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逸茗专利>正文

水面自动浮渣清理与造流复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1983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面自动浮渣清理与造流复氧装置,包括支撑支架、导流托盘、置于所述支撑支架上的收集盘及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内设有自吸泵,所述收集盘采用喇叭口结构,所述进水管道置于所述收集盘底部,在所述收集盘与所述进水管道之间设有环形间隙,在该环形间隙边缘设有浮渣导入装置,所述环形间隙下端连有收集网,所述导流托盘置于所述支撑支架底部。装置开启时自吸装置开始工作,垃圾、浮渣汇集至收集盘,浮渣在自吸泵和滤网的作用下,经过浮渣导入口进入收集袋,在收集袋口设置浮渣导入装置,垃圾与浮渣在自吸泵停止运行时,垃圾与浮渣不会倒流。自吸装置向下喷出的水流,水流导向四周,从而促进水循环,增加水的溶氧量,改善水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水面自动浮渣清理与造流复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环境治理工作的展开和不断深入,河道水污染治理工作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河道保洁、河道修复、河道养护工作全面铺开。但是河道内的漂浮垃圾、树叶、浮渣仅依靠的人工清理,远远不能有效的清洁水面。投入大量的保洁船只和保洁人员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较先进一些的,则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打捞,而目前的自动化浮渣打捞设备不仅成本较大,并且打捞效率亦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不需要人工定时清理、且具有造流复氧的功能的水面自动浮渣清理与造流复氧装置。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面自动浮渣清理与造流复氧装置,包括支撑支架、导流托盘、置于所述支撑支架上的收集盘及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内设有自吸泵,所述收集盘采用喇叭口结构,所述进水管道置于所述收集盘底部,在所述收集盘与所述进水管道之间设有环形间隙,在该环形间隙边缘设有浮渣导入装置,所述环形间隙下端连有收集网,所述导流托盘置于所述支撑支架底部。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盘下方设有浮筒。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道顶部设有不锈钢圈,在所述不锈钢圈与自吸泵之间设有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采用不锈钢穿孔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装置开启时自吸装置开始工作,水面垃圾、浮渣通过水流逐渐汇集至收集盘,垃圾、浮渣在自吸泵和滤网的作用下,经过浮渣导入口进入收集袋,在收集袋口设置浮渣导入装置,垃圾与浮渣在自吸泵停止运行时,垃圾与浮渣不会倒流。自吸装置向下喷出的水流,在导流托盘的作用下,将水流导向四周,形成水的上下对流,从而促进水循环,增加水的溶氧量,改善水环境。定时自动收集、存储水面垃圾、浮渣,可以大大减少保洁人员数量,大幅度减少水面保洁船只的投入;定时造流复氧,增加水体的溶解氧,改善水体生态环境;集水面垃圾、浮渣收集与水体造流复氧为一体,高效节能;安装、维修简单,管理方便;装置结构主体采用不锈钢及其他防腐材料制造,可以长期在水中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水面自动浮渣清理与造流复氧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水面自动浮渣清理与造流复氧装置整体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所述水面自动浮渣清理与造流复氧装置,包括支撑支架9、导流托盘10、置于所述支撑支架9上的收集盘6及进水管道8,所述进水管道8内设有自吸泵,所述收集盘6采用喇叭口结构,所述进水管道8置于所述收集盘6底部,在所述收集盘6与所述进水管道8之间设有环形间隙,在该环形间隙边缘设有浮渣导入装置4,所述环形间隙下端连有收集网7,所述导流托盘10置于所述支撑支架9底部。所述进水管道8顶部设有不锈钢圈1,在所述不锈钢圈1与自吸泵之间设有过滤网3。所述过滤网3采用不锈钢穿孔钢板。为实现设备能悬浮在水面下方,在所述收集盘6下方设有浮筒2。工作原理: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每天定时收集水面垃圾、树叶、浮渣,根据水面浮渣、垃圾及水面清洁的要求设定清理时间与清理的次数。装置开启时自吸装置开始工作,水面垃圾、浮渣通过水流逐渐汇集至收集盘,垃圾、浮渣在自吸泵和过滤网3的作用下,经过浮渣导入装置4进入收集网7(收集网7口设置单向鱼篓式装置,垃圾与浮渣在自吸泵停止运行时,垃圾与浮渣不会倒流)。自吸装置向下喷出的水流,在导流托盘10的作用下,将水流导向四周,形成水的上下对流,从而促进水循环,增加水的溶氧量,改善水环境。优点:定时自动收集、存储水面垃圾、浮渣,可以大大减少保洁人员数量,大幅度减少水面保洁船只的投入。定时造流复氧,增加水体的溶解氧,改善水体生态环境。集水面垃圾、浮渣收集与水体造流复氧为一体,高效节能。安装、维修简单,管理方便。装置结构主体采用不锈钢及其他防腐材料制造,可以长期在水中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面自动浮渣清理与造流复氧装置

【技术保护点】
水面自动浮渣清理与造流复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支架、导流托盘、置于所述支撑支架上的收集盘及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内设有自吸泵,所述收集盘采用喇叭口结构,所述进水管道置于所述收集盘底部,在所述收集盘与所述进水管道之间设有环形间隙,在该环形间隙边缘设有浮渣导入装置,所述环形间隙下端连有收集网,所述导流托盘置于所述支撑支架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水面自动浮渣清理与造流复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支架、导流托盘、置于所述支撑支架上的收集盘及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内设有自吸泵,所述收集盘采用喇叭口结构,所述进水管道置于所述收集盘底部,在所述收集盘与所述进水管道之间设有环形间隙,在该环形间隙边缘设有浮渣导入装置,所述环形间隙下端连有收集网,所述导流托盘置于所述支撑支架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逸茗
申请(专利权)人:吴逸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