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利用气体处理,具体而言冷却散装材料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0941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6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利用气体处理具体而言冷却散装材料的装置(1)。装置具有炉篦(4),通过该炉篦,气体可从炉篦下空间(5)流至较高侧,且该炉篦将散装材料的层沿传送方向(80)从装载端(3)传送至排出端(7),且具有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11)的多个互相邻近的排(10),该至少一个条在传送方向上是细长的,且沿传送方向前后交替地移动,且控制其驱动使得两个邻近的排的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的向前行程同时发生,而两个邻近的排的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的向后行程不同时发生。为了增大炉篦宽度,炉篦还沿传送方向在至少一侧上包括至少一个不移动适配器(13)的排(12),其中,气体可穿过至少一个适配器从炉篦下空间流至较高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利用气体来处理,具体而言,冷却散装材料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利用气体来处理散装材料,已知将一床散装材料持续地传送越过炉篦。在此期间,气体前进穿过炉篦且然后流动穿过该床散装材料。例如当利用空气冷却水泥熔渣时,经常发现该类型的利用气体的散装材料处理。为了将散装材料传送越过炉篦,已知所谓的往复式炉篦,其包括炉篦板的重叠排,它们交替地在传送方向上不移动和在传送方向上来回移动。在DE-A-3734043中描述了此类型的冷却器。在当前技术中还已知所谓的移动基底冷却器,其中,炉篦包括多个条,这些条在传送方向上是细长的且在传送方向上同时向前移动,且然后不同时再次向后移动。在此期间,条在滚筒上移动,滚筒布置在钢下层结构(steelsubstructure)上。还可能在钢下层结构上(且因此在炉篦下面)提供空气挡板或空气室,借助于其,可使穿过炉篦和穿过放置在其上的散装材料的流在冷却器的宽度和/或长度上不同。尤其可在DK-A-1999/1403、US-A-2,240,590或DE-A-19651741中发现此类型的冷却器的示例。在冷却器构造的两个上述类型中,总是提供外罩,借助于该外罩,炉篦上方的空间与周围区域分开。结果,可收集流过该床散装材料的气体且将其供应至另一用途。在用于热水泥熔渣的冷却器的情形中,对应地收集、加热的冷却空气可用于例如上游的窑(kiln),以用于预加热原料和/或用于功率生成。界定在炉篦上方的空间的散装材料冷却器的较高部分通常包括钢壳体,靠着该钢壳体的内侧构造炉墙或另一耐火层。需要对应的保护层以用于保护钢壳体不受磨损。在冷却器的全新构造的情形中,该较高部分可为直立的,使得尺寸与炉篦及其下方的下层结构对应。因为冷却器的对应的全新构造是昂贵的,所以经常考虑获得获得旧的、已存在的散装材料冷却器的部分(具体而言较高部分)和为其装备新的炉篦且在适当的情况下装备新的炉篦下层结构的可能性。由于改善的磨损特性,在此情形中,经常将往复式炉篦冷却器转变成移动基底冷却器。然而,由于制作技术的先决条件,且为了避免昂贵的定制制作,移动基底冷却器的条通常具有标准的(至少是制造者特有的)尺寸,具体而言具有标准的宽度。还将钢下层结构调节至此标准条宽度,其结果,使低成本的模块化下层结构成为可能。如果现有的散装材料冷却器较高部分待装备新的移动基底冷却器,则以下问题经常发生:较高部分的内部宽度不对应于条标准宽度的整数倍数。为了解决此问题,根据当前技术,可制造具有适应于现有较高部分的条宽度的移动基底冷却器,但这意味着昂贵的定制制造。作为备选方案,已知:通过构造额外的炉墙或另一耐火层来减小较高部分的内部宽度,使得此尺寸对应于条的标准宽度的倍数。然而,此类型的解决方案是复杂的,且还导致新的移动基底冷却器的比最初的往复式炉篦冷却器小的炉篦表面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用于利用气体来处理,具体而言冷却散装材料的装置,其中,当前技术中已知(具体而言与将往复式炉篦冷却器转换成移动基底冷却器有关)的缺点不再发生、或仅发生到降低的程度。通过根据主权利要求的装置来实现本目标。有利的进一步改进形成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利用气体处理,具体而言冷却散装材料的装置,其具有炉篦,通过该炉篦,气体可从炉篦下空间流动至较高侧,且该炉篦将散装材料的层沿传送方向从装载端传送至排出端,其中,炉篦具有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的多个互相邻近的排,该至少一个条在传送方向上是细长的,且可沿传送方向前后交替地移动,且控制其驱动,使得两个邻近的排的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的向前行程同时发生,而两个邻近的排的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的向后行程不同时发生,其中,为了增大炉篦宽度,该炉篦在各情形中沿传送方向在至少一侧上包括至少一个不移动适配器的排,其中,气体可穿过至少一个适配器从炉篦下空间流动至较高侧。作为在炉篦的一侧或优选地两侧上的至少一个适配器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的结果,该炉篦还可具有不与条的排的宽度的倍数对应的宽度。因此,任何已存在的散装材料冷却器较高部分可装备移动基底冷却器,而无需条的定制制造或结构测量,以便改变散装材料冷却器较高部分的内部宽度。因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至少一个适配器还是不移动的(所以,不同于条,其不前后移动),所以还可能利用适应于具有标准宽度的条的标准炉篦下层结构。在此也可由此避免昂贵的定制制造。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应当以宽泛的观点来理解表达“标准”。因此,该表达不限于由国内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还包括例如制造者特定的和因此在适当的情况下包括构件的制造者指定的标准尺寸等。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配器为从下侧到其较高侧气体可渗透的,且因此气体(例如冷却空气)可从炉篦下空间流动穿过其。适配器的较高侧为此可(在适当的情况下以类似于条的较高侧的方式)设有多个气体通道开口。表达“炉篦下空间”指示炉篦下面的区域,也就是说在条和至少一个适配器的下面。因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该至少一个适配器的区域中以与炉篦的条类似的方式使气体的通流成为可能,气体可有效地流动穿过(且因此例如冷却)放置在该至少一个适配器上的散装材料。与没有任何适配器的移动基底冷却器(对于其而言,例如散装材料冷却器较高部分的内部尺寸已制成为更小)相比,有效的炉篦冷却器表面面积因此更大。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操作期间,还在靠在侧向地界定炉篦的不移动壁上的至少一个适配器上方的散装材料层中形成楔形区域,在该楔形区域中,散装材料保持实际上不移动。该楔形区域因此对壁提供相对于磨损的固有保护,因为避免了壁与移动的散装材料之间的直接接触。通常,适配器的排包括沿传送方向一个在另一个后面布置的多个适配器,其中,单独的适配器可具有相同的构造。这同样适用于条的排,其中,可提供多个条,它们沿传送方向一个在另一个后面布置,且优选地具有相同的构造。条的不同排中的条同样优选地具有与彼此相同的构造。这允许显著地降低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不同结构元件的数量,这简化制造且对制造而言是有利的。为了保持放置在至少一个适配器上且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保持不移动的散装材料的比例尽可能低,优选的是包括至少一个适配器的排没有包括至少一个条的任何排宽。具体而言,包括至少一个适配器的排的宽度可比包括至少一个条的排的宽度的70%小,优选地比其50%小,更优选地比其30%小。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至少一个适配器因此比条窄。该至少一个适配器可为定制制造的结果,其被制造以用于特定的,已存在的散装材料冷却器较高部分。然而,因为可能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以其他方式利用标准条和适应于其的标准下层结构,所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仍比移动基底冷却器更加低成本,该移动基底冷却器整体是定制制造的结果(例如,因为其具有特别的条宽度)。此外优选的是,该装置具有上层结构(superstructure),该上层结构沿横向于传送方向的方向在炉篦上方延伸,且该至少一个适配器被固定地固连于该上层结构。该上层结构具体而言可为在适当的情况下已存在的散装材料冷却器较高部分。该上层结构还通常形成侧向地界定炉篦的壁。因为该至少一个适配器直接固连于上层结构,所以该适配器布置成在不需要额外的固连装置的情况下不移动。具体而言,因此不需要炉篦下层结构,该炉篦下层结构对条提供以构造成接收和固连适配器。相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利用气体处理,具体而言冷却散装材料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利用气体处理,具体而言冷却散装材料的装置(1),其具有炉篦(4),通过所述炉篦(4),气体可从炉篦下空间(5)流动至较高侧,且所述炉篦(4)将所述散装材料的层沿传送方向(80)从装载端(3)传送至排出端(7),其中,所述炉篦(4)具有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11)的多个互相邻近的排(10),所述至少一个条(11)在所述传送方向(80)上是细长的,且可沿所述传送方向(80)前后交替地移动,且控制其驱动,使得两个邻近的排(10)的所述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11)的向前行程同时发生,而两个邻近的排(10)的所述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11)的向后行程不同时发生,其特征在于,为了增大炉篦宽度,所述炉篦(4)沿所述传送方向(80)在至少一侧上包括至少一个不移动适配器(13)的排(12),其中,气体可穿过所述至少一个适配器(13)从所述炉篦下空间(5)流动至所述较高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17 EP 15177296.91.一种用于利用气体处理,具体而言冷却散装材料的装置(1),其具有炉篦(4),通过所述炉篦(4),气体可从炉篦下空间(5)流动至较高侧,且所述炉篦(4)将所述散装材料的层沿传送方向(80)从装载端(3)传送至排出端(7),其中,所述炉篦(4)具有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11)的多个互相邻近的排(10),所述至少一个条(11)在所述传送方向(80)上是细长的,且可沿所述传送方向(80)前后交替地移动,且控制其驱动,使得两个邻近的排(10)的所述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11)的向前行程同时发生,而两个邻近的排(10)的所述在各情形中至少一个条(11)的向后行程不同时发生,其特征在于,为了增大炉篦宽度,所述炉篦(4)沿所述传送方向(80)在至少一侧上包括至少一个不移动适配器(13)的排(12),其中,气体可穿过所述至少一个适配器(13)从所述炉篦下空间(5)流动至所述较高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适配器(13)的排(12)没有包括至少一个条(11)的排(10)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弗吕林
申请(专利权)人:克劳迪亚斯·彼得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