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俊专利>正文

一种挂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491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钩结构,包括挂圈、弹力杆和限位杆,所述弹力杆的一端及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均与所述挂圈的切向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弹力杆的另一端设有钩体,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设有封闭的长条形卡圈,所述长条形卡圈向上弯折形成n字型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L型的第二弯折部,所述钩体设在所述长条形卡圈内、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处,且位于所述钩体旁的所述弹力杆抵接所述长条形卡圈的顶部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挂圈,方便了挂钩与转环的固定连接,并且挂圈来承受使用时的拉力,避免采用焊接固定时焊接处的强度低且易腐蚀的缺点;通过钩体和n字型的第一弯折部对绳或线进行支撑,挂钩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渔业、起重或登山设备等领域所用的挂钩,尤其涉及一种挂钩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海洋捕捞中,围网之间需要挂钩连接固定,在起重或登山设备中,也需要挂钩作为连接部件。现有的挂钩一般通过焊接的形式与转环进行固定连接,这样固定方式主要受力在焊接的部位,焊接处的承受力不够,而且焊接的部位容易生锈不耐腐蚀,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并且,挂钩上的承挂处往往强度不够,在承受过重的物品时容易出现脱钩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焊接既能与转环进行连接,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挂钩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挂钩结构,包括挂圈、弹力杆和限位杆,所述弹力杆的一端及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均与所述挂圈的切向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弹力杆位于所述限位杆的竖直上方,所述弹力杆的另一端设有钩体,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设有封闭的长条形卡圈,所述长条形卡圈向上弯折形成n字型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L型的第二弯折部,所述钩体设在所述长条形卡圈内、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处,且位于所述钩体旁的所述弹力杆抵接所述长条形卡圈的顶部的内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挂圈,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挂钩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挂圈(1)、弹力杆(2)和限位杆(3),所述弹力杆(2)的一端及所述限位杆(3)的一端均与所述挂圈(1)的切向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弹力杆(2)位于所述限位杆(3)的竖直上方,所述弹力杆(2)的另一端设有钩体(4),所述限位杆(3)的另一端设有封闭的长条形卡圈(5),所述长条形卡圈(5)向上弯折形成n字型的第一弯折部(6),所述第一弯折部(6)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L型的第二弯折部(7),所述钩体(4)设在所述长条形卡圈(5)内、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6)处,且位于所述钩体(4)旁的所述弹力杆(2)抵接所述长条形卡圈(5)的顶部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挂圈(1)、弹力杆(2)和限位杆(3),所述弹力杆(2)的一端及所述限位杆(3)的一端均与所述挂圈(1)的切向一体化固定连接,所述弹力杆(2)位于所述限位杆(3)的竖直上方,所述弹力杆(2)的另一端设有钩体(4),所述限位杆(3)的另一端设有封闭的长条形卡圈(5),所述长条形卡圈(5)向上弯折形成n字型的第一弯折部(6),所述第一弯折部(6)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L型的第二弯折部(7),所述钩体(4)设在所述长条形卡圈(5)内、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6)处,且位于所述钩体(4)旁的所述弹力杆(2)抵接所述长条形卡圈(5)的顶部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卡圈(5)包括第一圈杆(51)和第二圈杆(52),所述第一圈杆(51)和所述第二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王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