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基础专用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668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基础专用桩,属于结构工程力学领域。它包括桩体、方桩顶端和注浆管,方桩顶端位于桩体的顶端,注浆管从方桩顶端的上表面贯穿到桩体内部,伸出到桩体底端表面,浆管位于方桩顶端上表面一端是注浆孔,注浆管的中部设置有出浆管,出浆管从桩体的中部伸出到桩体的外侧面上,出浆管的一端伸出桩体的外侧面,形成出浆口,出浆管的一端与注浆管连通,注浆管从方桩顶端的上表面贯穿到桩体内部,伸出到桩体底端表面,与圆环连通,圆环上分布有出浆孔。桩体埋入地下后,从注浆孔向注浆管注浆,浆体依次通过注浆管与圆环,从出浆孔流出,与桩体底部周围的泥沙或岩石融合在一起,使得光伏基础专用桩的底部更为牢固的固定在地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基础地基桩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基础专用桩。增强抗拨、摩阻力方桩。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深基坑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同时抗拔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另外,由于一般地基均含地下水,当桩打入或压入地基土层中,进入地面下的桩体会将同体积的土体向四周挤开。桩周土体天然结构遭到破坏,土体孔隙中的水压急剧升高形成超孔隙水压力,使桩上浮,同时桩周侧阻力及桩端阻力减小,桩的承载力相应降低。一般而言,上浮的原因是结构体重量及地下室侧壁摩擦力之和小于水浮力所引起。上浮处理方法有抽水、解压、加载及洗砂等方法配合运用,但处理后上浮的结构很少能回沉至原高程,残存的上浮量需借建筑收尾工程处理。经过一段时间,一般软土需要数月或者更长,超孔隙逐渐消散,土体结构逐步恢复,桩的承载力也相应的回升。通常这种现象为打桩的时间效应。桩基技术规范指出,在深厚软土场地,当采用大片密集有挤土作用的桩时,应采用有效的消减超孔压和挤土效应的措施。桩进入到土中后,桩周围0.2mm内都是超孔隙水,这个水需要长达几天或者到数月才可以消失(各种土层水的消失速度不一样),超孔隙压力和水消失后桩才可以和土接触到一块,接触后使得桩达到设计所需要的承载力,但是这需要一段的时间,一般都在3-20天的时间左右才可以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及设计所需要的承载力。但是,对于一些对工期要求比较紧的工程,就需要等到达到设计需要的承载力的时候,才可以在对其进行下一步施工的处理,浪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762703U,授权公告日:2011.03.16,公开了一种基础方桩,该基础方桩具有方形横截面,在所述基础方桩的四个角上、沿所述基础方桩长度方向呈螺旋形错落设置有多个凹槽。本技术中,由于凹槽的存在,增加了桩与土层的接触面积,经过计算,可增加10%的桩的外表面积;增大了摩擦阻力,有效地提高了抗拔力。另因槽凹进而减少的混凝土体积可减少3%,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和减少了资源浪费。其不足之处在于,1)该专利上的凹槽增加了浇筑的难度,造成制作成本高,工期长;2)该专利为方形,不便下装,底部阻力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支护桩现场浇筑污染环境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基础专用桩。它在使用过程中,不污染环境,且制作抗拨桩的周期短,杜绝了原材料浪费的现象,节省制作成本。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伏基础专用桩,包括桩体、方桩顶端和注浆管,方桩顶端位于桩体的顶端,注浆管从方桩顶端的上表面贯穿到桩体内部,伸出到桩体底端表面。桩体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不受限制,可以为正方形,正五边形,或者是圆形,根据需要而定,桩体的长度也不受限制,根据应用场合而定,能够用于承载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电池板重量较重,将桩体埋入地下后,向注浆管内注浆,浆水与桩体底端泥沙或者岩石相互融合,使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光伏基础专用桩,牢固的固定在地上,以便承受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重量。优选地,注浆管位于方桩顶端上表面一端是注浆孔。桩体埋入地下后,从注浆孔向注浆管注浆,浆体从注浆管底部流出,与周围的泥沙或岩石融合在一起,使得光伏基础专用桩底部牢固的固定在地上。优选地,注浆管的中部设置有出浆管,出浆管从桩体的中部伸出到桩体的外侧面上,出浆管的一端伸出桩体的外侧面,形成出浆口,出浆管的一端与注浆管连通。桩体埋入地下后,从注浆孔向注浆管注浆,浆体依次通过注浆管与出浆管,从出浆口经高压泵打流出,与桩体中部周围的泥沙或岩石融合在一起,使得光伏基础专用桩的中部牢固的固定在地上。优选地,注浆管从方桩顶端的上表面贯穿到桩体内部,伸出到桩体底端表面,与圆环连通,圆环上分布有出浆孔。桩体埋入地下后,从注浆孔向注浆管经高压泵注浆,浆体依次通过注浆管与圆环,从出浆孔流出,与桩体底部周围的泥沙或持力层岩石融合在一起,使得光伏基础专用桩的底部更为牢固的固定在地上。优选地,圆环与桩体底端所在平面平行,圆环上均匀分布有出浆孔。这样设置后,光伏基础专用桩能够平稳的固定在土体内,浆体从出浆孔经高压泵流出后,均匀的与桩体底部周围的泥沙或岩石融合在一起,使得光伏基础专用桩的底部受力平衡,更为牢固。优选地,出浆管的一端伸出桩体的外侧面,形成出浆口,出浆口的周围设有保护筋,且保护筋的高度高于出浆口所在的平面。在桩体的外侧面上垂直设置有若干保护筋,保护筋将出浆口围绕一圈,出浆口位于若干保护筋形成的圆圈的中心;或者,若干个保护筋围成正方形或者其他形状,出浆口位于正方形或者其他形状的中心,保护筋一方面在光伏基础专用桩制作完成后,堆放和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护出浆口不受其他障碍物的碰撞而损坏;另一方面,浆体从出浆口流出后,将保护筋和桩体中部(出浆口)周围的泥沙或岩石融合在一起,使得光伏基础专用桩与埋入地的土体结合的更为牢固。优选地,桩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利用桩体的正方形的菱角,增加桩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桩体的抗拔性能,增加光伏基础专用桩整体的抗拔性能和摩擦阻力,使得光伏基础专用桩在受到外力时不会摇晃,能够稳固的承托顶部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优选地,出浆口位于的桩体一个侧面上,与设有出浆口相对的桩体的另一个侧面上,分布有摩擦纹。摩擦纹进一步增加了桩体的摩擦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桩体的抗拔性能,相应地,增加了光伏基础专用桩整体的抗拔性能和摩擦阻力;桩体一个侧面上设有的出浆口以及出浆口周围分布的若干保护筋,与设有出浆口相对的桩体的另一个侧面上的摩擦纹,这两个侧面使得光伏基础专用桩整体保持受力平衡。优选地,所述的摩擦纹为弧状,该弧状结构凹陷在桩体的表面。桩体下沉到地下时,摩擦纹的弧状凹陷结构与桩体周围的泥沙或者淤泥等土体形态相互融合在一起,将光伏基础专用桩粘牢,增大桩体的抗拔摩擦阻力。优选地,还包括桩尖,桩尖位于桩体的底部。在桩体嵌入硬基土体内,下沉的过程中,桩尖位于桩体的最前端,起到引导桩体下沉的作用,便于桩体穿透土层,更好的深入到硬基土体内部。优选地,桩尖的截面为H型。H型的桩尖深入到土体内部,注浆后,H型的桩尖与周围的土体通过浆体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增加光伏基础专用桩的抗拔牢固性能。优选地,桩尖与桩体底端连接在一起,注浆管从方桩顶端的上表面贯穿到桩体内部,伸出到桩体底端表面,与圆环连通,圆环位于桩尖内。一方面桩体埋入地下后,从注浆孔向注浆管注浆,浆体依次通过注浆管与圆环,从出浆孔流出,与桩体底部的桩尖,以及周围的泥沙或岩石等土体形态结合在一起,使得增强抗拨、摩阻力桩的底部更为牢固的固定在地上;另一方面,H型的桩尖深入到土体内部,注浆后,H型的桩尖与周围的土体通过浆体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增加光伏基础专用桩的抗拔牢固性能。优选地,桩体上每隔2-5m设置一个出浆口,使得桩体外部都能够被浆体包裹,与周围的土体连接在一起,增大侧摩擦阻力,且能够提高抗拔性能。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桩体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不受限制,可以为正方形,正五边形,或者是圆形,根据需要而定,桩体的长度也不受限制,根据应用场合而定,能够用于承载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电池板重量较重,将桩体埋入地下后,向注浆管内注浆,浆水与桩体底端泥沙或者岩石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基础专用桩,包括桩体(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桩顶端(1)和注浆管(21),方桩顶端(1)位于桩体(6)的顶端,注浆管(21)从方桩顶端(1)的上表面贯穿到桩体(6)内部,伸出到桩体(6)底端表面,出浆口(7)位于的桩体(6)一个侧面上,与设有出浆口(7)相对的桩体(6)的另一个侧面上,分布有摩擦纹(5),所述的摩擦纹(5)为弧状,该弧状结构凹陷在桩体(6)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基础专用桩,包括桩体(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桩顶端(1)和注浆管(21),方桩顶端(1)位于桩体(6)的顶端,注浆管(21)从方桩顶端(1)的上表面贯穿到桩体(6)内部,伸出到桩体(6)底端表面,出浆口(7)位于的桩体(6)一个侧面上,与设有出浆口(7)相对的桩体(6)的另一个侧面上,分布有摩擦纹(5),所述的摩擦纹(5)为弧状,该弧状结构凹陷在桩体(6)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基础专用桩,其特征在于,注浆管(21)位于方桩顶端(1)上表面一端是注浆孔(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基础专用桩,其特征在于,注浆管(21)的中部设置有出浆管(72),出浆管(72)从桩体(6)的中部伸出到桩体(6)的外侧面上,出浆管(72)的一端伸出桩体(6)的外侧面,形成出浆口(7),出浆管(72)的一端与注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钻曾少雷梁俊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宏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