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YN28A-12开关柜二次接线用模块化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1594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KYN28A-12开关柜二次接线用模块化线束,包括:对插端子(2)设有多根插针(211),每根导线(a)各与一根插针(211)电连接;所有导线(a)共同汇聚成一个线束总体(1);线束总体(1)依次穿过软管(3)和拐头(4)后,分离成了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每根导线(a)逐渐从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上分离;线束总体(1)、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均采用缠绕管(5)束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不仅简化了接线方式,减少了接线出错率,降低了对接线人员的技能要求,而且提高了二次接线的工作效率,缩短了供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柜内布线更加整洁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关柜
,尤其涉及一种KYN28A-12开关柜二次接线用模块化线束
技术介绍
KYN28A-12开关柜是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的重要设备,在10kV输配电领域中起着运行、保护电力设备的重要作用,市场占有量非常大。KYN28A-12开关柜包括仪表室和断路器室,仪表室位于断路器室的正上方,并且仪表室与断路器室之间通过隔板相隔;仪表室和断路器室内均安装有多种电气元件,并且仪表室内的很多电气元件均需要通过导线与断路器室内的电气元件进行二次接线。在现有技术中,断路器室内的电气元件已经制成了独立的模块,其进行二次接线的电气元件的导线已经汇聚在了一个转接端子上,但仪表室内的电气元件需要人工按照设计图逐一安装,再利用导线对仪表室内的电气元件逐一进行接线,然后将需要与断路器室内电气元件进行二次接线的导线逐一穿过隔板,再与断路器室内的转接端子逐一进行连接,最后利用缠绕管将所有导线绕在一起,才能完成整个二次接线过程。显然,这一二次接线过程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这一二次接线过程接线较多,工作量较大,出错几率高,生产效率低,对接线人员的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第二,按照现有生产流程,这一二次接线过程需要等到柜体到位并且二次接线图纸完成后才能进行,因此这将严重影响到二次接线的生产效率,延长供货周期;第三,用缠绕管将所有导线缠绕成一股,不仅占用柜内安装空间,而且影响柜内布线的整齐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KYN28A-12开关柜二次接线用模块化线束,不仅简化了接线方式,减少了接线出错率,降低了对接线人员的技能要求,而且提高了二次接线的工作效率,缩短了供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柜内布线更加整洁美观。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KYN28A-12开关柜二次接线用模块化线束,穿过设于仪表室A与断路器室B之间的隔板C,并且与断路器室B的转接端子D电连接,包括:对插端子2、软管3、拐头4、缠绕管5、捆扎带6以及多根导线a;对插端子2的底面设有用于与转接端子D插接的对插接口21,而该对插接口21内设有多根用于与转接端子D电连接的插针211;每根导线a均伸入到对插端子2内,并且各与一根插针211电连接,而由对插端子2伸出的所有导线a共同汇聚成一个线束总体1;线束总体1依次穿过软管3和拐头4后,分离成了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并且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的分离位置通过捆扎带6进行扎紧;每根导线a逐渐从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上分离,并且每根导线a的分离位置均通过捆扎带6进行扎紧;线束总体1、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均通过缠绕管5束缚成一股。优选地,当将该模块化线束安装在KYN28A-12开关柜内时,对插端子2设于断路器室B内,并且通过对插接口21与转接端子D插接;拐头4设置于隔板C上的通孔内,并且线束总体1通过拐头4伸入到仪表室A内。优选地,对插端子2与拐头4之间的线束总体1均处于软管3内部。优选地,所述的捆扎带6为尼龙扎带。优选地,所述的导线a是横截面为1.5mm2的聚氯乙烯绝缘软线。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KYN28A-12开关柜二次接线用模块化线束在没有具体的项目图纸和相应的电气元件之前,就可以按照现有KYN28A-12开关柜的标准电气接线图选取材质、粗细、长度、数目符合要求的导线a,然后将这些导线a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提前预制成模块化线束;待项目进入实际生产时,可以直接采用预制好的模块化线束进行二次接线。这一技术方案将整个二次接线过程分割成预制模块化线束和实际接线两部分来完成,而预制模块化线束并不占用实际生产周期,因此这不仅简化了接线方式,提高了二次接线的工作效率、缩短了供货周期,而且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对生产人员的技能要求,使接线的一致化程度更高,柜内布线更加整洁美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块化线束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块化线束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块化线束的结构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对本技术所提供的KYN28A-12开关柜二次接线模块化线束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KYN28A-12开关柜二次接线用模块化线束,穿过设于仪表室A与断路器室B之间的隔板C,并且与断路器室B的转接端子D电连接;其具体结构可以包括:对插端子2、软管3、拐头4、缠绕管5、捆扎带6以及多根导线a;对插端子2的底面设有用于与转接端子D插接的对插接口21,而该对插接口21内设有多根用于与转接端子D电连接的插针211;每根导线a均伸入到对插端子2内,并且各与一根插针211电连接,而由对插端子2伸出的所有导线a共同汇聚成一个线束总体1;线束总体1依次穿过软管3和拐头4后,分离成了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并且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的分离位置通过捆扎带6进行扎紧;每根导线a逐渐从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上分离,并且每根导线a的分离位置均通过捆扎带6进行扎紧;线束总体1、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均通过缠绕管5束缚成一股。其中,该模块化线束的各部件具体可以包括如下的实施方案:(1)当将该模块化线束安装在KYN28A-12开关柜内时,对插端子2设于断路器室B内,并且通过对插接口21与转接端子D插接,从而实现对插端子2与断路器室B的转接端子D电连接;拐头4设置于隔板C上的通孔内,并且线束总体1通过拐头4伸入到仪表室A内,这可以有效防止线束总体1与隔板C发生直接摩擦,提高了接线的安全性和便利性。(2)对插端子2与拐头4之间的线束总体1最好均处于软管3内部;由于断路器室B内的电压强度较大,电磁干扰较多,如果将对插端子2与拐头4之间的线束总体1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KYN28A‑12开关柜二次接线用模块化线束,穿过设于仪表室(A)与断路器室(B)之间的隔板(C),并且与断路器室(B)的转接端子(D)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插端子(2)、软管(3)、拐头(4)、缠绕管(5)、捆扎带(6)以及多根导线(a);对插端子(2)的底面设有用于与转接端子(D)插接的对插接口(21),而该对插接口(21)内设有多根用于与转接端子(D)电连接的插针(211);每根导线(a)均伸入到对插端子(2)内,并且各与一根插针(211)电连接,而由对插端子(2)伸出的所有导线(a)共同汇聚成一个线束总体(1);线束总体(1)依次穿过软管(3)和拐头(4)后,分离成了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并且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的分离位置通过捆扎带(6)进行扎紧;每根导线(a)逐渐从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上分离,并且每根导线(a)的分离位置均通过捆扎带(6)进行扎紧;线束总体(1)、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均通过缠绕管(5)束缚成一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KYN28A-12开关柜二次接线用模块化线束,穿过设于仪表室(A)与断路器
室(B)之间的隔板(C),并且与断路器室(B)的转接端子(D)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插端子(2)、软管(3)、拐头(4)、缠绕管(5)、捆扎带(6)以及多根导
线(a);
对插端子(2)的底面设有用于与转接端子(D)插接的对插接口(21),而该对插
接口(21)内设有多根用于与转接端子(D)电连接的插针(211);
每根导线(a)均伸入到对插端子(2)内,并且各与一根插针(211)电连接,而由
对插端子(2)伸出的所有导线(a)共同汇聚成一个线束总体(1);线束总体(1)依次
穿过软管(3)和拐头(4)后,分离成了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并且主
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12)的分离位置通过捆扎带(6)进行扎紧;
每根导线(a)逐渐从主分支线束(11)和次分支线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起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