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线形成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8965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3 0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发挥以往没有的作用效果的划时代的切削线形成件。是通过与被加工物(30)抵接着被推动而形成切削线(L)的切削线形成件,在板状主体(1)的前端具有前端倾斜部(4),所述板状主体(1)的左直线部(3)与所述前端倾斜部(4)呈钝角(R1)地连接设置,在该左直线部(3)与所述前端倾斜部(4)的连接设置部设置有钝角凸刃(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用于对被加工物形成切削线的切削线形成件
技术介绍
例如,在制作塑料模型(以下,塑模)的情况下,不仅要求按照说明书忠实地进行精加工,还具有想要对原始的塑模进行精加工这样的要求,作为对该原始的塑模进行精加工的方法,除了对部件(被加工物)实施涂装以进行精加工的方法之外,还具有在部件的表面上形成凹槽状的切削线(通称:模制)以进行精加工的方法。因此,以往,在部件的表面上形成切削线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在棒材的前端部具有针部的划线针(以下,现有例)来形成,以握住铅笔的方式把持现有例,在使针部与部件的表面抵接的状态下进行拉动以形成切削线。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形成于该塑模的部件的表面上的切削线具有直线状、折线状或曲线状等各种形状,现状是,为了使用现有例对部件美观地形成这些切削线,要求熟练的技术。实际上形成切削线的情况还具有预先在部件上画下引导线(草稿线)再形成切削线的情况、使用模板来形成切削线的情况,但即使这样在现有例中也很难美观地形成切削线。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提供发挥以往没有的作用效果的划时代的切削线形成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主旨进行说明。是通过与被加工物抵接着被推动而形成切削线的切削线形成件,该切削线形成件的特征在于,在板状主体的前端具有前端倾斜部,所述板状主体的左直线部与所述前端倾斜部呈钝角地连接设置,在该左直线部与所述前端倾斜部的连接设置部设置有钝角凸刃。并且,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中,特征在于,所述钝角是135度~145度。并且,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中,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直线部并列设置有凸刃。并且,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中,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直线部并列设置有凸刃。并且,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中,特征在于,所述钝角凸刃被设置为前端朝向所述左直线部的长度方向前端侧。并且,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中,特征在于,所述钝角凸刃被设置为前端朝向所述左直线部的长度方向前端侧。并且,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中,特征在于,所述钝角凸刃被设置为前端朝向所述左直线部的长度方向前端侧。并且,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中,特征在于,所述钝角凸刃被设置为前端朝向所述左直线部的长度方向前端侧。并且,在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中,特征在于,所述板状主体是方形板状,右直线部与前端部呈直角地连接设置,所述右直线部在与所述左直线部相反的一侧,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前端倾斜部连接设置,在所述右直线部与所述前端部的连接设置部设置有直角凸刃。并且,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中,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直线部的长度方向基端连接设置有基端部,该基端部与该左直线部呈直角地连接设置,在所述右直线部的长度方向基端连接设置有基端倾斜部,该基端倾斜部与该右直线部呈钝角地连接设置,该基端倾斜部与所述基端部连接设置。专利技术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像上述那样构成,因此与上述的现有例相比,是即使不需要熟练也能够在被加工物上美观地形成直线状、折线状或曲线状的切削线等发挥以往没有的作用效果的划时代的切削线形成件。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正面和背面的说明图。图3是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说明图。图4是实施例1的动作说明图。图5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说明图。图6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说明图。图7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说明图。图8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说明图。图9是示出实施例2的正面和背面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作用并简单地对被认为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把持本专利技术的切削线形成件,使钝角凸刃5与被加工物30抵接,该钝角凸刃5设置于左直线部3与前端倾斜部4的连接设置部,当在该状态下进行推动操作时,被加工物30被钝角凸刃5切削,从而在被加工物30上形成了切削线L。此时,由于钝角凸刃5设置于板状主体1,因此能够具有使钝角凸刃5相对于被加工物30呈直线地移动的形象,因此与现有例相比,能够良好地形成直线状的切削线L,而且由于与该左直线部3连接设置的前端倾斜部4的靠左直线部3侧的一部分与被加工物30抵接,因此钝角凸刃5不会过深地进入被加工物30(不会受到过度的阻力),由此,在该方面也能够良好地形成直线状的切削线L。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能够以左直线部3与前端倾斜部4的连接设置部为支点而容易地改变板状主体2的朝向,因此能够良好地形成折线状或曲线状的切削线L。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是进行推动操作来形成切削线L的结构,因此,例如在被加工物30上形成有引导线的情况下,与对工具进行拉动操作来形成切削线的情况相比,不会出现该引导线被把持工具的手挡住而不容易被看到的情况,能够简易地沿着该引导线形成切削线L。根据以上内容,与上述的现有例相比,本专利技术不用熟练技术就能够在被加工物30上美观地形成例如直线状、折线状或曲线状的切削线L。实施例1参照图1~8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通过与被加工物30抵接地进行推动来形成切削线L的切削线形成件,在板状主体1的前端具有前端倾斜部4,板状主体1的左直线部3与前端倾斜部4呈钝角R1地连接设置,在该左直线部3与前端倾斜部4的连接设置部(连接设置点)设置有钝角凸刃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被加工物30,采用了合成树脂制部件(塑模的部件),但也可以是金属制部件、木制部件等,被加工物30的材质是能够适当地选择的。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设置有由适当的金属制的部件(钢材)形成的细长方形板状的板状主体1(长度约9cm,宽度约1cm,最大厚度约1mm),在该板状主体1的基端部具有越靠末端侧宽度越窄的突板部13。另外,可以将把手(柄)与该突板部13嵌合连结。并且,板状主体1形成为在正面和背面的长度方向中央位置具有棱线1a的横截面菱形状,具有左右对置的左直线部3和右直线部7,该左直线部3和右直线部7被设定为顶端渐细缘。并且,在板状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前端倾斜部4,板状主体1的左直线部3与前端倾斜部4呈钝角R1地连接设置,在该左直线部3与前端倾斜部4的连接设置部(连接设置点)设置有钝角凸刃5,而且在从左直线部3的前端至基端侧规定位置的范围内并列设置有凸刃5’,钝角凸刃5和凸刃5’是对左直线部3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为锉刃状的。并且,钝角凸刃5和凸刃5’的前端朝向左直线部3的长度方向前端侧倾斜设置,而且钝角凸刃5和凸刃5’设置为顶端渐细刃。因此,在把持工具主体1来形成切削线L时,钝角凸刃5和凸刃5’相对于推动操作的方向为逆刃。并且,如图2中(a)所示,在板状主体1的正面上,在从左直线部3到棱线1a的范围内(仅板状主体1的主视左侧区域)并列设置有与钝角凸刃5和凸刃5’连接设置的正面凸刃6。该正面凸刃6与上述的钝角凸刃5和凸刃5’同样都是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为锉刃状的。并且,正面凸刃6朝向左直线部3的长度方向前端侧倾斜设置。因此,在把持板状主体1来形成切削线L时,正面凸刃6相对于推动操作的方向为逆刃,除了与钝角凸刃5和凸刃5’一同在形成切削线L时发挥功能之外,也作为锉而发挥功能。并且,右直线部7与前端部9呈直角R2地连接设置,该右直线部7在与左直线部3相反的一侧,该前端部9与前端倾斜部4连接设置,在右直线部7与前端部9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切削线形成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削线形成件,其通过与被加工物抵接着被推动而形成切削线,该切削线形成件的特征在于,在板状主体的前端具有前端倾斜部,所述板状主体的左直线部与所述前端倾斜部呈钝角地连接设置,在该左直线部与所述前端倾斜部的连接设置部设置有钝角凸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19 JP 2014-1261231.一种切削线形成件,其通过与被加工物抵接着被推动而形成切削线,该切削线形成件的特征在于,在板状主体的前端具有前端倾斜部,所述板状主体的左直线部与所述前端倾斜部呈钝角地连接设置,在该左直线部与所述前端倾斜部的连接设置部设置有钝角凸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是135度~14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直线部并列设置有凸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直线部并列设置有凸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凸刃被设置为前端朝向所述左直线部的长度方向前端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削线形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凸刃被设置为前端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田稔
申请(专利权)人:高德汉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