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床超脉冲生物缺氧水解池。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工业化及乡镇都市化的进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水污染为环境污染问题的其中之一,水是生命之源,如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已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污水处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常规的污水处理方式均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净水,使污水中的悬浮物与水分离而得到达标水,此种污水处理方法中的污染物仍存在于污泥中,由于污泥中的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下的降解缓慢,因而污泥会随着废水处理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堆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可实现泥水分离又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且有利于废水深度处理的分床超脉冲生物缺氧水解池。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池体、配水组件、脉冲发生器、布水组件、斜管组件、排污组件及清水采集机构,它还包括生物菌群投放系统及污泥回流组件,所述生物菌群投放系统将优势兼性菌液投放至配水组件中并与污水混合,所述脉冲发生器进行配水,水流流向所述部水组件,所述池体中的水逐渐上升至所述斜管组件中进行固液分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床超脉冲生物缺氧水解池,它包括池体(10)、配水组件(30)、脉冲发生器(40)、布水组件(50)、斜管组件(60)、排污组件(70)及清水采集机构(80),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生物菌群投放系统(20)及污泥回流组件(90),所述生物菌群投放系统(20)将优势兼性菌液投放至配水组件(30)中并与污水混合,所述脉冲发生器(40)进行配水,水流流向所述布水组件(50),所述池体(10)中的水逐渐上升至所述斜管组件(60)中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水通过所述清水采集机构(80)排放,分离出的污泥通过所述排污组件(70)进入到所述污泥回流组件(90)中,在所述污泥回流组件(9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床超脉冲生物缺氧水解池,它包括池体(10)、配水组件(30)、脉冲发生器(40)、布水组件(50)、斜管组件(60)、排污组件(70)及清水采集机构(80),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生物菌群投放系统(20)及污泥回流组件(90),所述生物菌群投放系统(20)将优势兼性菌液投放至配水组件(30)中并与污水混合,所述脉冲发生器(40)进行配水,水流流向所述布水组件(50),所述池体(10)中的水逐渐上升至所述斜管组件(60)中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水通过所述清水采集机构(80)排放,分离出的污泥通过所述排污组件(70)进入到所述污泥回流组件(90)中,在所述污泥回流组件(90)的作用下,部分污泥被送回至所述配水组件(30)后进入下一轮循环处理,剩余污泥被送至下一个污泥处理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床超脉冲生物缺氧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的底部为活性污泥吸附降解区,所述活性污泥吸附降解区被隔离板(11)分隔为至少两个分床活性污泥吸附降解区(12),所述活性污泥吸附降解区上部设有一个公用的分离区(13),每个分床活性污泥吸附降解区(12)分别配置一套所述配水组件(30)、所述脉冲发生器(40)、所述布水组件(50)及所述排污组件(70),所有分床上方共用所述生物菌群投放系统(20)、斜管组件(60)及清水采集机构(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床超脉冲生物缺氧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组件(30)包括污水进水管(31)、配水室(32)、隔板(33)、中央配水管(34)及排气管(35),所述污水进水管(31)连接所述生物菌群投放系统(20)及所述配水室(32),所述隔板(33)设置在所述配水室(32)下端,所述中央配水管(34)设置在所述隔板(33)下方,所述隔板(33)中央开设有下水孔,所述排气管(35)下端穿过隔板(33)与所述中央配水管(34)连通,上端伸出配水室(32)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床超脉冲生物缺氧水解池,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宗南,陈志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德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