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0494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5 05:04
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中,第一壳体(23)的收容端子(17)的端子收容室(25)的开口端(33)与第二壳体(47)的收容端子(19)的端子收容室(61)的开口端(67)对置,使得能够密封开口端的周缘互相对置处的间隙。环形部件(35)由树脂制成,并且包括朝着第二壳体(47)变宽的内周表面,该环形部件设置在第一壳体(23)的开口端(33)的周缘处,使得第二壳体(47)的端子收容室(61)的开口端(67)能够抵接环形部件的内周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密封连接器之间的间隙而不使用任何橡胶密封圈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中,用于将不同的电线互相连接的防水连接器安装在诸如摩托车这样的移动体上。这样的连接器布置为包括阳壳体和阴壳体。阳壳体收容连接了电线的阳端子。阴壳体收容连接了另一条电线的阴端子。当阳壳体插入并且配合到阴壳体中时,在阳壳体的外周表面与阴壳体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橡胶密封圈设置在壳体之间的该间隙中,从而防止水通过该间隙侵入。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用于将壳体互相密封而不使用任何橡胶密封圈。在防水连接器中,筒状内罩部由外罩部周向地包围,从而形成所述壳体中的一个壳体。环状密封突出部分别设置在外筒部的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两者中,从而形成另一个壳体。根据防水连接器,当一个壳体插入并且配合到另一个壳体中时,在外筒部的外周表面中的密封突出部与外罩部的内周表面进行周向接触,并且在外筒部的内周表面中的密封突出部与内罩部的外周表面进行周向接触。从而,防水结构形成在两个部位,即,在外罩部与外筒部之间的间隙处,以及在内罩部与外筒部之间的间隙处。因此,能够确保防水性,而不使用任何橡胶密封圈。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09-146659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根据专利文献1的防水结构的情况下当要将壳体互相组装时,另一个壳体的密封突出部分别以挤压一个壳体的罩部的状态移动。因此,由于密封突出部与罩部之间的摩擦,而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壳体互相配合的配合载荷变得足以增加组装操作的负担。另外,可能会削掉抵接内罩部或外罩部的各个密封突出部。在这种情况下,当密封突出部的切屑进入到两个壳体之间的间隙中时,存在壳体不能在规定位置互相配合的担忧。此外,当抵接内罩部或外罩部的密封突出部变形时,存在这样的担忧:密封突出部能够利用其而挤压外筒部的内周表面或者外周表面的力可能减小,从而降低了密封性能。鉴于前述问题而研发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在减小壳体互相配合的配合载荷的同时,防止当组装连接器时由于连接器的变形或者切屑而导致任何缺陷的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时连接器的结构,该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其中形成了用于收容端子的第一端子收容室;以及第二壳体,其中形成了用于收容端子的第二端子收容室。在该结构中,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端对置,使得该两个开口端的周缘互相对置处的间隙被构造为被密封。在该结构中,由树脂制成的环形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端的周缘处,所述环形部件具有朝着所述第二壳体而变宽的内周表面。在该结构中,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端的周缘抵接所述环形部件的所述内周表面。根据该结构,环形部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开口端的周缘处,并且使得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预定位置,使得第二壳体的开口端的周缘能够抵接环形部件的内周表面。从而,两个壳体的开口端的周缘能够由环形部件密封。另外,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二壳体保持为其非接触状态,直至抵接环形部件。因此,能够防止在组装期间的诸如变形或者切屑这样的损坏,并且能够减小壳体之间的配合载荷。在这种情况下,环形部件可以形成为朝着第二壳体变宽的伞状。根据该构造,当抵着第二壳体挤压环形部件时,环形部件弹性变形,使得整体变宽的内周表面能够进一步变宽。当环形部件如此弹性变形时,源自环形部件的弹性变形的恢复力(弹性力)作用在第二壳体的开口端的周缘上。因此,能够更加确定地密封环形部件与第二壳体的开口端的周缘之间的间隙。另外,当连接器振动时,环形部件在弹性变形的同时打开和闭合。从而,能够吸收振动。因此,能够抑制振动传播到各个端子,使得能够保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状态良好。另外,环形部件可以与第一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端的周缘一体地形成。根据该构造,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少部件的制造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当组装连接器时由于连接器的变形或者切屑而导致任何缺陷的产生,并且能够减小壳体互相配合的配合载荷。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防水连接器的顶视图。图2是构成图1中的防水连接器的阳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构成图1中的防水连接器的阴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尚未互相配合的纵截面图。图5(A)和5(B)是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互相配合的纵截面图。图6是示出阳连接器的纵截面的视图。图7是示出阳连接器的纵截面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环形部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图9是示出环形部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参考标记列表11防水连接器13阳连接器15阴连接器17阳端子19阴端子21、57电线23阳壳体(第一壳体)25阳端子收容室(第一端子收容室)27基部31罩部33、67开口端35环形部件39阳凸头47阴壳体(第二壳体)59外筒部61阴端子收容室(第二端子收容室)63内筒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虽然在实施例中以实例的方式描述了要安装在诸如摩托车这样的移动体上的防水连接器,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能够用于其他应用。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防水连接器的顶视图。图2是构成图1中的防水连接器的阳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构成图1中的防水连接器的阴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图5(A)和图5(B)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箭头方向A-A截取的截面图。图4示出了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尚未互相配合的状态。图5(A)和图5(B)示出了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互相配合的状态。如图1所示,在防水连接器11中,阳连接器13和阴连接器15互相连接(配合),使得收容在阳连接器13中的阳端子17能够电连接到收容在阴连接器15中的阴端子19。电线分别连接到端子。阳连接器13和阴连接器15分别形成为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筒状形状。顺便提及,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将图1中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定义为后侧和前侧。这些定义能够适当地应用到其他附图的说明中。如图2和4所示,阳连接器13设置有:阳端子17,电线21连接到该阳端子17;以及阳壳体23(第一壳体),其收容阳端子17。阳壳体23一体地具有筒状基部27、电线保持部29和罩部31。在基部27中,形成了用于收容阳端子17的阳端子收容室25。电线保持部29从基部27向后突出。罩部31从基部27向前突出。罩部31形成为矩形筒状形状,其周壁连续地连接至基部27的周壁。阳端子收容室25收容多个(例如,两个)阳端子17,使得阳端子17能够利用未示出的分隔壁互相分离,并且能够利用矛杆将各个阳端子17保持在设定位置中。阳端子收容室25形成为与由罩部31包围的基部27的前端表面的开口端33连通,并且还与电线保持部29中收容电线21的通孔34连通。稍后将描述的环形部件35设置在开口端33的周向边缘处。如图2所示,各个阳端子17由导电的金属板材等形成。阳端子17一体地具有电线连接部37和阳凸头39。电线连接部37通过压接而与电线21的芯线进行连接。阳凸头39形成为直线状地延伸的杆状形状。在阳端子17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25的设定位置中的状态下,阳凸头39设置为从开口端33突出,并且从环形部件35向前延伸。锁定突起41、一对第一引导肋43和一对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用于收容端子的第一端子收容室形成在该第一壳体中;以及第二壳体,用于收容端子的第二端子收容室形成在该第二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端对置,两个所述开口端的周缘以一间隙互相对置,使得所述间隙被构造为被密封;其中,由树脂制成的环形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端的周缘处,所述环形部件具有朝着所述第二壳体而变宽的内周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端的周缘抵接所述环形部件的所述内周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4.28 JP 2014-0932181.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用于收容端子的第一端子收容室形成在该第一壳体中;以及第二壳体,用于收容端子的第二端子收容室形成在该第二壳体中,其中,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室的开口端对置,两个所述开口端的周缘以一间隙互相对置,使得所述间隙被构造为被密封;其中,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启二宫川知之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