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833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路基层、垫层、底基层、基层和路面层;所述路基层、垫层、底基层和基层均为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再生材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为五个层面结构,并且所述路基层、垫层、底基层和基层都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将建筑垃圾就地回收处理,不但减少了处理垃圾的成本,也减少了建筑公路的原材料成本,所述的建筑垃圾主要运用于路面以下的各结构层,使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从而建设成环保公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镇原有建筑物的翻修逐渐增多,新建楼盘也逐渐增多,人们从事上述拆迁、建设、修缮和装修等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和其他废弃物,按产生的根源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大量的垃圾堆放产生了很多的安全隐患,于是,相关部门对上述建筑垃圾进行了清理,目前采用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将建筑垃圾运往偏远地区的建筑垃圾消纳厂,或者进行搭建临时的、简易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或者采用露天堆放,或者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清理完毕后,会在清理后的场地进行修建公路,以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在修建公路时,由于公路上会行驶各种车辆,为了使车辆安全、快速和舒适的行驶,所述的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并且路面要保持平整,并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修建公路一般采用的原材料包括沥青、水泥、山石、黏土、砂、石灰等,所述的山石为天然山石,使用山石作为原材料,能够保证路面的力学强度,使路面的结构性能更加稳定。由于天然山石属于国家矿山资源,虽然能够被人们合理利用,满足了人们建设使用的需求,但是长期开采天然山石,山石资源就会越来越少,并且还破坏了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例如:部分地区山体遭到破坏,遇到恶劣天气出现山体滑坡的几率增大,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自然景观也日趋恶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们开采天然山石进行修路,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路基层、垫层、底基层、基层和路面层;所述路基层、垫层、底基层和基层均为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再生材料层。进一步地,所述路基层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25cm,垫层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机制砂,粒径范围为0~0.475cm,底基层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3.15cm,基层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3.15cm。进一步地,所述底基层采用石灰和建筑垃圾再生料混合,所述石灰和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混合比例为5:95。进一步地,所述底基层还可以采用石灰、粉煤灰和建筑垃圾再生料混合,所述石灰、粉煤灰和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混合比例为4:12:84。进一步地,所述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山碎石和建筑垃圾再生料混合,所述石灰、粉煤灰、山碎石和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混合比例为5:12:20:63。进一步地,所述基层还可以采用水泥、山碎石和建筑垃圾再生料混合,所述水泥、山碎石和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混合比例为5:20:75。进一步地,所述山碎石的粒径范围为0.95~3.15cm。进一步地,所述路基层的厚度范围为30~35cm,垫层的厚度范围为15~20cm,底基层的厚度范围为15~20cm,基层的厚度范围为15~20cm。进一步地,所述基层与路面层之间铺设有透层油。进一步地,所述路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或者采用沥青稳定碎石,或者采用水泥混凝土。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路基层、垫层、底基层、基层和路面层,采用上述五层的结构设计,使路面强度和稳定性更好;所述的路基层、垫层、底基层和基层均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所述的建筑垃圾包括碎混凝土、碎砖瓦、碎砂石以及碎砂浆等无机物类,经分选处理后的建筑垃圾本身,或者再掺加其他材料后形成新的建筑材料,完全能够满足道路各结构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并且上述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后形成的新的建筑材料,不但具有很好的耐磨性、抗冻性和透水性,还具有更高的耐压强度;另外,采用上述建筑垃圾再生料作为建筑材料,节省了在处理建筑垃圾过程中所产生的征地费、运输费和垃圾处理费,避免了在转运建筑垃圾的过程,所产生的粉尘和灰砂飞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使建筑垃圾就地处理,达到了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的目的,从而大量节省了国家资源,所述的建筑垃圾可以直接在现场回收利用,还为施工单位节约了大量的施工成本,解决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1-路基层;12-垫层;13-底基层;14-基层;15-路面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垂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路基层11、垫层12、底基层13、基层14和路面层15;所述路基层11、垫层12、底基层13和基层14均为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再生材料层。所述路面机构采用路基层11、垫层12、底基层13、基层14和路面层15等五层的结构设计,使路面的结构更加紧凑,路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好,强度好;所述的路基层11、垫层12、底基层13和基层14在进行铺设时,均采用了建筑垃圾再生料进行混合,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料来源广泛,主要包括混凝土、砖瓦、砂石、泥浆等,上述建筑垃圾分别与水,或者石灰,或者水泥进行混合加工处理后,形成新的建筑材料,由于建筑垃圾属于无机物,使得经过处理后的建筑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和耐磨性等优点,所述的建筑垃圾主要由城市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直接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不但节省了运输垃圾和处理垃圾所产生的费用,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变废为宝,节省了建筑公路的原材料,节约了资源。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根据路面结构的设计需要,所述的路面机构也可以采用路基层11、底基层13、基层14和路面层15等四层的结构设计。进一步地,所述路基层11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25cm,垫层12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路基层(11)、垫层(12)、底基层(13)、基层(14)和路面层(15);所述路基层(11)、垫层(12)、底基层(13)和基层(14)均为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再生材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路基层(11)、垫层(12)、底基层(13)、基层(14)和路面层(15);所述路基层(11)、垫层(12)、底基层(13)和基层(14)均为含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再生材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层(11)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25cm,垫层(12)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机制砂,粒径范围为0~0.475cm,底基层(13)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3.15cm,基层(14)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粒径范围为0~3.15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13)采用石灰和建筑垃圾再生料混合,所述石灰和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混合比例为5:9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13)采用石灰、粉煤灰和建筑垃圾再生料混合,所述石灰、粉煤灰和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混合比例为4:12:84。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书军赵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通汇盛通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