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6016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3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包括金属件与馈入件。金属件具有闭槽孔。馈入件包括第一馈入部与第二馈入部。第一馈入部具有馈入点。第二馈入部电性连接第一馈入部与金属件。第二馈入部横跨闭槽孔,以致使闭槽孔基于第二馈入部划分成第一槽孔与第二槽孔。第一馈入部横跨第一槽孔。第一槽孔与第二槽孔形成第一共振路径,以致使移动通信装置操作在第一频段,且第二槽孔形成第二共振路径,以致使移动通信装置操作在第二频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动通信装置,可利用闭槽孔产生第一共振路径与第二共振路径,从而有助于提升移动通信装置的通信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移动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移动通信装置的外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藉此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尤其是,金属背盖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外观设计,且现有的移动通信装置大多是采用缝隙天线(slotantenna)的型态来设计天线元件。此外,为了缩减天线元件的尺寸,现有技术大多采用单一的闭槽孔来设计缝隙天线。在单一槽孔的设计条件下,现有的缝隙天线往往只能产生单一的共振模态,并往往只能利用共振模态的二次谐波来涵盖高频频段。换言之,对于现有采用单一闭槽孔的缝隙天线而言,低频频段与高频频段在调整上会产生连动的现象。亦即,现有技术无法独立控制缝隙天线的高低频特性,进而导致缝隙天线的高低频特性难以控制,从而降低了移动通信装置的通信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可利用闭槽孔产生第一共振路径与第二共振路径,从而有助于提升移动通信装置的通信品质。本专利技术的移动通信装置,包括金属件与馈入件。金属件具有闭槽孔。馈入件包括第一馈入部与第二馈入部。第一馈入部具有馈入点。第二馈入部电性连接第一馈入部与金属件。第二馈入部横跨闭槽孔,以致使闭槽孔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动通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金属件,具有一闭槽孔;以及一馈入件,包括:一第一馈入部,具有一馈入点;以及一第二馈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馈入部与所述金属件,所述第二馈入部横跨所述闭槽孔,以致使所述闭槽孔基于所述第二馈入部划分成一第一槽孔与一第二槽孔,且所述第一馈入部横跨所述第一槽孔,其中,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二槽孔形成一第一共振路径,以致使所述移动通信装置操作在一第一频段,且所述第二槽孔形成一第二共振路径,以致使所述移动通信装置操作在一第二频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金属件,具有一闭槽孔;以及一馈入件,包括:一第一馈入部,具有一馈入点;以及一第二馈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馈入部与所述金属件,所述第二馈入部横跨所述闭槽孔,以致使所述闭槽孔基于所述第二馈入部划分成一第一槽孔与一第二槽孔,且所述第一馈入部横跨所述第一槽孔,其中,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二槽孔形成一第一共振路径,以致使所述移动通信装置操作在一第一频段,且所述第二槽孔形成一第二共振路径,以致使所述移动通信装置操作在一第二频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路径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频段的最低频率的1/2波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共振路径的长度为所述第二频段的最低频率的1/2波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入部的形状为倒L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馈入部的形状为直线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馈入部包括多个弯折,以形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士庭张琨盛林敬基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