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置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9380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3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置筐,其包括:壳体,包括底板、一对侧板和背板,底板、侧板及背板围设形成一用于容纳层叠设置的片状材料的容纳空间,并在与背板相对的方向形成第一取物口及与底板相对的方向形成第二取物口;以及,设置在背板上的分离装置,其至少包括凸伸至容纳空间中的第一分离部,第一分离部邻接底板设置,以使与第一分离部接触的片状材料与邻近的片状材料分离并凸伸向第一取物口以利于使用者抽取。通过在背板上设置分离装置,使得置放在容纳空间中的片状材料,被分离装置形成错层,从而使得片状材料容易的从容置筐中抽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容置筐,特别是涉及一种片状材料的容置筐。
技术介绍
在一些片状材料,如陶瓷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容置筐进行临时的或长期的存放,经常的,人们还需要对容置筐中的产品进行检查,但是现有的容置筐通常为一上面开口的盒式结构,使得存放于容置筐中的产品只能容易的取出上层的产品,下层的产品很不容易被取出,另外由于这些片状材料码放整齐后后的堆垛,侧壁光滑,更加使得堆垛中的下层片材不容易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有必要提供方便片状材料取出的容置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容置筐,其包括:壳体,包括底板、一对侧板和背板,底板、侧板及背板围设形成一用于容纳层叠设置的片状材料的容纳空间,并在与背板相对的方向形成第一取物口及与底板相对的方向形成第二取物口;以及,设置在背板上的分离装置,其至少包括凸伸至容纳空间中的第一分离部,第一分离部邻接底板设置,以使与第一分离部接触的片状材料与邻近的片状材料分离并凸伸向第一取物口以利于使用者抽取。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离部为一向容纳空间中伸出的第一凸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条的截面呈弧形,且所述弧形的一端接背板,另一端接底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离部为凸块或凸点。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分离部向容纳空间中伸出的距离大于等于片状材料宽度的1/10。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分离部,第二分离部自背板向容纳空间凸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离部为设置在背板上的第二凸条,第二凸条的截面呈弧形,弧形的两端均接背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条的上表面和背板表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条的上表面和背板表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45°。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靠近第一取物口一侧设置有一缺口部。通过在背板上设置分离装置,使得置放在容纳空间中的片状材料,被分离装置形成错层,从而使得片状材料容易的从容置筐中抽取。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容置筐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本技术的容置筐A-A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底板10缺口部11第一取物口12第二取物口13侧板20背板30第一分离部31第二分离部32片状材料40第一片状材料4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容置筐包括壳体和分离装置。壳体包括底板10、一对侧板20和背板30。所述的一对侧板20及背板30为自底板10的边缘延伸而成,本实施例中,侧板20及背板30具有均匀的壁厚;所述一对侧板20自底板10垂直延伸,构成一对侧板20的两侧板20之间相互平行设置,背板30连接该一对侧板20并与相邻的侧板20相互垂直。底板10、一对侧板20及背板30共同围设形成一用于容纳层叠设置的片状材料40的容纳空间。可以理解的,在该容纳空间为一非密闭容纳空间,在与背板30相对的方向上为开口结构,形成第一取物口12,在与底板10相对的方向上也为开口结构,形成第二取物口13,通过第一取物口12可以从侧面取出容纳空间中的片状材料40,通过第二取物口13可以从上方取出容纳空间中的片状材料40。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板20的形状、厚度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不受本实施例限制。例如,该一对侧板20中的两侧板20可以与底板10呈一定夹角设置,使得该一对侧板20与底板10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形状;侧板20的外表面可以形成各种卡通图案的凸起或凹陷使容置筐具有更加美观的外形;侧板20及背板30外表面也可以设置成弧形的,使得侧板20与背板30之间圆弧连接等。当然背板30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到墙壁或者类此的垂直表面上的连接机构。壳体的材质可以为塑料;壳体也可以为纸、金属或聚合物等。所述片状材料40可以为瓷片的堆叠,可以理解的,片状材料40也可以是其他产品,如瓷坯片的堆叠,金属片的堆叠等。分离装置设置在背板30上,包括凸伸至容纳空间中的第一分离部31,当层叠设置的片状材料40放入容纳空间中时,与第一分离部31接触的片状材料40将与邻近的片状材料40分离并凸伸向第一取物口12方向,从而使得这部分片状材料40容易的被使用者抽取。更具体的,容纳空间中的片状材料40堆叠,与背板30邻近的一侧与背板30抵靠时,无第一分离部31区域部分与背板30平齐,片状材料40的堆叠在第一取物口12方向上也表现为平齐状态,而与第一分离部31接触的部分,由于第一分离部31向容纳空间伸出,从而使得在第一取物口12方向被第一分离部31抵推而伸出,进而与片状材料40堆叠40的其他部分分离,使得该部分片状材料40容易的被抽出。可以理解的当容纳空间中的片状材料40与背板30之间有较大的距离时,容纳空间中的片状材料40将无法接触第一分离部31,片状材料40的堆叠上无法出现分离的片材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取物口12方向上,向片状材料40施加一使片状材料40向背板30方向移动的推力,使得片状材料40的堆叠向背板30方向移动,并抵靠背板30,从而使得与第一分离部31接触的部分被第一分离部31抵推从片状材料40堆叠40上伸出而分离。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分离部31为一向容纳空间中伸出的第一凸条,为了达到最下层的片状材料40与其邻接层的片状材料40分离目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凸条设置于背板30和底板10交界的位置处。沿设置第一凸条的背板30的截面看过去,第一凸条的截面呈弧形或类弧形,弧形的一端接背板30、另一端接底板10。可以理解的,所述的第一分离部31也可以为凸块或凸点结构,并不限于为本实施例的凸条结构,另外所述的第一凸条也可以为其他截面形状,如三角形,梯形等。通常的为了使与凸条接触的这部分片状材料40能与片状材料40的堆叠出现明显的分离,一般的应该将第一分离部31向容纳空间中伸出距离设置为大于等于片状材料40宽度的1/1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分离部32,所述第二分离部32同样的设置于背板30上,且自背板30向容纳空间中凸出。第二分离部32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一分离部31的位置;即,第一分离部31邻接底板10设置。第二分离部32远离底板10设置。当容纳空间中的片状材料40与第二分离部32接触时,使得接触第二分离部32的片状材料40在第一取物口12方向伸出而从片状材料40的堆叠上分离,可以理解的,当同时具有第一分离部31与第二分离部32时,当片状材料40的堆叠抵靠背板30时,在第一取物口12方向上,片状材料40的堆叠面呈现为波浪形,从而方便抽取与第一分离部31和第二分离部32对应的片状材料4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离部32为设置在背板30上的第二凸条,沿设置第二凸条的侧板20的截面看过去,第二凸条的截面呈弧形或类弧形,弧形的两端均接背板30,因此,第二凸条的截面的弧形或类弧形的圆心角大于等于第一凸条截面的弧形或类弧形的圆心角。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凸条也可以是其他截面形状,如三角形,但是这些截面形状不应影响下层片状材料40被抽取后导致上层片状材料40被第二凸条卡住的情况发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第二凸条的上表面和背板30表面的夹角应为钝角;优选的,该夹角应大于或等于120°,更优选的应大于等于145°,上句话中上表面的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容置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置筐,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一对侧板和背板,底板、侧板及背板围设形成一用于容纳层叠设置的片状材料的容纳空间,并在与背板相对的方向形成第一取物口及与底板相对的方向形成第二取物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凸伸至容纳空间中的第一分离部,所述第一分离部邻接底板设置,用于使与第一分离部接触的片状材料与邻近的片状材料分离并凸伸向第一取物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置筐,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一对侧板和背板,底板、侧板及背板围设形成一用于容纳层叠设置的片状材料的容纳空间,并在与背板相对的方向形成第一取物口及与底板相对的方向形成第二取物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凸伸至容纳空间中的第一分离部,所述第一分离部邻接底板设置,用于使与第一分离部接触的片状材料与邻近的片状材料分离并凸伸向第一取物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置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部为一向容纳空间中伸出的第一凸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置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的截面呈弧形,且所述弧形的一端接背板,另一端接底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置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亚勇
申请(专利权)人:九豪精密陶瓷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