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胎艺术瓷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804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绞胎艺术瓷,瓷器全部为或者包含有由至少两种颜色的瓷泥互相结合并运用绞胎技法制成的不同纹理所形成的图案,且瓷器上还采用挖补、雕刻、彩绘等艺术瓷创作手法进行了艺术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这种绞胎艺术瓷的生产方法,所制成的绞胎艺术瓷,具有传统的绞胎技法形成的内外纹饰相通、自然流畅的特点,又运用现代艺术陶瓷的创作手法,符合当代审美情趣,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制品,尤其涉及一种绞胎艺术瓷,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绞胎艺术瓷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绞胎瓷又称“搅胎瓷”,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泥相间摆放或揉合,经拉坯成型、上釉烧成的陶瓷制品。所制成的瓷器的各种纹理内外相通或相同,具有不同于其他瓷器的效果。绞胎瓷出现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其窑址位于现在的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一带,靖康年间因战乱而中断,其生产方法因年代久远已失传,只有少量制品存世。近年来,不断有人参照日用陶瓷的生产方法,尝试恢复这一传统名瓷,但传统的绞胎瓷纹饰图案缺少变化,色彩也比较单一,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绞胎技法和现代艺术陶瓷技法相结合而生产的绞胎艺术瓷,并提供这种绞胎艺术瓷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绞胎艺术瓷,瓷器全部为或者包含有由至少两种颜色的瓷泥互相结合并运用绞胎技法制成的不同纹理所形成的图案,且瓷胎上采用挖补、雕刻、彩绘等艺术瓷创作手法进行了艺术加工。上述绞胎艺术瓷的生产方法,由原料加工、成型和烧成等步骤组成,a、在原料加工步骤,泥浆的细度为200目筛全通过至250目筛筛余量0.1%,原料中铁钛杂质含量为Fe2O3≤0.5%,TiO2≤0.3%,在泥中加入高温颜料,加入的比例为0~10%,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色泥;b、在成型步骤,用绞胎技法成型,并用创作艺术瓷的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坯体上施透明釉;c、在烧成步骤,烧成温度为1300~1380℃,升温时间为8~10小时,1000℃以下用氧化焰,1000℃以上用还原焰烧至所需温度。在原料加工步骤,泥浆的细度为200目全通过至250目筛筛余量0.3%,原料中铁钛杂质含量为Fe2O3≤0.3%,TiO2≤0.1%,高温颜料的加入比例为0~5%; 在烧成步骤,烧成温度为1340~1360℃,升温时间为8.5~9小时。在成型步骤中,用不同颜色的色泥,多次相间叠合,然后揉合成团,排出泥中的气体,再利用机械转轮,拉坯成型,根据坯体表面纹路的变化,用彩绘、雕刻、挖补等创作艺术瓷的方法对坯体进行艺术加工。在成型步骤中,用不同颜色的色泥多次相间叠合,然后揉合成团,再将泥团用拍、打、滚压等方法制成泥饼,观察泥饼表面的纹路变化,或者从泥团中切取一定厚度的泥饼,观察泥饼切面的纹路变化,最后用挖补、镶接等方法制成具有一定色彩及形象的平面胎体。将所述的平面胎体用镶接、挖补、干接、湿接、移接等方法移植到各种器形的坯体上。在成型步骤中,把两种以上不同的色泥切成规格大小相同、厚薄相等的色泥块,然后交替叠加,堆至一定高度,再将叠加在一起的色泥块压薄,成为色彩相间的泥饼,将这种泥饼切成泥条,再将泥条翻转90°,使切割面向上,根据切割面的纹路变化,将不同的泥条进行拼接,再滚压粘合成一体,制成器皿或者镶接到其它造型的坯体上。将成型后的坯体用釉下、釉中或釉上彩绘的方法进行艺术加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绞胎艺术瓷,具有传统的绞胎技法形成的内外纹饰相通、自然流畅的特点,又运用现代艺术陶瓷的创作手法,符合当代审美情趣,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附图所示,与日用瓷的生产方法基本相同,绞胎艺术瓷的生产方法也由原料加工、成型和烧成等步骤组成,a、在原料加工步骤,所用的原料可参照日用瓷的成分组成,按照配方的要求,称量原料细磨成浆,泥浆经过筛和除铁,磁场的强度为10000高斯,筛孔为140~160目,使泥浆的细度达到200目筛全通过,250目筛余量0.1%,原料中铁钛杂质含量为Fe2O3≤0.5%,TiO2≤0.3%,为使细度及铁钛杂质含量达到要求,过筛和除铁应交替进行二次以上,从而保证坯体的洁白细腻。泥浆经压滤、真空练泥而制成泥段,真空练泥时真空度应在740毫米汞柱以上,需练泥3次,然后陈腐备用。在陈腐后的泥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高温颜料,根据颜料在泥中的显色能力,加入的比例为0~10%,经揉合,制成不同颜色的色泥。当加入比例为0时,仍为本色瓷泥。当然,高温颜料也可与原料一起入磨,经球磨、除铁、过筛、压滤、真空练泥和陈腐等步骤制成色泥。b、在成型步骤,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及深浅不同的色泥,多次相间叠合,然后揉合成团,除去泥团中的空气,再利用机械转轮,拉坯成型。根据坯体表面纹路的变化,用彩绘、雕刻等艺术瓷创作手法对坯体进行艺术加工。然后施用高温透明釉,釉料采用石灰釉,釉浆的比重为1.38~1.65,根据坯体尺寸及原料成分的不同,施釉厚度为0.1~1mm。c、在烧成步骤,烧成温度为1300~1380℃,升温时间为8~10小时,1000℃以下用氧化焰,1000℃以上用还原焰烧至所需温度。这样制成的绞胎艺术瓷,绞胎部分纹理入胎质,纹饰自然流畅,变化丰富,有类似玛瑙、玉石的效果,并且由于经过艺术加工,因此也具有艺术瓷的效果,而其整体具有不同于普通艺术瓷的特殊效果。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泥浆的除铁和过筛需交替进行四次,使泥浆的细度达到200目筛全通过,250目筛筛余量0.3%,原料中铁钛杂质含量为Fe2O3≤0.3%,TiO2≤0.1%。高温颜料的加入的比例为0~5%,在成型步骤中,用不同颜色的色泥多次相间叠合,然后揉合成团,再将泥团用拍、打、滚压等方法制成泥饼,或者从泥团中切取一定厚度的泥饼,最后根据泥饼表面或切割面显示的纹理变化情况,用挖补、镶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色彩及中国画意境和形象的平面胎体。然后将胎体晾干,用刀修薄、修光,上釉。在烧成步骤,烧成温度为1340~1360℃,升温时间为8.5~9小时,其它的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最后的成品为绞胎瓷板画,画面由纹理形成山水、花鸟、人物或动物等各种形象的造型。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泥浆的除铁和过筛需交替进行四次,使泥浆的细度达到200目筛全通过,250目筛筛余量0.3%,原料中铁钛杂质含量为Fe2O3≤0.5%,TiO2≤0.3%。烧成温度为1350℃,升温时间为8.5小时。其他的步骤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在做成具有各种造型的平面胎体后,再利用模具,将该平面胎体卷成筒型、压成盘形或做成球体等,或者用卷、接、镶嵌、挖补、干接、湿接、移接等方法,将山水、花鸟或者人物等图纹移植到各种器型的坯体上。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的步骤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当坯体成型后,再对已成的图纹进行彩绘加工,彩绘可采用常见的釉上、釉下或釉中彩等方法。釉上彩绘的对象可以是直接烧成的绞胎瓷,也可以是已经过釉下或釉中彩绘但对成瓷效果不太满意的绞胎艺术瓷,在烧成的釉面上用低、中温陶瓷颜料进行彩绘加工,然后入窑彩烤,彩烤的温度一般在700~800℃,时间在2.5~4小时。实施例5在本实施例中,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泥切成规格大小相同、厚薄相等的色泥块,然后交替叠加,堆至一定高度,再将叠加在一起的色泥块压薄,成为色彩相间的泥饼,将这种泥饼切成泥条,再将泥条翻转90°,使切割面向上,将不同的泥条进行拼接,再滚压粘合成一体,制成盘形、碗形、瓶形等各种器形或者镶接到其它造型的坯体上。其它的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泥条的拼接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把泥条切成方泥块,再将方泥块拼合在一起,相邻两个方泥块上条纹的方向互相垂直,再滚压使泥块结合紧密,形成的图案类似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绞胎艺术瓷,其特征在于:瓷器全部为或者包含有由至少两种颜色的瓷泥互相结合并运用绞胎技法制成的不同纹理所形成的图案,且瓷胎上采用挖补、雕刻、彩绘等艺术瓷创作手法进行了艺术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涛柴战柱杨峡张伟耿翠田小文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市金谷斋文化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