二发光体在第二高度对第二反射面出光。第三发光体在第三高度对第三反射面出光。其中,第三高度高于第二高度,第二高度高于第一高度,第三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可选择性地,第一反射板具有第一反射板光通开口。第二反射板具有第二反射板光通开口。第一反射板光通开口使第二发光体与第三发光体的出光通过,且使第二反射面与第三反射面的反射光通过。第二反射板光通开口使第三发光体的出光通过,且使第三反射面的反射光通过。可选择性地,第一反射板光通开口大于第二反射板光通开口。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视力训练设备,其包括:设备箱体、发光模块、第一反射模块与第二反射模块。设备箱体具有观测侧壁,而观测侧壁具有观测处。发光模块设于设备箱体的内部空间,具有近发光单元和远发光单元。第一反射模块设于设备箱体的内部空间。第二反射模块设于设备箱体的内部空间。发光模块位于第一反射模块与第二反射模块之间。近发光单元直接对观测处出光,而成为观测处的近观看目标。远发光单元的出光在经第一路径的传导后抵达第一反射模块,而后通过第一反射模块的第一次反射,接着在经第二路径的传导后抵达第二反射模块,而后通过第二反射模块的第一次反射,接着在经第三路径的传导后抵达第一反射模块,而后通过第一反射模块的第二次反射,接着在经第四路径的传导后抵达观测处,而成为观测处的远观看目标,其中,远观看目标在观测处中呈现的远观看距离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第三路径与第四路径距离的总和,因而远观看距离大于远发光单元与观测处的实际距离。可选择性地,视力训练设备还包括至少一挡光板。挡光板设于设备箱体内部空间避开第一路径、第二路径、第三路径与第四路径的位置,使由该第一反射模块进行第二次反射的反射光才能抵达观测处。挡光板朝第一反射模块的方向延伸,挡光板的延伸长度由第一反射模块进行第二次反射的位置所决定。可选择性地,发光模块、第一反射模块与第二反射模块分别具有发光面、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平行于第二反射面。发光面与第一反射面的夹角小于九十度。发光模块具有发光模块光通开口,第一反射面的反射光通过发光模块光通开口而抵达第二反射面,且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光通过发光模块光通开口而抵达第一反射面。发光模块具有阶梯状轮廓以形成发光模块光通开口。可选择性地,远发光单元设置于发光模块背离观测侧壁的表面,且具有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第一发光体与第二发光体分别设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以分别对该第一反射模块出光。第一位置高于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与观测处的距离大于第二位置与观测处的距离。与先前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视力训练设备具有反射模块,用以反射发光模块的出光,使发光模块出光的远观看目标在观测处中呈现的远观看距离大于发光模块出光处与观测处的距离,因此,即便缩小视力训练设备的体积,也能使发光模块在观测处中呈现的远观看距离符合需求,故本专利技术的视力训练设备能在小空间的环境中使用,就使用上来说十分方便,可广泛用于居家生活或个人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视力训练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视力训练设备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视力训练设备的第一状态运作图。图4为图1所示视力训练设备的第二状态运作图。图5为图1所示视力训练设备的第三状态运作图。图6为图1所示视力训练设备的第四状态运作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视力训练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视力训练设备中发光模块的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视力训练设备的第一状态运作图。图10为图7所示视力训练设备的第二状态运作图。图11为图7所示视力训练设备的第三状态运作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内容将结合附图,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也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尤其是,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视力训练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视力训练设备,其包括:设备箱体,该设备箱体具有观测侧壁,该观测侧壁具有观测处;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设于该设备箱体的内部空间,具有近发光单元和远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反射模块,该第一反射模块设于该设备箱体的内部空间;其中,该近发光单元直接对该观测处出光,而成为该观测处的近观看目标;该远发光单元的出光在经第一路径的传导后抵达该第一反射模块,而后通过该第一反射模块的反射,接着在经第二路径的传导后抵达该观测处,而成为该观测处的远观看目标,其中,该远观看目标在该观测处中呈现的远观看距离为该第一路径与该第二路径距离的总和,因而该远观看距离大于该远发光单元与该观测处的实际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力训练设备,其包括:设备箱体,该设备箱体具有观测侧壁,该观测侧壁具有观测处;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设于该设备箱体的内部空间,具有近发光单元和远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反射模块,该第一反射模块设于该设备箱体的内部空间;其中,该近发光单元直接对该观测处出光,而成为该观测处的近观看目标;该远发光单元的出光在经第一路径的传导后抵达该第一反射模块,而后通过该第一反射模块的反射,接着在经第二路径的传导后抵达该观测处,而成为该观测处的远观看目标,其中,该远观看目标在该观测处中呈现的远观看距离为该第一路径与该第二路径距离的总和,因而该远观看距离大于该远发光单元与该观测处的实际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观测侧壁的观测处具有镜片放置槽,该镜片放置槽用于放置遮蔽片或放置提供视力调整的光学镜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模块在对应该观测侧壁的观测处的位置具有发光模块光通开口,该第一反射模块的反射光通过该发光模块光通开口而抵达该观测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反射模块具有分别面对该观测侧壁的第一反射板与第三反射板,该第一反射板与该第三反射板隔开设置,且分别具有第一反射面与第三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与该观测侧壁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该第三反射面与该观测侧壁的距离为第三距离,该远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发光模块背离该观测侧壁的表面,且具有第一发光体与第三发光体,该第一发光体在第一高度对该第一反射面出光,该第三发光体在第三高度对该第三反射面出光,该第三高度高于该第一高度,该第三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反射模块具有分别与该观测侧壁平行的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与第三反射板,该第一反射板、该第二反射板与该第三反射板隔开设置,且分别具有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与第三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与该观测侧壁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该第二反射面与该观测侧壁的距离为第二距离,该第三反射面与该观测侧壁的距离为第三距离,该远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发光模块背离该观测侧壁的表面,且具有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体与第三发光体,该第一发光体在第一高度对该第一反射面出光,该第二发光体在第二高度对该第二反射面出光,该第三发光体在第三高度对该第三反射面出光,该第三高度高于该第二高度,该第二高度高于该第一高度,该第三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信义
申请(专利权)人:陈信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