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及其爬行、越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9561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及其爬行、越障方法,属于机器人领域。所述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包括动平台,其中:所述动平台的周围均匀依次连接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第三运动支链、第四运动支链和第五运动支链,各运动支链均为主动驱动支链;各运动支链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3个传动杆,所述动平台与运动支链之间以及各传动杆之间均通过运动副连接,各运动副上均设置有驱动装置;相邻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均通过至少2个连接杆连接,各连接杆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杆与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均通过运动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以实现爬行、翻滚和折叠等多个运动状态,能够适应多重复杂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是指一种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及其爬行、越障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智能机械不仅要能够满足平坦路面简单的移动,而且还要能够适应地形沟壑纵横、高低不平的山路和海底环境。其中,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中的海星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内骨骼的骨板以结缔组织相连,柔韧可曲,有着径向对称的四肢和众多的小微管脚,能够适应复杂的海底环境,并且可以在地形沟壑纵横,高低不平的环境下安全着陆。因此,研究类似海星软体组织的机械结构对推动海洋资源探测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技术中对类似海星软体组织的机械结构的技术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相应成果,例如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结构制动器、SMA驱动器等。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结构制动器质量轻而且可以满足大型弯曲位移,但是只能产生很小的力量;SMA驱动器利用简单的机构能够产生很大的位移,但是在冷却恢复阶段对空气流、温度等环境条件比较敏感,而且,如果仿生海星拥有很多管脚来增加海星机构的灵活性,就会增加控制难度,导致机构过于复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又可以实现爬行、翻滚和折叠等多个运动状态,以适应多重复杂环境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并联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又可以实现爬行、翻滚和折叠等多个运动状态,以适应多重复杂环境的一种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及其爬行、越障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包括动平台,其中:所述动平台的周围均匀依次连接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第三运动支链、第四运动支链和第五运动支链,各运动支链均为主动驱动支链;各运动支链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3个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所述动平台与运动支链之间以及各传动杆之间均通过运动副连接,各运动副上均设置有驱动装置;相邻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均通过至少2个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各连接杆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杆与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均通过运动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平台与第一传动杆之间、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之间以及第二传动杆与第三传动杆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第三转动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副、第三转动副垂直,所述第一转动副、第三转动副的轴线分别与所述动平台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轴线与所述动平台所在的平面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相应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均通过一对U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两对U副和一个转动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杆为长度可变的伸缩杆。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的爬行方法,包括:步骤1:所述动平台为支撑点,保持原位置不动,各运动支链的末端在相应运动支链的作用下前移,此时所述第一运动支链向前进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运动支链和第四运动支链向前进方向收缩;所述第二运动支链和第五运动支链各自的第二传动杆旋转,辅助整个机构爬行前进;步骤2:各运动支链的末端为整个机构的支撑点,支撑点保持原位置不动,所述动平台在各运动支链的作用下前进,此时所述第一运动支链向前进方向收缩,所述第三运动支链和第四运动支链向前进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运动支链和第五运动支链各自的第二传动杆旋转,辅助整个机构爬行前进,然后转至步骤1,准备执行下一个爬行动作。再一方面,提供另一种上述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的爬行方法,包括:步骤1:所述动平台为支撑点,保持原位置不动,各运动支链的末端在相应运动支链的作用下前移,此时所述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和第五运动支链的伸缩杆分别以所述动平台为固定点伸展,使其末端前移,所述第三运动支链和第四运动支链的伸缩杆分别以所述动平台为固定点收缩,使其末端前移;步骤2:各运动支链的末端为整个机构的支撑点,支撑点保持原位置不动,所述动平台在各运动支链的作用下前进,此时,所述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和第五运动支链的伸缩杆分别以其相应运动支链的末端为固定点收缩,带动所述动平台前行,所述第三运动支链和第四运动支链的伸缩杆分别以其相应运动支链的末端为固定点伸展,推动所述动平台前行,然后转至步骤1,准备执行下一个爬行动作。再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的越障方法,包括:步骤1:各运动支链收缩,使得动平台位于整个机构的最上方,各运动支链的末端位于动平台的正下方,此时,各运动支链的末端为整个机构的支撑点,支撑点保持原位置不动,之后所述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和第五运动支链各自的第三传动杆均向远离障碍物的方向旋转,使得整个机构的重心向障碍物的方向倾斜;步骤2:整个机构翻转跨越障碍物,此时所述动平台接触地面,为整个机构的支撑点,所述动平台保持位置不动,各运动支链在各自运动副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动平台的中心方向伸展;步骤3:各运动支链完成伸展动作后,以各运动支链的末端为支撑点,各运动支链在各自运动副的作用下收缩,带动所述动平台脱离地面,为执行下一个动作做准备。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及其爬行、越障方法,五个运动支链以动平台为中心呈辐射状均匀分布,形似“海星”,各运动支链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3个传动杆和实现各传动杆连接的运动副,相邻运动支链的末端均通过至少2个连接杆连接,各连接杆之间以及连接杆与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均通过运动副连接。整个机构的执行部分是动平台与运动支链之间、各传动杆之间、各连接杆之间以及连接杆与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的运动副,其中,传动杆之间的运动副为主动运动副,各连接杆之间以及连接杆与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的运动副为从动运动副,在动平台、各运动支链以及各连接杆的协调作用下,整个机构可以完成爬行、翻滚和折叠等动作。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以实现爬行、翻滚和折叠等多个运动状态,能够适应多重复杂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的运动支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的第二传动杆为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的第一种爬行方法的的状态示意图,其中(a)、(b)、(c)、(d)、(e)分别为各步骤对应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的第二种爬行方法的的状态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为各步骤对应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的越障方法的状态示意图,其中(a)、(b)、(c)、(d)、(e)、(f)分别为各步骤对应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如图1-4所示,包括动平台1,其中:动平台1的周围均匀依次连接第一运动支链21、第二运动支链22、第三运动支链23、第四运动支链24和第五运动支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及其爬行、越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平台,其中:所述动平台的周围均匀依次连接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第三运动支链、第四运动支链和第五运动支链,各运动支链均为主动驱动支链;各运动支链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3个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所述动平台与运动支链之间以及各传动杆之间均通过运动副连接,各运动副上均设置有驱动装置;相邻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均通过至少2个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各连接杆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杆与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均通过运动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平台,其中:所述动平台的周围均匀依次连接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第三运动支链、第四运动支链和第五运动支链,各运动支链均为主动驱动支链;各运动支链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3个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所述动平台与运动支链之间以及各传动杆之间均通过运动副连接,各运动副上均设置有驱动装置;相邻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均通过至少2个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各连接杆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杆与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均通过运动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平台与第一传动杆之间、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之间以及第二传动杆与第三传动杆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第三转动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副、第三转动副垂直,所述第一转动副、第三转动副的轴线分别与所述动平台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轴线与所述动平台所在的平面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相应运动支链的末端之间均通过一对U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两对U副和一个转动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为长度可变的伸缩杆。6.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仿生海星运动的可折叠并联机构的爬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所述动平台为支撑点,保持原位置不动,各运动支链的末端在相应运动支链的作用下前移,此时所述第一运动支链向前进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运动支链和第四运动支链向前进方向收缩;所述第二运动支链和第五运动支链各自的第二传动杆旋转,辅助整个机构爬行前进;步骤2:各运动支链的末端为整个机构的支撑点,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原张金山韩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