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隧道专用智能人孔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0298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5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隧道专用智能人孔盖,其包括安装在人孔开口处的筒形基座和封装在基座顶端的盖板,基座的顶部内壁设置内螺纹,盖板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安装部;基座的顶端面上开设有沉槽,沉槽内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基座底部内壁的周圈间隔环设多个支撑耳,支撑耳上放置内托板且各支撑耳与内托板之间分别安装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基座的内壁上还安装有环境监测用传感器以及光感探头;智能人孔盖还包括控制器和报警装置,上述各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光感探头的信号输出端以及报警装置的控制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现方便、集成了多种监控和防护功能,智能化程度高,防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施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力隧道专用智能人孔盖
技术介绍
电力隧道内部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其内敷设大量电力电缆等设施,承担着城市供电的重任。为了方便运行维护工作,电力隧道上间隔一段距离即设置一个供运维人员出入的“人孔”。人孔一般处于绿化带、人行道或车行道上。电力隧道人孔上只是简单地覆盖一块盖板,盖板仅起到封闭人孔的作用,几乎没有其它功能,更谈不上具备智能化的自我保护管理功能,在具体使用中存在如下不足:①盖板安装不牢固,极易从人孔口上脱离,形成脱位现象,造成人孔裸露;②人孔盖上没有描述其属性的文字信息,不便于运维管理;③外部的雨污水很容易透过人孔流入隧道,从而破坏电力设施绝缘,造成停电事故;④当盖板损坏、脱位时,不能及时发出信息告知运行人员进行维修;⑤由于盖板的损坏、脱位使得人孔口裸露,极易造成行人和车辆坠入人孔内,从而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⑥盖板盖上后,电力隧道内部环境(烟气、温度、湿度)信息也不能即时发送给运行维护人员,无法及时管控。因人孔盖防护功能不强而造成的人身伤亡、电力设施被盗和停电事故时有发生,如何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是电力设施运维领域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力隧道专用智能人孔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隧道专用智能人孔盖,包括安装在人孔开口处的筒形基座和封装在基座(1)顶端的盖板(2),其特征是所述基座(1)的顶部内壁设置内螺纹(3),所述盖板(2)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与内螺纹(3)配合的外螺纹安装部(4);基座(1)的顶端面上开设有沉槽,沉槽内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5)且第一压力传感器(5)的探头顶端探出安装槽;基座(1)底部内壁的周圈间隔环设多个支撑耳(6),支撑耳(6)上放置内托板(7)且各支撑耳(6)与内托板(7)之间分别安装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8);基座(1)的内壁上还安装有位于内托板(7)下方的环境监测用传感器以及位于内托板(7)上方的光感探头(9);所述智能人孔盖还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隧道专用智能人孔盖,包括安装在人孔开口处的筒形基座和封装在基座(1)顶端的盖板(2),其特征是所述基座(1)的顶部内壁设置内螺纹(3),所述盖板(2)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与内螺纹(3)配合的外螺纹安装部(4);基座(1)的顶端面上开设有沉槽,沉槽内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5)且第一压力传感器(5)的探头顶端探出安装槽;基座(1)底部内壁的周圈间隔环设多个支撑耳(6),支撑耳(6)上放置内托板(7)且各支撑耳(6)与内托板(7)之间分别安装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8);基座(1)的内壁上还安装有位于内托板(7)下方的环境监测用传感器以及位于内托板(7)上方的光感探头(9);所述智能人孔盖还包括控制器(10)和报警装置(11),上述各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光感探头(9)的信号输出端以及报警装置(11)的控制输入端均与控制器(10)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隧道专用智能人孔盖,其特征是所述基座(1)顶端面的周圈位置开设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安装密封垫圈(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隧道专用智能人孔盖,其特征是所述内托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思德辛栋董义昊宿连超丁松涛李相涛任远刘国强胡兆鹏王效坤刘勇赵国成张兴楠薛松张所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潍坊方源电力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