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力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313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3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力训练装置,包括阻尼机构、棘轮机构以及绳轮机构;所述绳轮机构包括拉绳、绳轮轴、绳轮以及位于绳轮内部的卷簧,所述卷簧一端固定于绳轮轴,另一端固定于绳轮;所述棘轮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部分上的内棘轮、棘爪、安装在绳轮上的棘爪轴以及用于所述棘爪复位的复位弹簧。当松开拉绳时,在卷簧的张力作用下,绳轮反向转动将拉伸收回,由于绳轮与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棘轮机构传动,因此绳轮反向转动时第二部分不会转动,拉绳的收回仅仅是通过卷簧的张力而实现,而卷簧的张力较小,因此能够将拉绳收回的同时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回复力,从而即便拉绳脱手也不会伤到身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力训练装置,属于运动健身器材

技术介绍
力量型健身器械主要由操作机构和配重机构两大部分组成,操作机构根据所训练的肌肉位置不同有其各自相应的特殊结构,而配重机构在系列产品中大都是基本相同的。众多力量型健身器械中使用弹性原件作为阻尼,通过肌肉的力量克服弹性原件的弹性达到锻炼的目的,同时弹性元件的弹性也能在肌肉力量释放后恢复原来的状态从而能够进行反复训练。但是采用纯粹的弹性原件作为阻尼器,一方面长时间反复使用中对弹性元件的材质要求较高,即便这样也会出现弹性消减以及容易损坏的情况,另一方面弹性原件的弹性不好控制,一旦意外释放力量后弹性元件迅速恢复原状,容易造成危险。例如现有的拉力训练器材,通常使用具有弹性的绳,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设置手拉部件和脚蹬部件,使用时用脚蹬住脚蹬部件上,使用手臂力量拉拽手拉部件,从而使弹性绳拉伸。采用这种拉力训练器材进行训练,如果手拉部件脱手,或者脚蹬部件没有被蹬牢,巨大的弹力使手拉部件快速飞出,很容易击伤身体。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使用弹性元件的拉力训练装置,只有在对拉绳施加力量时才会产生阻尼作用力,并且拉绳的回复力量较小,不会产生危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拉力训练装置,包括阻尼机构、棘轮机构以及绳轮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互扣合后内部形成环形腔;所述第一部分为静止部,所述第二部分为活动部,所述第二部分能够相对第一部分旋转;在所述环形腔内设置有多个安装轴,每个安装轴固定有摩擦轮以及行星齿轮;所述安装轴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主动齿轮,多个所述行星齿轮围绕所述主动齿轮并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摩擦轮顶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绳轮机构包括拉绳、绳轮轴、绳轮以及位于绳轮内部的卷簧,所述卷簧一端固定于绳轮轴,另一端固定于绳轮;所述棘轮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部分上的内棘轮、棘爪、安装在绳轮上的棘爪轴以及用于所述棘爪复位的复位弹簧。每个所述摩擦轮的两侧分别顶在所述环形腔的径向内侧壁与径向外侧壁。所述行星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摩擦轮的直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拉力训练装置,第一部分固定,通过肌肉力量拉动拉绳,从而在拉绳的作用下绳轮正向转动,同时卷簧形成张力;由于绳轮与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棘轮机构传动,从而绳轮转动能够带动第二部分转动,从而主动齿轮带动各个行星齿轮高速旋转,由于行星齿轮与摩擦轮固定在安装轴上,因此安装轴与摩擦轮一并高速转动,摩擦轮与静止的第一部分产生摩擦,从而形成阻尼效应,产生锻炼效果;当松开拉绳时,在卷簧的张力作用下,绳轮反向转动将拉伸收回,由于绳轮与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棘轮机构传动,因此绳轮反向转动时第二部分不会转动,拉绳的收回仅仅是通过卷簧的张力而实现,而卷簧的张力较小,因此能够将拉绳收回的同时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回复力,从而即便拉绳脱手也不会伤到身体。本技术结构较为简单,并且采用摩擦阻尼替代传统的弹性阻尼,因此不会发生因弹性元件断裂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同时当施加力量使第二部分转动时就会产生阻尼效应,当停止发力时阻尼效应停止,也不会发生传统的弹性元件由于弹性回复力不易控制而造成人身损伤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阻尼机构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力训练装置,包括阻尼机构9、棘轮机构8以及绳轮机构7;所述阻尼机构9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部分91与第二部分92,所述第一部分91与所述第二部分92相互扣合后内部形成环形腔93;所述第一部分91为静止部,所述第二部分92为活动部,所述第二部分92能够相对第一部分91旋转;在所述环形腔93内设置有多个安装轴94,每个安装轴94固定有摩擦轮95以及行星齿轮96;所述安装轴94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91;所述第二部分92设置有主动齿轮97,多个所述行星齿轮96围绕所述主动齿轮97并与所述主动齿轮97相啮合;所述摩擦轮95顶在所述第一部分1上。所述绳轮机构7包括拉绳71、绳轮轴72、绳轮73以及位于绳轮73内部的卷簧74,所述卷簧74一端固定于绳轮轴72,另一端固定于绳轮73。所述棘轮机构8包括固定在第二部分92上的内棘轮81、棘爪82、安装在绳轮73上的棘爪轴83以及用于所述棘爪82复位的复位弹簧84。每个所述摩擦轮95的两侧分别顶在所述环形腔93的径向内侧壁与径向外侧壁,从而尽可能增加了与第一部分91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所述行星齿轮96的直径小于所述摩擦轮95的直径,行星齿轮96的直径越小,其自转速度就越快;摩擦轮95的直径越大,当行星齿轮96旋转一周时摩擦轮95也旋转一周,从而摩擦轮外侧壁上任一点所运动的轨迹长度较大,摩擦轮外侧壁的面积也较大,外侧壁与第一部分91发生摩擦的有效摩擦面积也较大,摩擦效果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拉力训练装置,第一部分固定,通过肌肉力量拉动拉绳,从而在拉绳的作用下绳轮正向转动,同时卷簧形成张力;由于绳轮与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棘轮机构传动,从而绳轮转动能够带动第二部分转动,从而主动齿轮带动各个行星齿轮高速旋转,由于行星齿轮与摩擦轮固定在安装轴上,因此安装轴与摩擦轮一并高速转动,摩擦轮与静止的第一部分产生摩擦,从而形成阻尼效应,产生锻炼效果;当松开拉绳时,在卷簧的张力作用下,绳轮反向转动将拉伸收回,由于绳轮与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棘轮机构传动,因此绳轮反向转动时第二部分不会转动,拉绳的收回仅仅是通过卷簧的张力而实现,而卷簧的张力较小,因此能够将拉绳收回的同时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回复力,从而即便拉绳脱手也不会伤到身体。本技术结构较为简单,并且采用摩擦阻尼替代传统的弹性阻尼,因此不会发生因弹性元件断裂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同时当施加力量使第二部分转动时就会产生阻尼效应,当停止发力时阻尼效应停止,也不会发生传统的弹性元件由于弹性回复力不易控制而造成人身损伤的情况。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机构、棘轮机构以及绳轮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互扣合后内部形成环形腔;所述第一部分为静止部,所述第二部分为活动部,所述第二部分能够相对第一部分旋转;在所述环形腔内设置有多个安装轴,每个安装轴固定有摩擦轮以及行星齿轮;所述安装轴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主动齿轮,多个所述行星齿轮围绕所述主动齿轮并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摩擦轮顶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绳轮机构包括拉绳、绳轮轴、绳轮以及位于绳轮内部的卷簧,所述卷簧一端固定于绳轮轴,另一端固定于绳轮;所述棘轮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部分上的内棘轮、棘爪、安装在绳轮上的棘爪轴以及用于所述棘爪复位的复位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机构、棘轮机构以及绳轮机构;所
述阻尼机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互
扣合后内部形成环形腔;所述第一部分为静止部,所述第二部分为活动部,所述第二
部分能够相对第一部分旋转;在所述环形腔内设置有多个安装轴,每个安装轴固定有
摩擦轮以及行星齿轮;所述安装轴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主动齿
轮,多个所述行星齿轮围绕所述主动齿轮并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摩擦轮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明
申请(专利权)人:伟业健康科技龙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