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结构及顶盖总成存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3213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3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件存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立柱,沿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布置有多个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上的支撑体,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体在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铰链板连接,且所述铰链板将下层所述支撑体的转动传递给上层所述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靠近所述铰链板的一端设有配重块,且所述立柱上还设有对所述支撑体非工作状态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销。该支撑体方便取件、放件过程,避免了工件的损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顶盖总成存放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滚轮和所述支撑结构,方便顶盖总成的存储运转,避免顶盖总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件存放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顶盖总成存放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零部件转运过程中,为了节省空间,通常采用零部件层叠放置的方式。对于这种放置方式,目前常用的支撑结构包括多组立柱,每组立柱上沿高度方向平行固定有多层支撑杆,每层支撑杆用于固定一个零部件。这种支撑结构虽然能起到节省空间的作用,但取放件时上下层相互干扰,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较大,影响工作效率,存放及拿取过程易出现磕碰划伤、变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使得在该支撑结构上进行放件、取件的过程更加灵活方便,避免工件的磕碰划伤,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顶盖总成存放装置,方便顶盖总成的存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立柱,沿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布置有多个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上的支撑体,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体在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铰链板连接,且所述铰链板将下层所述支撑体的转动传递给上层所述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靠近所述铰链板的一端设有配重块,且所述立柱上还设有对所述支撑体非工作状态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销。优选地,任意所述铰链板均在靠上方的一端设有条形孔,另一端设有圆孔,所述条形孔沿所述支撑体排布的方向延伸,且铰链轴依次穿过所述支撑体上的通孔以及相互靠近的一个所述条形孔和一个所述圆孔将一个所述支撑体和两块所述铰链板连接。优选地,所述铰链板包括铰接的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且铰接轴垂直于所述支撑体排布的方向设置。优选地,所述支撑体上与所述铰链板相对的一端为带有限位斜面的支撑端。优选地,所述支撑端与所述支撑体的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支撑体上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一种顶盖总成存放装置,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滚轮,还包括至少两组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沿延伸方向设有多组安装孔,所述立柱通过固定在其底端的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孔连接。优选地,所述滑轨为多条,且每条所述滑轨上均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滑轨螺栓连接的支撑座,且所述立柱上具有与所述支撑座套接的连接端。优选地,所述立柱的一侧还设有对顶盖总成进行限位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立柱平行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在非工作状态下,支撑体由于限位销的作用处于初始状态,当某一层的支撑体上放上工件后,该支撑体在工件重力的作用下旋转进入承载状态,与此同时,将转动通过铰链板传递给与其连接的上层支撑体,使得上层支撑体处于待承载状态,方便上层支撑体放件,待上层支撑体放上工件并进入承载状态的同时,旋转会继续上传,重复以上过程,使得每一层支撑体都能够灵活方便进行放件工作。取件后,由于配重块的作用,支撑体会自动回位,不影响对其他支撑体的取件,避免工件划伤。本技术提供的顶盖总成存放装置,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滚轮和所述支撑结构,能够取得与上述相同的有益效果,方便顶盖总成的存储流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体与铰链板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盖总成存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立柱的安装板与滑轨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立柱,2-支撑体,3-铰链板,4-限位销,5-条形孔,6-铰链轴,7-底座,8-滚轮,9-滑轨,10-安装板,11-支撑座,12-限位杆;31-限位斜面;91-安装孔;A-初始状态,B-待承载状态,C-承载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包括立柱1,沿所述立柱1的高度方向布置有多个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1上的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2为工件层叠放置的支撑部件。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体2在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铰链板3连接,且所述铰链板3将下层所述支撑体2的转动传递给上层所述支撑体2;另外,所述支撑体2靠近所述铰链板3的一端设有配重块(图中未示),且所述立柱1上还设有对所述支撑体2非工作状态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销4。在未放上工件时,所有所述支撑体2在限位销4的作用下,处于如图1所述的初始状态A,当某一层的所述支撑体2放上工件后,在工件重力的作用下,该支撑体2转动到承载状态C,并通过铰链板3将转动向上传递,带动上层支撑体2转动,使得上层支撑体2处于待承载状态B,方便了放件过程。当该层支撑体2放上工件后,会继续重复上述过程,使得上面各层支撑体2依次达到待承载状态B,方便逐层放件。另外,优选由上至下依次取件,在配重块的作用下,取件后支撑体2自动回位,不影响下一层的取件工作,避免了工件磕碰、划伤。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最底层的支撑体2非工作状态的初始位置与其他各层支撑体的初始位置不同,最底层的支撑体2在一开始即处于待承载状态B,以方便从下至上依次放件。为了实现对上、下层支撑体转动的传递,所述铰链板3可选择不同的结构,以下为两种优选的实施例方案。在其中一优选实施例中,任意所述铰链板3均在靠上方的一端设有条形孔5,另一端设有圆孔,所述条形孔5沿所述支撑体2排布的方向延伸,且铰链轴6依次穿过所述支撑体2上的通孔以及相互靠近的所述条形孔5和所述圆孔将一个所述支撑体2和两块所述铰链板3连接。当放上工件后,支撑体2与通过铰链轴6带动铰链板3转动,由于条形孔5的限位作用,铰链轴6沿条形孔5向上运动,使得铰链板3也具有转动和向上的运动,从而带动铰链板3另一端连接的上层支撑体2转动,到达待承载状态。在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铰链板3包括铰接的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且铰接轴垂直于所述支撑体2排布的方向设置,使得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绕铰链轴转动后,可在所述支撑体2排布的方向打开或折叠,导致铰链板3在高度方向发生变化,带动支撑体2的转动。具体地,初始状态在配重块的作用下,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处于折叠状态,当支撑体2放上工件后,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受力转动打开,打开过程拉动上层支撑体2转动,使得上层支撑体2处于到达待承载状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对铰链板3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计其他结构形式。另外,所述支撑体2上与所述铰链板3相对的一端为带有限位斜面31的支撑端,对工件起到承载限位的作用,确保支撑稳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端与所述支撑体2的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支撑体2上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使得支撑端力臂较大,便于放件后支撑体2带动铰链板3旋转,以使得上层支撑体快速到达待承载状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立柱(1),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立柱(1)的高度方向布置有多个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1)上的支撑体(2),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体(2)在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铰链板(3)连接,且所述铰链板(3)将下层所述支撑体(2)的转动传递给上层所述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2)靠近所述铰链板(3)的一端设有配重块,且所述立柱(1)上还设有对所述支撑体(2)非工作状态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销(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立柱(1),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立柱(1)的
高度方向布置有多个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1)上的支撑体(2),相邻两
个所述支撑体(2)在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铰链板(3)连接,且所述铰链
板(3)将下层所述支撑体(2)的转动传递给上层所述支撑体(2);所述
支撑体(2)靠近所述铰链板(3)的一端设有配重块,且所述立柱(1)上
还设有对所述支撑体(2)非工作状态的初始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所述铰链板(3)
均在靠上方的一端设有条形孔(5),另一端设有圆孔,所述条形孔(5)
沿所述支撑体(2)排布的方向延伸,且铰链轴(6)依次穿过所述支撑体
(2)上的通孔以及相互靠近的一个所述条形孔(5)和一个所述圆孔将一
个所述支撑体(2)和两块所述铰链板(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板(3)
包括铰接的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且铰接轴垂直于所述支撑体(2)排
布的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
上与所述铰链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月伟许泺飞徐晓明何桂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