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在楼面上的临时转换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9020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在楼面上的临时转换层,包括:楼面、板下砼柱、结构砼柱、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下砼柱的顶部设置有钢柱,在所述钢柱的顶部设置有大梁,在所述大梁的下方均匀吊设有若干根主梁,所述主梁通过左右对称的两根直吊杆二吊设于大梁下方,所述大梁设置于主梁的中部且与直吊杆二之间设置有方管连接件,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斜吊杆或直吊杆固定于剪力墙,在所述主梁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根次梁,在所述次梁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脚手架立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满足上部脚手架搭设要求前提下,减小临时转换层的主、次梁截面及构件长度,减小构件的重量及减少构件数量,降低转换层的总体用钢量,减小运输难度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在楼面上的临时转换层
技术介绍
有些建筑为满足功能需要,在非底层设置共享空间,即从某楼面开始设计共享空间。而原楼面结构设计时并未考虑共享空间装饰施工时搭设脚手架等较大的施工荷载,则需要在对应的楼面上用钢结构设置临时转换层,在其上再搭设装饰所需的满堂脚手架。常规临时性转换层一般设置于共享空间对应的楼面上。先根据上部脚手架立杆位置设置实腹式次梁,在次梁范围内,借助该楼面上对应的板下砼柱或剪力墙作为支点,设置实腹式主梁。一些较大的共享空间,其楼层板底可能有1~2根板下砼柱,则对应的板下砼柱顶也是主梁的支点。次梁长度无法支于主梁上时,则延长次梁至主梁上。这种临时性转换层构件布置,主梁与原结构砼柱往往一一对应,主梁间距即为次梁跨度。然而,常规临时性转换层往往存在如下几点不足:1、因结构板下砼柱的柱间距往往较大,即转换层的主梁跨度、间距大,从而导致主梁截面大,重量也大,也导致次梁间距大,次梁的截面因而也大;或者为减小次梁截面,主梁间还需要设置垂直方面的主梁,使主梁数量较多。而装饰进场时,前期土建施工往往已完成退场,建筑已封闭,更无大型的井架、塔吊等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设置在楼面上的临时转换层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在楼面上的临时转换层,包括:楼面、板下砼柱、结构砼柱、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下砼柱的顶部设置有钢柱,在所述钢柱的顶部设置有大梁,在所述大梁的下方均匀吊设有若干根主梁,所述主梁通过左右对称的两根直吊杆二吊设于大梁下方,所述大梁设置于主梁的中部且与直吊杆二之间设置有方管连接件,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斜吊杆或直吊杆固定于剪力墙,在所述主梁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根次梁,在所述次梁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脚手架立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在楼面上的临时转换层,包括:楼面、板下砼柱、结构砼柱、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下砼柱的顶部设置有钢柱,在所述钢柱的顶部设置有大梁,在所述大梁的下方均匀吊设有若干根主梁,所述主梁通过左右对称的两根直吊杆二吊设于大梁下方,所述大梁设置于主梁的中部且与直吊杆二之间设置有方管连接件,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斜吊杆或直吊杆固定于剪力墙,在所述主梁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根次梁,在所述次梁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脚手架立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在楼面上的临时转换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次梁的两端均设置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锋沈菊芳张卫星刘建周建元邱保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洋华联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