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商业轮转印刷冷却辊装置,包括冷却辊主体,设置于冷却辊主体内部的中心冷却水通道、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冷却水回流腔、换热水导流腔和换热水出水通路;中心冷却水通道通过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与冷却水回流腔相连通;冷却水回流腔与换热水导流腔相连通;换热水导流腔延伸至换热水出水通路,换热水导流腔延伸与换热水出水通路相连通;冷却辊主体上的冷却水入口端设置冷却水入口管道,冷却水入口管道通过第一旋转接头与中心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换热水出水通路通过第二旋转接头连通至换热水排出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冷却辊内部的冷却水充分与冷却辊内表面接触,继而实现对外围的纸带进行充分冷却,提高纸带两端与纸带中间冷却的均一性,提高整体冷却效果,保证新闻报纸印刷质量和印务包装工艺的流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内部管路的新型商业轮转印刷冷却辊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采用新闻纸进行报纸印刷过车中,新闻纸有良好的吸墨性,当快干油墨印刷到纸张上之后,油墨的连接料大部分渗入纸张纤维中,剩下的颜料和少量连接料留在纸张表面,氧化干燥。而在商业轮转印刷中多采用轻涂纸、铜版纸等,吸墨性较差;采用热固型油墨,干燥时必须加热,不加热不能干燥。在烘干箱内油墨中易挥发的溶剂经加热挥发,同时油墨的树脂连接料被加热软化,固体的颜料颗粒渗入半流动状态的树脂中,最后必须在冷却辊处进行冷却使树脂固化,把颜料颗粒固定在纸张表面,使油墨干燥。冷却装置通常由冷却辊组成,冷却装置在烘干装置之后,冷却辊的冷却原理是将冷却水通入冷却辊中对外围的纸张进行冷却。纸带从烘干箱后经过冷却辊使纸带温度降到30℃使油墨固化,同时使纸带本身降温,以免高温纸张直接进入折页机后引起纸张折断。在进行冷却时,冷却辊装置直接与纸带接触,纸带缠绕在冷却辊上。在卷筒纸商业轮转胶印机中,纸带要经过一套冷却辊进行冷却,每套冷却辊一般为3~4根。为了提高冷却效果,要尽量使纸带和冷却辊的接触面加大。冷却的效果与冷却辊的排列、冷却辊管道排列、冷却辊的内部结构有直接关系,冷却辊的内部结构不同,冷却效果不同。现有的冷却辊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冷却辊本体(A)以及设置于冷却辊本体(A)内部的冷却水腔(B),进行冷却时,冷却水经由冷却辊的一端用水泵打入,从另一端流出。该种结构的冷却辊使得大量的水在冷却辊内部自由流动,无法充分有效地积聚于冷却辊内表面,大多数水趋向于从中心流过,纸带在宽度方向上冷却不均匀,两端冷却效果好些,中间较差,使得纸张冷却不均一,整体效果差。基于上述分析,我公司成立项目,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试验测试,设计一种带有内部管路的新型商业轮转印刷冷却辊装置,使冷却辊内部的冷却水充分与冷却辊内表面接触,继而实现对外围的纸带进行充分冷却,提高纸带两端与纸带中间冷却的均一性,提高整体冷却效果,保证新闻报纸印刷质量和印务包装工艺的流畅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新闻报纸印刷工艺中纸带冷却辊存在的技术缺陷,设计一种带有内部管路的新型商业轮转印刷冷却辊装置,使冷却辊内部的冷却水充分与冷却辊内表面接触,继而实现对外围的纸带进行充分冷却,提高纸带两端与纸带中间冷却的均一性,提高整体冷却效果,保证新闻报纸印刷质量和印务包装工艺的流畅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商业轮转印刷冷却辊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冷却辊主体(1),设置于冷却辊主体(1)内部的中心冷却水通道(2)、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冷却水回流腔(4)、换热水导流腔(5)和换热水出水通路(8);所述中心冷却水通道(2)通过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与冷却水回流腔(4)相连通;所述冷却水回流腔(4)与换热水导流腔(5)相连通;所述换热水导流腔(5)延伸至换热水出水通路(8),换热水导流腔(5)延伸与换热水出水通路(8)相连通;所述冷却辊主体(1)上的冷却水入口端设置冷却水入口管道(7),冷却水入口管道(7)通过第一旋转接头(71)与中心冷却水通道(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换热水出水通路(8)通过第二旋转接头(91)连通至换热水排出管道(9)。进一步,所述冷却辊主体(1)设置有用于辅助冷却辊转动的支撑轴承(6)。进一步,所述冷却水回流腔(4)与换热水导流腔(5)之间设置有多个连通接口。进一步,所述冷却水回流腔(4)与换热水导流腔(5)之间设置有4个连通接口。进一步,所述用于连通中心冷却水通道(2)与冷却水回流腔(4)的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设置为多对。进一步,所述用于连通中心冷却水通道(2)与冷却水回流腔(4)的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设置为3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计的新型商业轮转印刷冷却辊装置,结构包括冷却辊主体(1),设置于冷却辊主体(1)内部的中心冷却水通道(2)、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冷却水回流腔(4)、换热水导流腔(5)和换热水出水通路(8);中心冷却水通道(2)通过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与冷却水回流腔(4)相连通;冷却水回流腔(4)与换热水导流腔(5)相连通;换热水导流腔(5)延伸至换热水出水通路(8),换热水导流腔(5)延伸与换热水出水通路(8)相连通;此种设计结构,利用中心冷却水通道(2)、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冷却水回流腔(4)、换热水导流腔(5)及换热水出水通路(8)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冷却水与冷却辊内壁的充分接触,提高了冷却面积,也进一步延长了冷却时间,提高了冷却效率;与此同时,冷却水回流腔(4)与换热水导流腔(5)之间设置有多个连通接口,用于连通中心冷却水通道(2)与冷却水回流腔(4)的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设置为多对,此种设计结构,使得冷却水的热量交换和热量转移更为快速,使得冷却辊两端与中间的冷却效果更为均一,提高了纸带冷却效率和冷却均一性,整体冷却效果显著提升,保证了新闻报纸印刷质量和印务包装工艺的流畅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纸带冷却辊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设计的新型商业轮转印刷冷却辊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1及图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商业轮转印刷冷却辊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冷却辊主体(1),设置于冷却辊主体(1)内部的中心冷却水通道(2)、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冷却水回流腔(4)、换热水导流腔(5)和换热水出水通路(8);所述中心冷却水通道(2)通过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与冷却水回流腔(4)相连通;所述冷却水回流腔(4)与换热水导流腔(5)相连通;所述换热水导流腔(5)延伸至换热水出水通路(8),换热水导流腔(5)延伸与换热水出水通路(8)相连通;所述冷却辊主体(1)上的冷却水入口端设置冷却水入口管道(7),冷却水入口管道(7)通过第一旋转接头(71)与中心冷却水通道(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换热水出水通路(8)通过第二旋转接头(91)连通至换热水排出管道(9)。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冷却辊主体(1)设置有用于辅助冷却辊转动的支撑轴承(6)。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冷却水回流腔(4)与换热水导流腔(5)之间设置有多个连通接口。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冷却水回流腔(4)与换热水导流腔(5)之间设置有4个连通接口。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用于连通中心冷却水通道(2)与冷却水回流腔(4)的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设置为多对。优选地,作为改进,所述用于连通中心冷却水通道(2)与冷却水回流腔(4)的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设置为3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计的新型商业轮转印刷冷却辊装置,结构包括冷却辊主体(1),设置于冷却辊主体(1)内部的中心冷却水通道(2)、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冷却水回流腔(4)、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商业轮转印刷冷却辊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冷却辊主体(1),设置于冷却辊主体(1)内部的中心冷却水通道(2)、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冷却水回流腔(4)、换热水导流腔(5)和换热水出水通路(8);所述中心冷却水通道(2)通过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与冷却水回流腔(4)相连通;所述冷却水回流腔(4)与换热水导流腔(5)相连通;所述换热水导流腔(5)延伸至换热水出水通路(8),换热水导流腔(5)延伸与换热水出水通路(8)相连通;所述冷却辊主体(1)上的冷却水入口端设置冷却水入口管道(7),冷却水入口管道(7)通过第一旋转接头(71)与中心冷却水通道(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换热水出水通路(8)通过第二旋转接头(91)连通至换热水排出管道(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商业轮转印刷冷却辊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冷却辊主体(1),设置于冷却辊主体(1)内部的中心冷却水通道(2)、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冷却水回流腔(4)、换热水导流腔(5)和换热水出水通路(8);
所述中心冷却水通道(2)通过径向辐射状冷却水通道(3)与冷却水回流腔(4)相连通;
所述冷却水回流腔(4)与换热水导流腔(5)相连通;
所述换热水导流腔(5)延伸至换热水出水通路(8),换热水导流腔(5)延伸与换热水出水通路(8)相连通;
所述冷却辊主体(1)上的冷却水入口端设置冷却水入口管道(7),冷却水入口管道(7)通过第一旋转接头(71)与中心冷却水通道(2)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换热水出水通路(8)通过第二旋转接头(91)连通至换热水排出管道(9)。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泉,杨林,何金领,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