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上调光开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360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上调光开关结构,其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中的控制电路板以及安装于控制电路板上的调光开关组件,控制电路板连接导线,该导线伸出于外壳外;所述外壳两侧均设置有线孔及位于线孔旁侧的分线板,线孔配合分线板形成一T形通道;该线孔内壁成型有复数个倒齿,该倒齿与导线卡合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壳中的T形通道对导线进行限位,且外壳中第一、第二L形齿板的倒齿与导线外表面抵压,进一步对导线进行限位,外壳中的第一、第二压线板还与导线抵压,再进一步使外壳对导线进行限位,使外壳与导线连接更加稳定,以此可有效防止导线脱离外壳,保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长时间正常使用,提高使用寿命及工作质量,并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关结构
,特指一种线上调光开关结构。
技术介绍
:LED,LightEmittingDiode的缩写,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现在阶段,在全球追求健康、环保和能源危机极大的情况下,LED照明已被世界公认为一种健康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正以更快的速度拓展其应用范围。用于照明灯饰中,LED具有环保、寿命长、功耗低等优点,使LED逐渐代替原有的小型白炽灯泡以及日光灯。即便如此,也需要调节LED的亮度来适应环境需要,以进一步节约能源。传统的调光开关一般包括:一外壳、安装于外壳中的控制电路板以及安装于控制电路板上的调光开关组件,该控制电路板两端分别连接导线,该导线伸出于外壳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导线经常会被扯动,由于外壳没有对导线进行限位或定位,以致使导线较易被扯动而与控制电路板脱离,导致整个调光开关无法正常使用,对使用者造成极大的困扰。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上调光开关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线上调光开关结构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中的控制电路板以及安装于控制电路板上的调光开关组件,该控制电路板连接导线,该导线伸出于外壳外;所述外壳两侧均设置有线孔以及位于线孔旁侧的分线板,线孔配合分线板形成一T形通道;该线孔内壁成型有复数个倒齿,该倒齿与导线卡合定位。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固定的上壳体及下壳体,该下壳体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线口以及位于第一线口旁侧的第一、第二L形齿板,所述分线板设置于第一、第二L形齿板旁侧,该上壳体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线口对应的第二线口,该第一线口、第二线口配合第一、第二L形齿板形成所述的线孔,该第一、第二L形齿板内侧均设置有所述倒齿。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线口上成型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分线凸锥;所述第二线口上成型有向下凸出的第二分线凸锥。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壳体上成型有至少一个第一压线板,该第一压线板位于第一、第二L形齿板之间;所述上壳体上成型有至少一个向下凸伸并用于压紧所述导线的第二压线板。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压线板及第二压线板端部均设置有尖锥部,该尖锥部与所述导线抵压。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光开关组件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开关器件以及安装于外壳上并与开关器件连接的调节旋钮,该调节旋钮上端具有锥形面,该锥形面上成型有复数个防滑凸起。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线包括火线及零线,该火线伸入外壳中的部分截断形成第一、第二接线部,且该第一、第二接线部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所述零线伸入外壳中的部分形成一呈半框状的折弯部,该折弯部固定于外壳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外壳中的T形通道对导线进行限位,且外壳中第一、第二L形齿板的倒齿与导线外表面抵压,进一步对导线进行限位,该外壳中的第一、第二压线板还与导线抵压,再进一步使外壳对导线起到更好的限位功效,使外壳与导线连接更加稳定,以此可有效防止导线脱离外壳,保证本技术能够长时间正常使用,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及工作质量,并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拆卸上壳体后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下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中上壳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5所示,为一种线上调光开关结构,其包括外壳1、安装于外壳1中的控制电路板2以及安装于控制电路板2上的调光开关组件3,该控制电路板2连接导线4,该导线4伸出于外壳1外。所述外壳1两侧均设置有线孔10以及位于线孔10旁侧的分线板101,线孔10配合分线板101形成一T形通道,所述导线一部分容置于该T形通道中,该T形通道对导线起到良好的限位功效;该线孔10内壁成型有复数个倒齿102,该倒齿102与导线4卡合定位,令外壳1对导线4形成稳定的限位效果或定位效果,以此可防止本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由于导线4被扯动以与控制电路板2脱离的现象,保证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及工作质量。具体而言,所述外壳1包括相互固定的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该下壳体12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线口121以及位于第一线口121旁侧的第一、第二L形齿板122、123,所述分线板101设置于第一、第二L形齿板122、123旁侧,该上壳体11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线口121对应的第二线口111,该第一线口121、第二线口111配合第一、第二L形齿板122、123形成所述的线孔10,该第一、第二L形齿板122、123内侧均设置有所述倒齿102。另外。所述第一线口121上成型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分线凸锥124;所述第二线口111上成型有向下凸出的第二分线凸锥112。第一分线凸锥124及第二分线凸锥112均可对导线起到限位的功效。所述下壳体12上成型有至少一个第一压线板125,该第一压线板125位于第一、第二L形齿板122、123之间;所述上壳体11上成型有至少一个向下凸伸并用于压紧所述导线4的第二压线板113。其中,所述第一压线板125及第二压线板113端部均设置有尖锥部,该尖锥部与所述导线4抵压,进一步使外壳对导线起到更好的限位功效,使外壳与导线连接更加稳定。所述调光开关组件3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2上的开关器件31以及安装于外壳1上并与开关器件31连接的调节旋钮32,该调节旋钮32上端具有锥形面,该锥形面上成型有复数个防滑凸起321。所述导线4包括火线41及零线42,该火线41伸入外壳1中的部分截断形成第一、第二接线部411、412,且该第一、第二接线部411、412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2连接;所述零线42伸入外壳1中的部分形成一呈半框状的折弯部421,该折弯部421固定于外壳1中。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外壳中的T形通道对导线进行限位,且外壳中第一、第二L形齿板122、123的倒齿102与导线外表面抵压,进一步对导线进行限位,该外壳中的第一、第二压线板还与导线抵压,再进一步使外壳对导线起到更好的限位功效,使外壳与导线连接更加稳定,以此可有效防止导线脱离外壳,保证本技术能够长时间正常使用,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及工作质量,并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上调光开关结构,其包括外壳(1)、安装于外壳(1)中的控制电路板(2)以及安装于控制电路板(2)上的调光开关组件(3),该控制电路板(2)连接导线(4),该导线(4)伸出于外壳(1)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两侧均设置有线孔(10)以及位于线孔(10)旁侧的分线板(101),线孔(10)配合分线板(101)形成一T形通道;该线孔(10)内壁成型有复数个倒齿(102),该倒齿(102)与导线(4)卡合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上调光开关结构,其包括外壳(1)、安装于外壳(1)中的控制电路板(2)以及安装于控制电路板(2)上的调光开关组件(3),该控制电路板(2)连接导线(4),该导线(4)伸出于外壳(1)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两侧均设置有线孔(10)以及位于线孔(10)旁侧的分线板(101),线孔(10)配合分线板(101)形成一T形通道;该线孔(10)内壁成型有复数个倒齿(102),该倒齿(102)与导线(4)卡合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上调光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相互固定的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该下壳体(12)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线口(121)以及位于第一线口(121)旁侧的第一、第二L形齿板(122、123),所述分线板(101)设置于第一、第二L形齿板(122、123)旁侧,该上壳体(11)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线口(121)对应的第二线口(111),该第一线口(121)、第二线口(111)配合第一、第二L形齿板(122、123)形成所述的线孔(10),该第一、第二L形齿板(122、123)内侧均设置有所述倒齿(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上调光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口(121)上成型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分线凸锥(124);所述第二线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德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金准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