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5307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预防泄洪建筑物下游的河道覆盖层较深厚、经常遭受水流冲刷,从而对两岸边坡及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确保边坡及其附近建筑物的稳定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泄洪建筑物下游的河道边坡上设置混凝土挡墙,所述混凝土挡墙靠河道侧布置2~3排伸入基岩面的水泥灌注桩,挡墙与河岸间采用石渣回填;所述水泥灌注桩的顶部设有与混凝土挡墙连接的混凝土基础,并在该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挡墙之间设置结构缝;所述混凝土基础的靠河道侧布置有相互串连、并顺延至河床底部的合金网石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泄洪建筑物下游的河道覆盖层较深厚、经常遭受水流冲刷,需要对两岸边坡及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时的设计与施工。
技术介绍
对于水利工程泄洪建筑物而言,当水流经过消力池或护坦大幅消能后,还保持着一定的余能。一般工程中常在消力池或护坦下游的河道及两岸边坡考虑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河床免受冲刷,确保边坡及其附近建筑物的稳定安全。当泄洪建筑物下游的河道覆盖层较深厚、经常遭受水流冲刷时,工程中常采用浆(干)砌石护坡或护底、混凝土挡墙等方法,对两岸边坡及河道进行治理。在长期水流冲击作用下,河床覆盖层可能被冲走形成较大范围的冲坑,部分工程甚至出现护坡(护底)破坏、挡墙变形乃至垮塌等现象,严重威胁工程安全。如何考虑采用稳妥可靠的综合治理措施,保证深厚覆盖层的河道及两岸边坡安全,是工程边坡处理设计与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预防泄洪建筑物下游的河道覆盖层较深厚、经常遭受水流冲刷,从而对两岸边坡及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确保边坡及其附近建筑物的稳定安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泄洪建筑物下游的河道边坡上设置混凝土挡墙,所述混凝土挡墙靠河道侧布置2~3排伸入基岩面的水泥灌注桩,挡墙与河岸间采用石渣回填;所述水泥灌注桩的顶部设有与混凝土挡墙连接的混凝土基础,并在该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挡墙之间设置结构缝;所述混凝土基础的靠河道侧布置有相互串连、并顺延至河床底部的合金网石兜。所述混凝土挡墙内预埋有若干直径为10cm、间距为2~3m的排水管。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开挖混凝土挡墙及该挡墙靠河道侧的基础,挖除松散的表层覆盖层并夯实;2、水泥灌注桩施工,在混凝土挡墙靠河道侧布置2~3排直径为0.8~2m、间距为1~2m的水泥灌注桩,其桩底伸入基岩面一定深度;3、浇筑混凝土挡墙,每隔10~15m设置结构缝,并埋设直径为10cm、间距为2~3m的排水管;4、在混凝土挡墙与河岸之间回填石渣;5、在混凝土挡墙靠河道侧浇筑厚度为1~2m、宽度为3~5m的混凝土基础,并设置结构缝;6、在混凝土基础靠河道侧填筑合金网石兜并顺延至河道底部,合金网石兜最薄处不小于3层,底部水平厚度不小于10m,坡比为1:1.5;合金网石兜的网眼展开尺寸为20~30cm,兜内石料装满率大于90%,石料粒径大于网眼最大展开尺寸的1.5~2倍,为30~60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串连起来的合金网石兜施工简单,整体性好,具有较好的适应基础变形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当泄洪建筑物下游的部分河床覆盖层被水流冲走后,会形成一定规模的冲坑,合金网石兜因柔性好,可在自重作用下较好地充填冲坑,防止冲坑和河道冲刷的进一步发展,对河床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可做为灌注桩桩前抗体,有利于挡墙及其基础的稳定。2、混凝土挡墙外侧设置2~3排水泥灌注桩,并伸入基岩,可保证挡墙及其基础的稳定,且不被水流淘刷。3、水泥灌注桩上部设置混凝土基础,在桩和挡墙之间起到连接作用;混凝土基础与挡墙之间设置结构缝,使各自结构均能适应一定程度的变形,同时也可封闭挡墙外侧基础,防止水流的直接冲刷。4、有效保证了深厚覆盖层的河道及岸坡安全,削弱或减缓了河道的冲刷程度,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在泄洪建筑物下游的河道边坡上设置混凝土挡墙5,混凝土挡墙5靠河道侧(外侧)布置2~3排伸入基岩面一定深度、直径为0.8~2m、间距为1~2m的水泥灌注桩2,挡墙靠河岸侧(背侧)采用石渣6回填,浇筑混凝土挡墙5时,每隔10~15m设置结构缝,并在混凝土挡墙5内预埋若干直径为10cm、间距为2~3m的排水管4。水泥灌注桩2的顶部浇筑厚度为1~2m、宽度为3~5m的混凝土基础3与混凝土挡墙5相接,并设置结构缝;混凝土基础3的靠河道侧(外侧)布置有相互串连、并顺延至河床底部的合金网石兜1。本实施例的施工步骤如下:1、开挖混凝土挡墙5及该挡墙靠河道侧的基础,挖除松散的表层覆盖层,保留相对致密的基础,必要时可适当夯实,以满足混凝土挡墙5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2、水泥灌注桩2施工,在混凝土挡墙5靠河道侧布置2~3排直径为0.8~2m、间距为1~2m的水泥灌注桩2,其桩底伸入基岩面一定深度;3、浇筑混凝土挡墙5,每隔10~15m设置结构缝,挡墙尺寸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而定;并在挡墙内埋设直径为10cm、间距为2~3m的排水管4;4、在混凝土挡墙5靠河岸侧(与河岸之间)回填石渣6,河岸侧一般是建筑物或道路7等;5、在混凝土挡墙5靠河道侧浇筑厚度约为1~2m、宽度约为3~5m的混凝土基础3,并设置结构缝;6、在混凝土基础3靠河道侧(外侧)填筑合金网石兜1并顺延至河道底部,最薄处不小于3层,底部水平厚度不小于10m,坡比一般约为1:1.5;合金网装石容量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确定,其网眼展开尺寸一般为20~30cm,兜内石料装满率应大于90%,石料粒径应大于网眼最大展开尺寸的1.5~2倍,一般约30~60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泄洪建筑物下游的河道边坡上设置混凝土挡墙(5),所述混凝土挡墙(5)靠河道侧布置2~3排伸入基岩面的水泥灌注桩(2),挡墙与河岸间采用石渣(6)回填;所述水泥灌注桩(2)的顶部设有与混凝土挡墙(5)连接的混凝土基础(3),并在该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挡墙(5)之间设置结构缝;所述混凝土基础(3)的靠河道侧布置有相互串连、并顺延至河床底部的合金网石兜(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泄洪建筑物下游的河道边坡上设置混凝土挡墙(5),所述混凝土挡墙(5)靠河道侧布置2~3排伸入基岩面的水泥灌注桩(2),挡墙与河岸间采用石渣(6)回填;所述水泥灌注桩(2)的顶部设有与混凝土挡墙(5)连接的混凝土基础(3),并在该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挡墙(5)之间设置结构缝;所述混凝土基础(3)的靠河道侧布置有相互串连、并顺延至河床底部的合金网石兜(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挡墙(5)内预埋有若干直径为10cm、间距为2~3m的排水管(4)。3.一种预防河道冲刷的边坡综合治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3.1、开挖混凝土挡墙(5)及该挡墙靠河道侧的基础,挖除松散的表层覆盖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樱畯黄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