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声控开关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67992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声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声音传感器,放大器P,石英振荡器X,单向晶闸管D5,串接在声音传感器和放大器P的正极之间的采样电路,串接在采样电路和放大器P的负极之间的干扰抑制电路,正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5后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4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系统自身产生的干扰信号进行抑制,排除了干扰信号对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造成的影响,避免本发明专利技术出现误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声控开关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小区的道路、楼道等地方都普遍采用声控开关来控制路灯,其可以在行人发出声响时点亮路灯,当行人通过后路灯则会自动熄灭,采用声控开关对路灯进行控制可以节约大量的电力资源。然而,现有的声控开关灵敏度低,通常需要行人反复的发出很大的声响才能把路灯点亮,这给行人和周围的居民带来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声控开关灵敏度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声控开关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声控开关系统,主要由声音传感器,放大器P,石英振荡器X,单向晶闸管D5,串接在声音传感器和放大器P的正极之间的采样电路,串接在采样电路和放大器P的负极之间的干扰抑制电路,正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5后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4,负极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4后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5,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则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输入端分别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和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输出端则与单向晶闸管D5的控制端相连接的逻辑触发电路组成;所述石英振荡器X的输入端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单向晶闸管D5的第二阳极接地。进一步的,所述干扰抑制电路由放大器P1,三极管VT1,N极经电阻R10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P极则作为该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入端的二极管D6,与二极管D6相并联的电阻R9,正极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负极则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8,正极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9,正极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负极则与放大器P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0,N极与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串接在放大器P1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1,串接在放大器P1的负极和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2,以及正极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则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1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接地;所述放大器P1的输出端作为该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出端并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所述采样电路由非门A1,非门A2,三极管VT,正极与声音传感器相连接、负极则与非门A1的正向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非门A1的正向端相连接、负极与非门A1的反向端相连接的电容C2,P极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则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经电位器R2后与三极管VT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3,以及N极经电阻R3后与电位器R2的控制端相连接、P极则与非门A2的反向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N极与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的同时接地;所述非门A2的正向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N极接电源;所述三极管VT的基极则与非门A1的反向端相连接。所述逻辑触发电路由非门A3,非门A4,正极经电阻R7后与非门A3的反向端相连接、负极则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6,正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负极则经电阻R6后与非门A4的正向端相连接的电容C7,以及N极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8后与非门A4的反向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4组成;所述电容C7的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所述非门A3的正向端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其反向端则与单向晶闸管D5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非门A4的正向端与非门A3的反向端相连接。本专利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以对声音传感器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提高声音信号的清晰度,使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声控开关系统相比灵敏度提升了20%,当行人通过时无需发出很大的声响即可使路灯点亮,避免声音过大而影响到周围居民。(2)本专利技术可以对系统自身产生的干扰信号进行抑制,排除了干扰信号对本专利技术所造成的影响,避免本专利技术出现误动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干扰抑制电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声音传感器,放大器P,石英振荡器X,单向晶闸管D5,电阻R4,电阻R5,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D3,干扰抑制电路,采样电路以及逻辑触发电路组成。其中,采样电路串接在声音传感器和放大器P之间。干扰抑制电路则串接在采样电路和放大器P的负极之间。电容C4的正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其负极经电阻R5后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5的负极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其正极经电阻R4后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其N极则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逻辑触发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和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单向晶闸管D5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石英振荡器X的输入端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单向晶闸管D5的第二阳极接地、其第一阳极则与二极管D3的N极共同形成本专利技术的输出端。为了更好的实施本专利技术,该声音传感器优先采用深圳矽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EN12945P型声音传感器来实现。所述采样电路由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非门A1,非门A2以及三极管VT组成。连接时,电容C1的正极与声音传感器相连接、其负极则与非门A1的正向端相连接。电容C2的正极与非门A1的正向端相连接、其负极与非门A1的反向端相连接。二极管D1的P极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则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经电位器R2后与三极管VT的发射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二极管D2的N极经电阻R3后与电位器R2的控制端相连接、其P极则与非门A2的反向端相连接。同时,所述二极管D2的N极与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的同时接地。所述非门A2的正向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N极接电源;所述三极管VT的基极则与非门A1的反向端相连接。另外,该逻辑触发电路由非门A3,非门A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6,电容C7以及二极管D4组成。连接时,电容C6的正极经电阻R7后与非门A3的反向端相连接、其负极则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7的正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其负极则经电阻R6后与非门A4的正向端相连接。二极管D4的N极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其P极经电阻R8后与非门A4的反向端相连接。同时,所述电容C7的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所述非门A3的正向端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其反向端则与单向晶闸管D5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非门A4的正向端与非门A3的反向端相连接。如图2所示,该干扰抑制电路由放大器P1,三极管VT1,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以及电阻R12组成。连接时,二极管D6的N极经电阻R10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其P极则作为该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入端并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电阻R9与二极管D6相并联。电容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声控开关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声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声音传感器,放大器P,石英振荡器X,单向晶闸管D5,串接在声音传感器和放大器P的正极之间的采样电路,串接在采样电路和放大器P的负极之间的干扰抑制电路,正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5后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4,负极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4后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5,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则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输入端分别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和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输出端则与单向晶闸管D5的控制端相连接的逻辑触发电路组成;所述石英振荡器X的输入端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单向晶闸管D5的第二阳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声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声音传感器,放大器P,石英振荡器X,单向晶闸管D5,串接在声音传感器和放大器P的正极之间的采样电路,串接在采样电路和放大器P的负极之间的干扰抑制电路,正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5后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4,负极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4后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5,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则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输入端分别与石英振荡器X的输出端和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输出端则与单向晶闸管D5的控制端相连接的逻辑触发电路组成;所述石英振荡器X的输入端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单向晶闸管D5的第二阳极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声控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抑制电路由放大器P1,三极管VT1,N极经电阻R10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P极则作为该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入端的二极管D6,与二极管D6相并联的电阻R9,正极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负极则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8,正极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9,正极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负极则与放大器P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0,N极与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串接在放大器P1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1,串接在放大器P1的负极和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2,以及正极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则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1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尼奥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