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造纸制浆用纸浆快速磨碎装置。
技术介绍
造纸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专利技术。分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纸浆,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不同加工方法制得的纤维状物质。传统制浆是指利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或漂白纸浆的生产过程。通常采用的工艺过程是将植物纤维原料粉碎、蒸煮、洗涤、筛选、漂白、净化、烘干。现代新发展出一种生物制浆法,先用特殊菌种专门定向分解木素结构,后辅以机械或化学方法解离剩下的纤维素,而后进行漂白。此过程中,生物已经分解、打开大部分木素,化学方法只是作为辅助作用,所用的化学产品较之传统方法很少,因此可以做到少排放或不排放废液,是一种环保制浆、清洁制浆方法。现有的造纸制浆用纸浆磨碎装置存在纸浆磨碎速度较慢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纸浆磨碎速度较快的造纸制浆用纸浆快速磨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造纸制浆用纸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造纸制浆用纸浆快速磨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支杆(1)、进料斗(2)、挡板(3)、第一转轴(4)、第一支架(5)、第二支杆(6)、第一电机(7)、拉绳(8)、导向轮(9)、导杆(11)、导套(12)、连接杆(13)、第二支架(14)、U形支架(15)、第二转轴(16)、第一齿轮(17)、接触滚轮(18)、第一滚筒(19)、第一支板(21)、第一配合块(22)、第二配合块(23)、第二支板(24)、弹簧(25)、固定板(26)、第一轴承座(27)、第二轴承座(28)、第一研磨滚筒(30)、第二研磨滚筒(31)、研磨箱(32)、第三转轴(34)、第四转轴(35)、第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纸制浆用纸浆快速磨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支杆(1)、进料斗(2)、挡板(3)、第一转轴(4)、第一支架(5)、第二支杆(6)、第一电机(7)、拉绳(8)、导向轮(9)、导杆(11)、导套(12)、连接杆(13)、第二支架(14)、U形支架(15)、第二转轴(16)、第一齿轮(17)、接触滚轮(18)、第一滚筒(19)、第一支板(21)、第一配合块(22)、第二配合块(23)、第二支板(24)、弹簧(25)、固定板(26)、第一轴承座(27)、第二轴承座(28)、第一研磨滚筒(30)、第二研磨滚筒(31)、研磨箱(32)、第三转轴(34)、第四转轴(35)、第三齿轮(36)、第三轴承座(37)、第二电机(38)、第四轴承座(39)和第二齿轮(40);U形支架(15)内底部右侧设有研磨箱(32),研磨箱(32)左右两壁上分别对称设有第二小孔(33)和第一小孔(29),第二小孔(33)位于第一小孔(29)的上方,U形支架(15)内左壁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支杆(1)、第二支架(14)、第四轴承座(39)、第二电机(38)和第三轴承座(37),第二支架(14)下端设有导套(12),导套(12)内设有导杆(11),导杆(11)右端连接有第一支板(21),第一支板(21)右端设有第一配合块(22),导杆(11)底部左侧设有连接杆(13),第四轴承座(39)上安装有第二转轴(16),第二转轴(16)上设有第一齿轮(17)和第一滚筒(19),第一齿轮(17)位于第一滚筒(19)的左方,第一滚筒(19)上开有曲形凹槽(20),曲形凹槽(20)内设有接触滚轮(18),接触滚轮(18)与曲形凹槽(20)接触配合,接触滚轮(18)与连接杆(13)下端连接,U形支架(15)内右壁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支杆(6)、固定板(26)、第一轴承座(27)和第二轴承座(28),第二支杆(6)左端与第一支杆(1)右端之间设有进料斗(2),进料斗(2)位于研磨箱(32)的右上方,进料斗(2)右侧下部设有第一支架(5),第一支架(5)上设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前侧设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上设有挡板(3),第一转轴(4)上绕有拉绳(8),固定板(26)上中间开有导向孔(10),导向孔(10)正右方设有导向轮(9),导向轮(9)与U形支架(15)内右壁连接,固定板(26)左侧设有弹簧(25),弹簧(25)左端连接有第二支板(24),拉绳(8)绕过导向轮(9),拉绳(8)穿过导向孔(10),拉绳(8)末端与第二支板(24)连接,第二支板(24)左侧设有第二配合块(23),第一轴承座(27)上安装有第三转轴(34),第三转轴(34)左端穿过第二小孔(33),第三转轴(34)左端与第二电机(38)连接,第三转轴(34)上设第一研磨滚筒(30)和第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